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婷
司马迁笔下的名商巨贾
文/ 王婷
▲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纪传体通史,该书包罗万象、脉络清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细记录了上古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其中《货殖列传》首次为商人立传,开史家先河,不仅生动展示了当时名商巨贾的风采,也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这些商人的商业智慧,对后世具有重要意义。
“计然七策”是越国大臣计然为越王勾践实现复国梦的七条策略,勾践实行了其中的五条就成功灭吴,使越国位列“春秋五霸”。范蠡则将这七条策略运用在治家上,并通过他自己的智慧随机应变、与时逐利,最终成为留名青史的巨富——陶朱公。
“计然七策”的核心包括三点:(1)“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干旱时备船以待涝,水涝时要备车以待旱,这是对“物贱之贵徵”思想的发挥,干旱时的船和水涝时的车价格必定很低,此时买进,而供不应求时卖出,必定能够盈利。(2)“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买卖货物,凡是容易腐败和腐蚀的货物不要久藏,切忌冒险囤居以求高价,这句话讲的还是货物的囤积和买卖,但具体到细致的货物分类,认为在囤居货物时也应注意货物的属性,易腐败、易腐蚀的损耗比较大的货物就不适合长期囤积,而应该适时出手,否则有可能成为扔不出去的包袱。(3)“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能懂得物价涨跌的规律;物价贵到极点时就会返归于贱,反之,物价贱到极点时也会返归于贵;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如粪土,不得留恋,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若珠宝。这是经济领域的朴素辩证法,到当今社会依然适用,对股民而言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事实上,范蠡能够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计然七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范蠡也有他自己独特的经商之道:
其一,眼光独到,选址精心:范蠡致仕后,将发家致富的地点选在“膏壤千里,宜桑麻”的齐国,充分发挥了齐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优势,这无疑是现代商业活动选址中心论的古代映射;
其二,踏实肯干,不言辛苦:选定地址之后,范蠡带领全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一心一意从事生产,付出了他人不愿付出的辛苦;
其三,薄利多销,不求暴利:与追求暴利的其他商人不同,范蠡主张“逐什一之利”,以点滴之利聚积起丰厚的财富。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位列“孔门十哲”,也是孔子弟子中最富有的一位,在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时,在原宪“不厌糟,匿于穷巷”时,子贡因利用买贱卖贵的方法在曹国和鲁国经商,不但乘坐四马并辔的车子、携带厚礼拜访诸侯,所到之处国君还与其分庭抗礼,可见其财力之雄厚。而孔子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与子贡在人前人后对他的辅佐有很大关系。子贡由此成为后世的儒商典范,其诚信经商的做法也被后世总结为“端木遗风”,广受推崇。
白圭,西周时人,提出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著名经商理念,因此被司马迁称为“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经商时充分发挥了这一理念,谷物成熟时就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结茧时,他就买进绢帛棉絮,出售粮食,由此积累起大量财富。白圭此人吃苦耐劳、自制力极强,从不讲究吃喝,非常节俭,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嗜好,还与雇佣的奴仆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唯独在捕捉赚钱时机时反应奇快,如猛兽捕食一样迅捷。白圭还限定了商人应该具有的素质、品质:智足以权变、勇足以决断、仁足以取予、强能有所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作为做一个商人,应该具备随机应变的智慧、立下决断的勇气、正确取舍的仁义以及有所坚守的强健作风。在白圭看来,不具备这四种品质的商人不足以称为商人,也不足以学习他的经商之道,即便学习了也不会取得成功。这对现代商人无疑也具有很好的启发、借鉴意义。
猗顿出身贫寒,但“耕则常饥,桑则常寒”,不是种田养蚕的材料。后来他听说范蠡经商致富,便前往向他讨教致富的方法,已经成为陶朱公的范蠡向他传授说:“子欲速富,当畜五牸。”意思是让猗顿去养殖五种雌性牲畜。猗顿听从了陶朱公的建议而迁徙至西河,在猗氏南部蓄养牛羊,经过辛勤经营,果然致富。
在经营畜牧业的同时,猗顿还以其敏锐的商业眼光发现另一条致富之路——贩盐制盐。最初,他只是发现猗氏之南有池盐,在贩卖牛羊时顺便驮运一些池盐,一同卖掉。在此过程中,他意识到池盐贩卖获利更大,于是便将依靠畜牧业积累其的财富用于开发池盐,最终成为名扬天下的商人巨富。
猗顿的成功开始于范蠡提供的合理建议,更取决于他本人勤奋钻研的精神:经营养殖业时摸索出“牛者顿足,马者夜饱,羊行自饱”的规律,创造出“盐水饮畜”、“斗米养千鸡”的饲养方法,实现了短期内骡马成群的目标;制盐贩盐时则发明了垦畦晒盐法,大大缩短了出盐的时间,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猗顿这种钻研精神对现代商人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点评:商业是一种智慧的社会活动,无论古代社会还是当今社会,商业活动充满无穷的智慧,也就是说商人是智慧者,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寻找背后的规律性,从中发现商机。正因为商业活动的高智慧,才使商业充满玄机甚至陷阱,如果不能规避有形或无形的陷阱,就会导致惨败。当然,仅凭智慧还是不够的,勤劳是创造财富的基本要素,诚信是商业活动的本质,口碑是商人的无价之宝,只有这些因素均具备了,才有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获得预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