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信贷用户调研分析

2015-12-21 02:41杨春秀YangChunxiu
互联网天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比达中国网民网民

杨春秀/Yang Chunxiu

(艾瑞咨询 北京100020)

1 引言

艾瑞咨询近期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络信贷用户调研报告》 显示: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的情况中,有41.0%的网民表示申请过贷款,银行网络渠道成为最常使用的贷款渠道;P2P平台和电商平台贷款渠道也占有一席之地,近5 成的网民表示P2P平台贷款综合成本较高但可以承受,低利息和分期政策灵活是网民选择电商平台申请消费贷款的主要原因;华北、华东、华南是网民申请贷款的主要地区,青年女性成为主要申请贷款人群,申请贷款的网民个人月收入及个人可支配零用钱偏低。

2 网民申请贷款及最常使用渠道的分布情况

2014年,申请贷款的41.0%的网民中,通过线上渠道申请贷款的网民占比30.3%,通过线下渠道申请贷款的网民占比10.6%。线上申请贷款的渠道

3 网民申请贷款通过的情况

中,银行网络渠道占比最大,达13.2%;其次是电商平台,占比达8.2%;P2P 小额信贷占比达3.1%;金融搜索平台占比达3.0%;其他金融机构线上申请贷款渠道占比达2.9%。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及最常使用渠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一方面,银行作为传统贷款渠道,贷款风险小,利息较低,具有较完善的征信系统,加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银行网络渠道贷款的效率不断提高,因此银行网络渠道成为网民最常使用的贷款渠道;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P2P 小额信贷平台的贷款门槛低、速度快,网民个性化的小额贷款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并逐步成为网民最常使用的网络贷款渠道。未来,随着电商平台、P2P 小额信贷平台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将有利于促进其信贷业务的规范化发展。

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通过的情况中,申请贷款通过的占比达72.3%,申请贷款未通过的占比为27.7%。网民申请贷款通过的最常用渠道中,线下渠道的通过率较高,达82.4%。线上渠道中,银行网络渠道通过率最高,达70.8%;其次是P2P 小额信贷渠道,通过率达64.8%;其他金融机构线上渠道排名第三,通过率达62.4%;电商平台排名第四,通过率达61.5%。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通过情况如图2所示,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最常用渠道的通过情况如图3所示。

图1 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及最常使用渠道分布情况

一方面,网民申请贷款的资质审核严格,线下审核程序虽繁琐,但是通过率较高;另一方面,线上审核程序较简单,审核效率较高,且网民在银行网络渠道、P2P 小额信贷渠道等申请贷款所需的材料获取难度较低,因此通过率较高。随着P2P 理财的爆发式增长,平台需要提供更多的项目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因此会在线下挖掘融资需求,并且还会引入其他小贷公司及电商平台已有的融资需求,这些融资需求审核的通过率较高。

4 网民最常使用贷款渠道申请贷款的最主要用途分布

2014年中国网民最常使用贷款渠道的最主要用途分布中,最常使用银行网络渠道申请贷款的用户最主要用途是个人房贷,占比达28.4%;最常使用P2P 小额信贷的用户最主要用途是创业需求,占比达18.5%; 最常使用电商平台贷款的用户最主要用途是个人消费贷,占比达37.6%;最常使用金融搜索平台贷款的用户最主要用途是创业需求,占比达17.1%; 最常使用其他金融机构线上渠道贷款的用户最主要用途是个人房贷,占比达20.8%;最常使用线下渠道贷款的用户最主要用途是个人房贷,占比达34.9%,如图4所示。

图2 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通过情况

图3 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最常用渠道的通过情况

5 网民最常使用贷款渠道提供担保物的情况

2014年中国网民最常使用贷款渠道提供担保物的情况中,最常使用线下渠道贷款的用户提供担保物的占比最大,达74.3%。在线上申请贷款的渠道中,最常使用其他金融机构线上渠道贷款的用户提供担保物的比例最大,达62.4%;其次是P2P 小额信贷渠道,提供担保物用户的比例达57.4%,银行网络渠道提供担保物的用户比例达54.6%,而超6 成用户最常使用电商平台贷款不提供担保物,如图5所示。

图4 2014年中国网民最常使用贷款渠道的最主要用途分布

图5 2014年中国网民最常使用贷款渠道提供担保物的情况

图6 2014年中国网民最常使用贷款渠道是否可在移动端操作的情况

线下渠道申请贷款种类多为个人房贷等中长期贷款,贷款金额较大,因此需要提供担保物;在电商平台申请贷款多为个人消费贷款,电商平台拥有自身平台用户的信用数据,以此为依据向用户提供贷款,额度与用户信用挂钩,因此,需要用户提供担保物的情况较少,占比较低。

6 网民最常使用贷款渠道是否可在移动端操作的情况

2014年中国网民最常使用贷款渠道是否可在移动端操作的情况中,线上渠道贷款中,电商平台可在移动端操作的占比最大,达70.4%;其次是P2P小额信贷,占比达65.7%;银行网络渠道可在移动端操作的占比达58.7%,如图6所示。

