中英开创新型大国关系
中英决定共同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中英树立了发展中大国与西方大国合作的典范,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将在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英相隔万里,但虽远犹近。”习近平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一下拉近了中英两国的距离,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尽管中英近代以来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但这更凸显两国友好与合作的难能可贵。作为二战盟友,中英两国人民相互支持、休戚与共;新中国成立以后,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年,中英创造性地成功解决香港回归问题;2004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英两国的友好与合作,在这个金秋十月更加熠熠生辉。习近平主席同卡梅伦首相数度深谈,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人民日报》指出,两国关系的升华顺应时代潮流,是中英双方从各自国家长远利益和世界和平繁荣大局作出的战略选择,可谓“水到渠成”。
英国考文垂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尼尔·伦威克表示:“卡梅伦首相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标志着中英合作‘黄金时代’的开始,我同意这个观点。英国优先考虑发展同中国的关系,这意味着两国之间将会展开更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合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此次提升中英关系定位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要“面向21世纪”,这指明了中英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朝向未来的,在当前国际格局剧烈变化的时代,中英关系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第二个特点是 “全球”,这凸显了中英密切合作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无论是经贸合作,还是双方达成的政治互信等共识,都具有全球意义。
坚持长远和战略眼光,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伦敦金融城演讲时,习近平主席为中英关系继续引领潮流指明了方向。
西班牙《环球亚洲》杂志社社长伊万·马涅兹表示,英国在欧洲地位特殊,中英深化合作必将起到引领作用,成为中国与其他欧洲国家深化关系的动力,带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
相关研究人员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推动与美方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美方对此并不完全认同,尤其是不愿明确承诺与中方不冲突、不对抗。就在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后,美方继续在南海问题上制造矛盾。可以说,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任重道远。
而在目前西方集团中,日本与美国走得最近,唯美国马首是瞻,中日短期内不可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虽然对华关系友好,但政治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限。而欧盟则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一极,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英国和法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近年来,受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卡梅伦政府把推动经济尽快复苏、恢复英国繁荣作为最大目标,因而其外交也更趋务实灵活,强调更为均衡、多元的外交关系:一是调整了与欧盟的关系,修正了对欧盟一体化的积极态度,并将目光转向欧洲以外地区;二是调整了对美国的僵硬追随政策,在不影响西方战略团结前提下,更加强调在经济商业领域的自主灵活务实,如率先加入亚投行。三是更加重视亚太地区和新兴市场国家,重视与中国、日本、东南亚等的发展关系。卡梅伦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对华关系的重要性,开始以较大决心推动中英关系向前发展。卡梅伦把英格兰北部地区的增长开发计划看作是其最大的政绩工程,需要大量外部投资,中国是其争取的主要对象。
近年来英国成为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西方国家,超过德、法、意三国总和。正如卡梅伦政府财政大臣奥斯本直白地指出的:“我们需要中国发动我们的经济”,“让我们共同合作,让英国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
卡梅伦政府的务实灵活外交与中国积极倡导的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很大契合点与共识。
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求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中英双方相距较远,中英以及中欧关系没有根本的战略冲突,双方完全可以实现不对抗和不冲突。卡梅伦政府的务实灵活外交,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英双方摈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在相互尊重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
以前英国通过英美特殊关系维护和巩固了其全球影响力,今天卡梅伦政府借助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力量,最大限度巩固了英国在未来国际秩序中的全球影响力。
英国虽然经济和政治实力相对有限,但却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发挥着独特作用。作为前世界帝国,英国拥有着丰富的国际经验和战略眼光,在很多国际问题上都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智囊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历史上曾推行过“三环外交”,今天的英国仍拥有三个“光环”,使其具有广阔的外交空间:一个是欧盟主要成员但却保持一定的距离,二是跨大西洋特殊关系,通过与美靠近发挥独特作用,三是作为16个成员的英联邦的联系国,在非洲、澳洲、北美等具有特殊影响。
因此,此次习主席访问英国,其产生的影响和效应,不仅仅关乎中英关系,还会触动中欧、中美关系以及国际格局的变迁。
二战后,欧洲一直在维护全球和平及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打开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大门,也是首先从欧洲开始的,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就是英国。1975年前后,欧洲各国更是掀起了与新中国建交的高潮,走在了中美建交的前列。
因此,这次习主席访英也是一次重要的开拓性之旅。习主席访英后,10月底法国总统奥朗德、11月初德国总理默克尔先后访华。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国与欧盟“三巨头”英法德三国领导人密集会晤,必将撬动中欧关系的新发展,也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重要贡献。
中欧关系的密切互动对中美关系是有启示的,对美也会有触动。这次习主席访英不仅推动了中英和中欧政治关系的密切,发表了包含150项内容的声明,而且在核电、能源、金融、投资、人文教育等方面都达成了一系列共识,签署了大量协议。这充分显示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的生命力和示范引领作用。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此次访问必将标志着英国从根本上重新校准自己的大国关系。在加入亚投行后,美国已经抱怨英国“不断迁就”中国。这次英国欢迎习近平的热情很可能加剧美方的担忧。
中欧高层频繁互动,讨论的不仅仅是经贸合作,还有叙利亚、伊核、反恐、难民、气候变化等地区和热点问题。中欧不仅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对接,而且在外交与全球战略上对接,将对美产生较大触动,并牵动美欧关系、中美关系以及美俄关系的连锁反应。
“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旋律。”访英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场合对国际形势的判断精确而富有战略眼光。
英伦之行,卡梅伦首相两次宴请习近平主席,一次午宴,一次家宴。从伦敦到曼彻斯特,卡梅伦首相一路陪同,并邀请习近平主席前往其充满英国乡村风情的乡间别墅,两人畅谈4.5个小时,就治国理政、双边关系、国际形势等深入而坦诚地交换意见。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中英共同肩负着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稳定的重任。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英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中方同英方在积极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表示,将中英关系定位提升至“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崔洪建认为,中国和英国一个是东方大国,一个是西方大国,当前两国做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地区性和全球性影响,中英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能够更好地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双方对中英关系的新定位向世界表明,作为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英都能以长远和战略眼光,超越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差异,积极理性看待两国关系,谋求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中英合作共赢,对全球的示范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