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双好
摘 要:通过大学生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途径和载体的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更关注日常生活和专业相关信息,对思想理论类信息关注度并不高,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排在前两位的是网络和书籍。浏览信息和聊天交流是大学生中排在前两位的网上活动内容,大学生对网上的活动相对比较单向和被动,但很少浏览红色网站。大学生更倾向选择国际国内政策和专业书籍获取思想理论信息,在所有书籍中较少通过通俗理论读物获取信息。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间接和活动方式进行宣传普及活动;充分发挥传统途径和新型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中的优势,采取多样化途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研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积极性,把个人自修、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综合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认识和评价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5.005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5-0015-04
了解大学生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的途径和载体,对探寻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有效途径、载体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为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载体、方法研究”课题组于2015年1-3月在大学生中进行了实证研究。课题组以湖北省作为中心,选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黑龙江、陕西、四川、广西、西藏等东西南北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作为取样代表性学校;以湖北省范围内不同层次院校和武汉大学作为取样的补充。按照分层整取的方法,共发放学生问卷8630份,回收有效问卷7518份,有效率87.11%。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统计软件使用SPSS19.0,现将题组在大学生中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大学生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途径和载体现状
课题组从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途径和载体的现状角度,探讨了大学生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途径和载体。
1.大学生对思想理论信息关注度并不高,更关注与自己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相关内容
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日常生活按照三个8小时进行划分,即一个8小时是课内学习时间,一个8小时为课外活动时间,还有一个8小时为休息时间。那么大学生在课外时间用于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学习时间“1小时以内”占38.5%;“1-2小时”的占35.5%;“2-3小时”的占15.1%,而“3-4小时”和“5小时以上”的分别占5.7%和5.2%,大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用于阅读学习的人数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
从大学生关注的信息内容来看,关注度最高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服务信息”,占18.7%;排在第二位的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业信息”,占18.6%;排在第三、四位的分别是“与国内重大事件相关的传闻信息”,占14.6%,“与国际重大事件相关的信息”,占13.7%;排在第五、六位的分别是“与人生发展相关的励志信息”,占12.7%,“与逸闻趣事相关的八卦信息”,占12.6%;还有“其他信息”占1.5%,而“思想理论方面信息”的关注度仅为7.6%,也就是课外阅读并不是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类信息”的主要途径,只有7.6%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思想理论信息。大学生课外最关注的信息还是与自己生活和学习相关的信息,两者累计37.3%;其次是国内外时势政策方面信息,两者累计28.3%;其三是关于人生励志和生活娱乐方面信息,两者累计25.3%,只有少数大学生关注思想理论信息。
从大学生对报纸阅读的内容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新闻类”,占38%;排在第二位的为“文体类”,占26.5%;第三位为“无固定栏目”,占13.3%;排在第四位的为“财经类”,占12%,而“理论类”排在最后,占10.3%,说明报刊理论版的思想理论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力有限,也说明大学生对思想理论信息的关注度并不高。
2.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趋向,网络和书籍是排在最前面的两种方式
课题组对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途径进行调查,发现排在第一位的途径是“网络”,占28.1%;排在第二位的“书籍”占20.5%;排在第三位的“微信”占10.4%;排在第四位的“影视”占9.7%;排在第五的“朋友交流”占9.5%;排在第六位的“报纸”占8.5%;排在第七位的“报告讲座”占6.8%,第八位的“手机短信”占4.0%;而排在最后两位的“各种培训”和“其他”分别占2.1%和0.5%。 “网络”和“书籍”是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排在前两位的途径,网络是大学生排在第一位的途径。
我们将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途径按照不同方式分类,比如按照性质划分,可分为传统途径和新型途径,按照接受方式可以划分文字途径和活动途径,按照接受形式可分为单一和多样途径。列入传统途径的为“书籍”、“报纸”、“朋友交流”、“报告讲座”和“各种培训”,新型途径的为“网络”、“微信”、“影视”、“手机短信”等;列入文字途径的为“网络”、“书籍”、“微信”、“报纸”、“手机短信”等,而列入活动途径的“影视”、“朋友交流”、“报告讲座”、“各种培训”等;列入单一途径的为“书籍”、“报纸”、“报告讲座”、“各种培训”等;列入多样途径的为“网络”、“微信”、“手机短信”、“影视”、“朋友交流”等,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途径的情况如表1。
由表1,尽管大学生更倾向从新型途径获取思想理论信息,但传统途径依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两者差异并不显著;但文字途径和活动途径、单一途径和多样途径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选择的比例则呈现出明显差异。通过文字等直接途径依然是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主要途径,而采取间接的方式和活动的方式获取思想理论信息依然是次要的途径;从单一途径和多样途径的比较看,显然多样途径更优于单一途径的选择。
