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5-12-20 05:46付志新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脑水肿高压氧脑组织

赵 燕 苏 建 付志新(通讯作者) 刘 辉

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开封 475000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增多趋势,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减少残疾是临床医师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0-05-2013-05的住院病人,男76例,女60例;年龄40~70岁,平均64岁;病程1h~1d,所选患者发病前均有明确的原发性高血压史,病程2~30a;并经头颅CT 证实为脑出血,血肿部位均在基底节区或丘脑,出血量25~45mL。排除颅内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肿瘤卒中或凝血障碍性出血。全部患者发病前均无头外伤史。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肢体瘫痪程度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时机: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碎吸术后3~5d,生命体征平稳,复查头颅CT 提示颅内无再出血及残留血肿不再增大等。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包括吸氧、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脑保护制剂及其他对症处理。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发病后第5天(观察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每天给予高压氧治疗。

1.2.2 高压氧治疗方法:治疗压力为0.2~0.25 MPa,1次/d,10次为1个疗程,操作方法:先升压25 min,稳压70 min(吸氧30min→休息10min→吸氧30min),然后逐渐减压25 min。

1.3 疗效评定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评定;2组患者均于发病后第5天开始和疗程结束后(28d)各评分1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NIHS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见表1。

表1 2组NIHSS评分比较 (±s)

表1 2组NIHSS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发病5d 发病28d对照组60 17.82±3.82 12.43±3.50治疗组 76 19.30±4.36﹡ 10.62±2.83#t 值0.16 2.92 P 值0.21 0.005

2.2 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s)

表2 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发病5d 发病28d对照组60 35.29±7.20 69.68±8.26治疗组 76 33.82±8.38﹡ 73.56±9.23#t 值0.91 2.26 P 值0.37 0.03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患者于第1次高压氧治疗后出现耳朵根部疼痛、耳鸣等不适;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继续治疗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目前对于脑出血还没有新的、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内科治疗以脱水、降颅压及营养神经为主,其对脑水肿的消褪、内环境的稳定及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时间性和局限性,几十年来,疗效并没有明显的改观;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目的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神经元的功能逐步恢复。虽然手术解除了对脑组织的压迫,但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生理、生物化学的改变和各种损伤因子的作用持续存在,脑水肿区的细胞缺血、缺氧、水肿、变性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神经功能仍低下或处于抑制状态[1];继发的脑水肿、重度高颅压及顽固性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仍然很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兴起的高压氧治疗,可增加脑组织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弥散及增加有效弥散距离,对改善脑内环境、促进觉醒、脑代谢功能及自动调节机制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2]。但人们普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压氧治疗持积极态度,而对脑出血的治疗则较谨慎,原因在于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疗效及安全性等问题仍有争议。

本研究与国内陈吕安等报道一致[3],分析其原理,我们认为在脑出血术后行高压氧治疗,首先可以提高血氧张力和氧含量,改善颅内微循环,促进毛细血管新生,保护病灶区周围的神经细胞[4];其次可增强脑组织的有氧代谢,减少无氧糖酵解,降低脑组织内乳酸水平,从而改善脑缺血、缺氧的恶性循环,减轻脑出血术后患者脑水肿的范围,降低病死率[5]。

治疗组中少数患者出现耳朵根部疼痛、耳鸣等不适,考虑与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调节压力时缓解动作执行不好有关,亦可能与咽鼓管发育不全有关;由于症状轻微,继续治疗,症状自行缓解,未见明显后遗症。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术后患者,高压氧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沈良军.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2):186-188.

[2]杨明芝,蔡玉荣,王岩.200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2011,9(24):35-36.

[3]陈吕安,陈治标,陈治军,等.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5):273-275.

[4]丁进京.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CA 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34-36.

[5]赖廷海,张乃崇,梁淑萍.高压氧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9):45-47.

猜你喜欢
脑水肿高压氧脑组织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