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辉,但新球,白建华
(1.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2.国家林业局石漠化监测中心,长沙 410014;3.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北京 100014)
编者按:2008年批复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实施期限到2015年底,为继续有效地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2014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林业局下达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二期规划思路研究》,该项目属于国家重大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目的是为编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二期规划》提供基础支撑。本刊将规划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分四期刊出。
新形势下石漠化问题的新认识
——基于习近平同志的生态文明理论
周光辉1,2,但新球1,2,白建华3
(1.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2.国家林业局石漠化监测中心,长沙 410014;3.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北京 100014)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国家林业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思路研究》课题,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对我国的石漠化问题、继续推进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性质、指导思想、科学方法和目标等方面进行新认识,并将新认识运用到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中,为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的编制明确了方向。
生态文明理论;石漠化综合治理 ;规划思路;新认识
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生态思想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政策、生态工程、生态治理的指导思想,逐步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为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思路》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其系统的生态思想内涵,感到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生态文明理论)为统领,从新的高度认识其继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用新的思路布局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用新的理论与技术指导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他从人类共同利益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来讨论生态文明问题,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唯物的立场。既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理念和“天下大同”等思想的反映。石漠化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退化,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石漠化危及到人类的生态空间,有损中华民族的利益与生命共同体。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头顶着蓝天白云,在清洁的河道里畅快游泳,田地盛产安全的瓜果蔬菜……这些是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最朴素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最起码的诉求。由此可以看出,外界环境因素直接决定着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环境的质量涉及到广大人民的福祉。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良好的生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实现绿色增长、科学发展的最主要标志。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社会对改善生态的期望越来越强烈。绿色总量需要增加,沙化土地需要治理,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这些都是林业建设面临的严峻任务。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在我国长江和珠江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域,涉及的人口和部门众多、覆盖面最广、困难最大、可能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生态治理工程,石漠化问题不仅维系到国内生态安全,且直接危及到澜沧江、怒江、红河等江河下游的东南亚国家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我们面对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问题,应从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关心岩溶区域人民福祉和大江大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与民族未来,以国际的视野认识其危害性。岩溶地区石漠化不仅仅涉及到我国西南地区8省(区)463个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因其环境恶化带来的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表面温度的剧烈变化等问题,且碳酸盐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碳库,其动态变化还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持续的贫困和因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将影响到全中国,甚至地球上的全人类。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于“人类共同利益”和“普世福址”的生态唯物立场,来重视石漠化问题。
2014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2]。
习近平总书记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用实事求是的毛泽东思想,认识到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知之非艰,行之为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和诉求,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加以推进。
而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工程区域涉及107万km,约占国土面积的1/9,是区域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期待和诉求,维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因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要从党和国家关心人民群众、关心子孙后代角度来认识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
截止2014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在314个重点县展开了治理工作,完成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1.18万km,约占岩溶地区石漠化总面积的10%,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需要治理的石漠化土地面积还很大、治理效果需要巩固等诸多问题,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面临的石漠化问题非常复杂,解决起来的难度也很大,任务也很艰巨。因此,我们要打好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看到环境问题解决的希望,提高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从而提高国民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四大文明都发源于森林茂密、水草肥美、生态良好的地方,也都因为青山变成秃岭、沃野变成荒漠、生态遭到破坏而衰落或转移。这一深刻的论述科学地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一步指明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有利于全党增强改善生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西南岩溶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高度集中聚集区,有49个少数民族县、4500万余少数民族人口,形成的灿烂的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环境的恶化,他们正面临着栖息地消失、人口大量外迁、传统文化衰退的危机。因此,治理石漠化、恢复区域生态环境,构建美好家园,让民族传统文化与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是当今党和政府面对“老、少、边、山、穷”的西南岩溶区的一种生态选择,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观和中华复兴之梦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海南省考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关于生态理念、发展理念的丰富与升华,有利于指导全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更加自觉地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从大的方面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就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述生态环境是生产力、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空间的论述,为我们认知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和继续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