3.尽管网络等新型途径在大学生思想理论信息获取中更受青睐,但大学生更相信传统途径在思想政治理论信息中的作用
课题组列举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途径和载体让大学生评价其信息的可信度,大学生对各种途径和载体的可信度评价如表2,课题组以“非常相信”+“相信”百分比总和作为衡量学生对某影响途径的信任度;按照里科特量表计分办法,以“不相信”计1分,“不太相信”计2分,“一般”计3分;“相信”计4分,“非常相信”计5分,各种影响途径的均值作为评价信任值状况的指标。
由表2,在思想理论信息的获取中,大学生在思想理论信息的获取中比较信任的途径和载体依然是传统的、正式的途径和载体,大学生排在前5位的途径和载体依次为,排在第一位的是课堂讲授,信任度为58.4%,信任值为3.62;排在第二位的是书籍,信任度为57.8%,信任值为3.60;排在第三位的是专业教师,信任度为56.8%,信任值3.58;排在第四位的是内部文件,信任度为54.0%,信任值为3.54;排在第五位的是思政课教师,信度度为51.5%,信任值为3.49。从上述大学生对获取思想理论信息信任度和信任值的排列来看,排在前五位的途径和载体均属于传统渠道和正式渠道,从上述信任度的排名来看,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保持最高度信任,对高校教师充满信任,在高校教师中,虽然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信任度低于专业教师,但信任度依然排在前5位,具有很高的信任度。排在最后五位的途径和载体依次为,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手机短信,信任度为17.8%,信任值为2.81;排在倒数第二位的是微信,信任度为18.8%,信任值为2.88;排在倒数第三位的是网络,信任度为22.7%,信任值为2.98;排在倒数第四位的是电影,信任度是22.3%,信任值为2.98;排在倒数第五的是宣传板报,信任度为30.3%,信任值为3.15。从排在最后五位的途径和载体来看,只有排在倒数第五位的宣传板报是属于传统载体,最后前四名均为新型途径和载体,说明尽管新型媒体比较受大学生青睐,但大学生对新型媒体有自己的自我判断,大学生对新型媒体信任度较低,传统媒体在思想理论信息的获取方面依然发挥着长足的优势。十分有趣的是,大学生对从朋友、家人中获取的思想理论信息,尽管有一定的信任值,信任值为3.37,但信任度却非常低,为11.3%。说明大学生对朋友、家人的思想理论信息,尽管有一定信任值,但对其内容充满着不信任。
4.网络在大学生中运用普遍,浏览信息和聊天交流是大学生在网络上最主要的活动,但大学生很少浏览思想理论网站
由于网络对大学生接受思想理论信息的重要性,课题组专门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理论信息接受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基本没有上网的”278人,仅占3.8%;“1小时以内”858人,占11.8%;“1-2小时”的2211人,占30.5%;“2-3小时”的2209人,占30.5%;而“4小时以上”1689人,占23.3%。只有极少数学生不上网,大多数学生每天在网上的时间为2个小时以上,有1/5左右的大学生把课外一半左右的时间花在网上。大学生网上的主要活动如表3:
由表3,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主要活动内容排在第一位的是“浏览信息”,53.5%的大学生花“较多”和“很多”时间在网上浏览信息;其次是“聊天交谈”,40.6%的大学生花“较多”和“很多”时间“聊天交谈”;排在第三的“视听在线”,23.4%的大学生区级“较多”和“很多”时间视听;排在第四的“学习或远程教育”,20.2%的学生花“较多”和“很多”时间学习;而“网上购物”、“网上游戏”和“发贴”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分别为排在第6-8位。如果我们把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内容用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进行分类,则“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网上购物”、“发贴”等可划为双向活动,其余是单向活动,则大多数大学生主要参与单向活动时间,表明大学生对网络的投入程度并不深,并且相对处于被动接受网络信息程度。
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运用网络,花较长时间在网络上,但大学生较少关注思想理论类网站,大学生对“你在网络上是否浏览思想理论类网站(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网站)”一问,选择“经常”的326人,占4.5%;选择“较多”的646人,占8.9%,两者累计为13.4%;而选择“一般”的2080人,占28.5%;选择“较少”的2751人,占37.7%;选择“没有”的1486人,占20.4%;大多数学生“较少”和“没有”选择思想理论类网站,或“红色网站”。主要原因如表4。
由表4,大学生选择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没有兴趣”,其次是“内容不吸引人”,接下来依次是“形式不新颖”、“知名度不高”、“可用性较低”等因素。从对表4原因分析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大学生对网站的兴趣,其他第二、三、四、五的因素才是网站本身的问题。在网站建设的问题中,网站的“内容”问题是最主要的,排在最后的原因是网站的“形式”问题,因此,关键要提升大学生对红色网站的兴趣和网站内容的吸引力。
5.大学生更倾向选择国际国内形势政策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书籍获取思想理论信息,较少阅读专业性、理论性和政策性较强的经典思想政治理论书籍
书籍是大学生接受思想理论信息的排在第二位的途径,对于思想理论类信息的宣传传播来看,书籍发挥着稳定的作用。课题组对大学生阅读的思想理论类书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表5。
由表5,大学生对倾向阅读的思想理论类书籍的选择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国际国内时势政策读本”、“西方各种社会思潮读物”、“思想道德修养读物”,而排在最后三位的依次为“其他”、“党的政策解读书籍”和“党的理论通俗宣传读物”。如果我们把上述所列书目分为三类,一类为通过专业书籍等间接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书籍;二类是直接经典著作类;三类为对党的理论和政策通俗化解读的书籍。那么,从表5可以得出,大学生最倾向于从间接方式获得思想理论信息,其次是从经典著作直接获取信息,排在最后的是对思想理论信息通俗化解读的书籍。