首先,随着千元智能机的普及,Wi-Fi 和4G网络的覆盖,用户行为习惯不断向移动端转移,因此,移动端成为重要的贷款渠道;其次,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商涉及金融领域,为用户个人消费贷款等需求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最后,P2P 网贷平台多达千家,在PC 端竞争愈加激烈,战火延续到移动端,因此,P2P 网贷平台也加快了在移动端的布局。

7 网民了解贷款的渠道分布

2014年中国网民了解贷款的渠道分布中,有35.3%的用户表示通过网络广告了解贷款;33.1%的用户表示通过亲友推荐了解贷款;30.1%的用户表示通过对方公司工作人员推荐了解贷款,如图7所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PC 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通过网络广告了解贷款成为网民主要渠道之一。此外,网民更多的是依赖于线下渠道来了解贷款,通过亲友推荐、对方公司工作人员推荐也成为了网民了解贷款的主要渠道。随着微信社交软件的火爆,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也成为了网民了解贷款的重要渠道。

8 影响中国P2P 网贷用户更换贷款渠道的因素

2014年影响中国P2P 网贷用户更换贷款渠道的因素分布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还款利率低,占比达27.8%; 其次是资金到账速度更快,占比达16.7%; 手续更简便和有政府牌照的正规渠道排名第三,占比均为15.7%,如图8所示。

图7 2014年中国网民了解贷款的渠道分布

图8 2014年影响中国P2P 网贷用户更换贷款渠道的因素分布

利率更低会促使P2P 小额信贷用户更换贷款渠道,有利于控制用户的贷款成本,此外,资金到账速度更快是P2P 小额信贷用户更换贷款渠道的第二大因素,由此可见,网络借贷用户更加关注资金到账速度。

9 网民选择电商平台申请消费贷款的主要原因

2014年中国网民选择电商平台申请消费贷款的主要原因中,26.6%的网民表示短期内资金压力小;16.7%的网民表示因为零利率或利率有优惠选择电商平台贷款;15.8%的网民表示因为资金周转选择电商平台贷款,如图9所示。

10 网民选择电商平台进行消费贷款而非信用卡的原因

2014年中国网民选择电商平台进行消费贷款而非信用卡的主要原因中,利息更低成为最主要原因,占比达22.9%;其次是分期政策更灵活,占比达18.3%;额度更高占比达16.4%;有18.9%的用户表示更习惯选择信用卡,如图10所示。

一方面,电商平台凭借自身优势,将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与消费信贷相结合,并提供更低的利息、灵活的分期政策以及高额度的消费贷,吸引用户选择电商平台进行消费贷款,不仅提高了用户消费时的便捷性,而且提高了平台商品销量及用户粘性;另一方面,仍然有18.9%的用户表示更习惯选择信用卡,主要在于对电商推出的消费信贷业务资质存在疑虑,且不能实现线下消费刷卡的需求,因此更习惯使用信用卡。

图9 2014年中国网民选择电商平台申请消费贷款的主要原因

图10 2014年中国网民选择电商平台进行消费贷款而非信用卡的主要原因

11 网民申请贷款的地域分布

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的地域分布中,华北占比最大,达31.8%;其次是华东,占比达26.8%;华南排名第三,占比达19.7%,如图11所示。

首先,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地域差异较大,华北、华东及华南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且这些地区的居民承贷能力较强,因此申请贷款的网民占比较大;其次,西南、东北、华中、西北等地区居民申贷占比较小,除了受到收入及消费能力的影响,也和贷款的渠道及种类较少相关。

12 网民申请贷款的性别分布

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的性别分布中,男性占比达56.2%,女性占比达43.8%;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的性别及年龄分布中,主要集中在19~45岁年龄段人群,整体上男性占比达90.4%,女性占比达91.4%。其中,26~35 岁网民贷款占比最大,男性占比达47.2%,女性占比达50.7%;19~25 岁网民中,男性占比达18.5%,女性占比达23.1%;36~45 岁网民中,男性占比达24.7%,女性占比达17.6%,如图12所示。

首先,19~45 岁网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较强,对未来收入预期值较高,因此承贷能力较好,申请贷款人群主要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其次,19~45 岁的网民贷款主要用于个人房贷、个人消费贷、创业需求等方面,因此对贷款需求较大。

图11 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的地域分布

图12 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的性别分布

图13 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的个人月收入分布

13 网民申请贷款的个人月收入分布

2014年中国网民申请贷款的个人月收入分布集中在2 000~8 000 元人民币,占比达73.8%,个人可支配月零用钱分布集中在500~1500 元人民币,占比达57.7%,如图13所示。网民的个人月收入较低,个人可支配月零用钱较低; 网民的消费需求较高,收入水平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超前消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猜你喜欢
比达中国网民网民
中国网民爱视频7亿人网购
神数据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有关手机听歌的八个真相
中国网民大数据
国考“冷热不均”的理性解读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