石漠化的根本是土地退化,其最大危害是使土地失去生产力,截止2011年底,岩溶地区有石漠化土地12万km,还有近13.3万km的潜在石漠化。据测定,石漠化末期阶段的群落生物量仅为未退化阶段的1/200。“耕种一面坡、收获就一锅”是对石漠化土地生产力的真实体现,其生产力仅为正常土地的1/5左右,也是导致广种薄收、刀耕火种的根源所在。石漠化土地压缩了区域人民生产生活的国土空间,制约着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继续和全面推动石漠化治理关系到国家现在和未来国土安全,关系到区域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存问题,进而影响到区域稳定和社会安全,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发展[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土地石漠化就是使区域土地资源失去了生产力,使区域社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石漠化区域人口达到2.2亿,人口密度为全国的1.65倍,维系到全国1/6人口的生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治理石漠化,就是恢复土地生产能力、恢复区域土地环境资源的竞争力。因此,我们从区域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分析,继续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是非常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面对我国实际的环境问题,先后提出了“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和“国家治理体系”,还要求林业部门“创新林业治理体系”,反映了总书记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采用预防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科学的生态治理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石漠化、荒漠化以及湿地水质污染问题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而石漠化问题则是西南岩溶地区的首要生态问题,已成为该地区灾害之源、贫困之因、落后之根。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是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是进一步落实十八大政策的重要举措。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涉及发改、农业、水利、林业等多个部门,不仅是一项生态治理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有工程措施,也有非工程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草食畜牧业和后续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等六大任务,各项建设任务又包括众多具体工程措施。石漠化治理的特点是措施综合性极强,涉及自然、经济、社会、人文,更是开展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探索与示范工程建设的试验田。林业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石漠化治理工程是以林草植被修复为核心和基础的生态建设工程,林业部门在石漠化治理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更应该创新石漠化治理技术体系,为林业“双增”目标实现与应对国际气候变化做出突出贡献。
恩格斯曾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种报复是如此严厉与残酷,我国岩溶土地石漠化与其他生态问题一样,都是人类行为种下的恶果,是我们不尊重和不顺应自然,过度向自然索取而产生的结果,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解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分析了当今世界这些环境恶化的因果关系后指出:要达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意境。他主张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也就是东方文化的和谐平衡思想,凡事有度,不可过度。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是当今生态学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中华传统理学核心理念[4]。石漠化形成中人为因素是主导,是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退化,是人类没有遵循自然规律的恶果。因而,我们在石漠化治理中,必须遵循这种生态思想和生态学的普遍原理,防治结合、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草则草,实施综合治理,特别是以林草为基础的生态恢复,一定要以自然恢复、人工适度干预为主。
方法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有很多关于科学方法论运用的论述[5],他要求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中,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他生动地把人、田、水、山、土、树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从我国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农作等实际情况出发,对农业生态学做出一种全新的认知与创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主张: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这将进一步推动相关机构的改革,以符合生态保护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描述,也生动地概括了土地石漠化的过程,因为人类过度地陡坡开垦,不断地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山上树没有了、水保不住了、地不能种了,最后失去了生产能力,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石漠化的形成是一种“人—地—山—水—土—石”的复杂联动过程,反过来要进行石漠化治理,也需要一个联动的系统,以“治石保土”为基本出发点,实现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的思想是石漠化治理的科学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主张: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退化也不是我们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民主、社会的和谐、精神的文明,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参加义务植树时明确要求,林业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林业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寄予的殷切期望。因此,我们进行石漠化治理就是要恢复山清水秀的美好山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行动。在土地生产力恢复的同时,也恢复我们灿烂的民族生态文化,恢复我们美好的生态家园。所以,美丽中国建设是石漠化治理的终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与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生态观的思想精髓,蕴涵着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智慧,贯穿着心系民生、为民造福的深厚情怀,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成果,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石漠化综合治理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设计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重点恢复工程”,并且将其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规范工程管理、扩大投资规模;调整石漠化地区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要“创新石漠化林业治理体系”,采用系统的科学方法治理石漠化土地,实现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梦想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对我国的石漠化问题、继续推进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性质、指导思想、科学方法和目标等方面进行新认识,并将新认识运用到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中,为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规划的编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因此,各地在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学习与吸纳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区域石漠化问题发生的根源,剖析石漠化对青山绿水、国土空间、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民族未来发展等造成的重大危害,从遵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角度因地制宜地制订科学规划,逐步消除石漠化问题,构建幸福、美丽的生态家园。
[1]光明日报评论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论生态文明建设[N/OL].光明日报,2014-11-07(01)[2015-02-02].http://news.gmw.cn/2014-11/07/content_13784725.htm .
[2]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EB/OL].(2013-05-25)[2015-02-02].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305/t20130525_1218934.htm.
[3]国家林业局治沙办.中国石漠化状况公报[N/OL].中国绿色时报,2012-06-18.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news/lygk/content/2012-06/18/content_183647.htm.
[4]朱相远.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EB/OL].(2014-05-12)[2015-02-02].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12/c371956-25006693.html.
[5]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17):7.
ZHOU Guanghui1,2, DAN Xinqiu1,2,BAI Jianhua3
(1.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410014,Hunan,China;2.Rocky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Center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410014, Hunan,China;3.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Management Center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
Through the study of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 published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 of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and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tudy on the second-phas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dea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from the dialectical angle to our country’s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problem,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the treatmen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new understanding on the nature, guiding ideology, scientific method and target, etc. of the entire project. Then apply the new acknowledge to comprehensive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project planning, and point the clear direction for the second phase plannig of the project.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planning ideas;new understanding
2015—02—02
周光辉(1956—),男,湖南洞口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和管理工作。
F 326.20;X 171.4
A
1003—6075(2015)01—0059—06
10.16166/j.cnki.cn43—1095.2015.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