6.家庭环境和日常生活是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影响最大的途径,而学校教育对学生影响相对有限,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课题组以“很大”+“较大”百分比总和作为衡量学生对某影响途径的影响度;按照里科特量表计分办法,以“没有”计1分,“较少”计2分,“一般”计3分;“较大”计4分,“很大”计5分,各种影响途径的均值作为影响值状况的指标。调查结果见表6,由表6,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和是由多种途径共同实现的,各种途径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都存在,但都不太明显,从调查问卷列举的各种影响途径中,家庭环境途径影响排在第一位,影响度为69.0%,影响值3.85;排在第二位的是日常生活,影响度为50.9%,影响值为3.6;排在第三、四位的是网络和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度分别是49.1%和48.2%;而学校其他教育排在第五位,影响度44.5%,影响值为3.39;排在最后一位的影响途径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教育,影响度为40.2%,影响值为3.31。如果我们把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途径进行分类处理,则发现,影响学生思想观念最大的因素为家庭环境,其次为日常生活,第三为网络或大众传媒,第四是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因素中,学校其他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比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教育要大,但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教育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也产生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更关注日常生活和专业相关信息,对思想理论类信息关注度并不高,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但排在前两位的是网络和书籍,尽管网络等新型途径在大学生思想理论信息获取中更受青睐,但大学生更相信传统途径在思想政治理论信息中的作用。浏览信息和聊天交流是大学生中排在前两位的网上活动内容,大学生对网上的活动相对比较单向和被动,但很少浏览红色网站,而其中主要原因还是个人兴趣问题,也与红色网站内容相关。大学生更倾向选择国际国内政策和专业书籍获取思想理论信息,在所有书籍中较少通过通俗理论读物获取信息。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因素和日常生活是最主要两因素,网络和大众传媒也发挥着一定程度影响,学校教育虽然是排在较后的影响途径,但也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一定影响。
二、大学生中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建议
对大学生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途径和载体的调查分析,可以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载体和方法的运用提供基础和参照。
1.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间接和活动方式进行宣传普及活动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通过直接方式提供的思想理论信息关注度并不高,主要通过间接方式获取思想理论信息,更关注与日常生活和专业相关的信息,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是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排在前两位的渠道。事实上,大学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评价中,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校其他课程等直接理论方式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效果在大学生中评价并不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自主开展的研修活动和党团活动效果评价排在前3位。调查提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中,除了应注重直接理论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晓度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和发挥间接途径、活动途径的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间接和活动方式,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
2.充分发挥传统途径和新型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中的优势,采取多样化途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
调查表明,网络和书籍是大学生排在前两位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途径,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途径和以书籍为代表的传统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中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又各有其局限性。网络等新型途径虽然受到大学生青睐,但在大学生中可信度低;书籍等传统途径虽然并不被大学生热捧,但对大学生形成思想理论观念有着重要影响,要充分发挥传统途径和新型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独特的优势,尽量弥补两者的局限性,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对于网络等新型途径,重点在于加强思想理论网站的内在吸引力建设,提升大学生对思想理论网站的兴趣,加大强对网络信息的引导和处理;对于书籍等传统渠道,要充分发挥学生对国际国内时势政策、对个人专业发展等书籍的兴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透过国际国内时势分析、透过学生专业发展书籍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普及,鼓励大学生直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经典文献,提升党的思想理论读物的科学水平,使各类书籍真正成为宣传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载体。
3.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研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积极性,把个人自修、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综合效果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存在着一定的兴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不感兴趣的大学生是少数;而大学生在对学校展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有效性评价中,也把自主研修看成是除“社会实践活动”以外排在第二位的有效活动,并且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期望中,把自学、自主研修作为排在第一位的普及方式,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修方式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当然,在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认识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大学生是很难通过个体自发的方式获得完整理解,需要学校教育的理论提升和社会教育的经验升华,这样,大学生才能够摆脱个人成长环境和自发学习带来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的局限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科学理解和合理认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