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不规范施工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2015-12-19 12:38
商品混凝土 2015年8期
关键词:拆模水胶碳化

特别策划:不规范施工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杨文杰(泸州建中混凝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混凝土强度是否有规律的发生、发展,混凝土表面缺陷能否得以控制,混凝土耐久性是否能够满足使用年限,这些都与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施工细节以及对混凝土的养护密切相关。在此浅谈施工现场的不规范施工给混凝土质量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1 混凝土振捣顺序和方法不当

混凝土振捣未按规定顺序进行,振捣方法不当或局部漏振,会导致局部砂、石集中,使混凝土疏松不密实,出现蜂窝状孔洞或形成局部孔洞,尤其在钢筋密集部位,容易出现蜂窝、露筋等不良症疾。

2 不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

水是水泥水化反应的必要条件,因此周围环境湿度对混凝土强度能否正常发展有显著影响。湿度不够,混凝土会失水干燥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受干燥作用的时间越早,造成干缩开裂越严重,结构越疏松,强度受到的损失越大,混凝土表面碳化也就越大,耐久性能降低。

3 混凝土浇筑时落程或浇筑层厚度过大

浇筑混凝土时,由顶部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柱、墙等工程,若过高,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从混凝土中分离出去,滚落在混凝土堆的外侧或者底部,或者在倾落过程中,粗骨料先落,而砂浆落于后面,造成混凝土的离析,使粗骨料挤在楼板边角,易形成“蜂窝”、“麻面”、“烂根”或造成砂、石分布不均匀。再者自由倾落高度过高,混凝土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它将砸弯钢筋,使竖向构件箍筋错位,这些都将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

4 混凝土强度低于拆模强度而过早拆模

混凝土强度低于拆模强度而过早拆模,易在受拉区出现裂缝,甚至受压区也破坏,造成安全事故;混凝土过早拆模将会加大混凝土的徐变量,导致结构变形;过早拆模,由于混凝土强度低,拆模过程中,易出现坍棱掉角或局部坍塌现象,削弱构件断面,影响承载能力和外观质量;因为混凝土强度低,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能力差,在构件自重、施工荷载和其他振动作用下,易引起钢筋在混凝土内滑动,从而降低钢筋的握裹力;过早拆模,导致混凝土表面过早失水,加速混凝土表面碳化使混凝土耐久性能下降。

5 施工单位擅自处理混凝土质量缺陷

在施工过程中,常因思想和技术上的缺陷,使得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构件产生各种缺陷,如蜂窝、麻面、裂缝、露筋、孔洞等任意修补,却未经加固补强,将造成混凝土工程的终身缺陷而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且对混凝土实体检测时,影响对混凝土性能的真实判断。

6 施工现场任意加水

施工现场管理不严,工人为方便于施工,经常出现向已拌好的混凝土中加生水的现象,既没有经过双方技术管理人员的商定认可与鉴证,更未在加水后进行二次搅拌。在一些现场甚至用水管、水枪直接在泵车进料斗中加水,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游离水和层间水增多,增加了混凝土硬化浆体的空隙率,削弱了混凝土中水泥和骨料的界面粘结力,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7 浇筑管理不当,布料不匀

由于浇筑顺序、布料不当,会造成混凝土构件中砂、石料不均匀,影响构件混凝土强度和诸如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的产生,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也可能构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8 施工现场要求坍落度过大

混凝土结构部位由于钢筋密集,施工单位为了方便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引起骨料沉淀,部分结构浆体密集,造成混凝土结构强度不均匀,密实度较差,影响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9 洒生水收面

施工现场工人为了方便收面,洒生水现象也司空见惯,施工现场技术人员也不予制止,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向混凝土洒生水收面,增大了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加了硬化浆体的空隙,使混凝土表面疏松,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强度和抗碳化的能力,造成了混凝土表面起灰、返砂和开裂。

总之,商品混凝土属半成品,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和强度是否有规律的增长,需要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遮盖保护等工艺进行精心组织和实施,严格按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施工,才能保证混凝土强度,确保工程质量。

赵恒树(山东亿辰混凝土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由于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不够,导致许多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和拆模等工序违反国家标准、施工规范和规程规定,随意施工,因而常常出现不合格工程。下面就分别叙述几种常见的违规行为及其危害。

1 随意加水

在 GB/T 14902-2012《预拌混凝土》标准中的 7.5.2 条明确规定:“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搅拌罐内的积水排尽,装料后严禁向搅拌罐内的混凝土加水”。有些施工人员无视这一规定,为了方便泵送,减轻摊平的阻力,就私自用水管向泵斗或罐筒内加水;更有甚者,不看来料的干稀,先放上水管边加水边浇筑。

向混凝土拌合物内加水,会加大混凝土的水胶比,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最终强度越低,若加水过多,就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不能通过验收,最后通过加固补强来补救,严重者甚至是推倒重来。这就给施工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严禁向混凝土拌合物内加水,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偏小时,可以请罐车驾驶员按照其公司的技术交底加入适量的外加剂调整坍落度,以便于泵送施工。

2 超高浇筑,延时振捣

在 GB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中的 6.6.9条中明确规定“浇筑竖向尺寸较大的结构物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控制在 300~350mm;并可多安排振捣棒,应边浇筑混凝土边振捣,宜连续成型”。有的工地按 1.5米为一层,甚至对墙和梁板同时浇筑时,一次把墙体浇筑到板顶。还有个别的施工人员对泵送混凝土浇筑没有经验,在前边浇筑的人员不顾及后边振捣人员是否能赶得上,结果是振捣棒偏少,振捣速度较慢,导致浇筑与振捣的距离拉大,加之浇筑温度较高,使得浇筑入模的混凝土坍损较快,当浇筑 20min 后再振捣时,混凝土已经不容易振实,振捣棒拔出来后会留有孔洞。这时候才知道把前边浇筑工作停下来。拆模后,该段墙体有多处出现空洞、露筋或蜂窝麻面。

超高浇筑容易造成胀模,如果不能随浇筑随振捣,就很容易出现振捣不实形成空洞、露筋和蜂窝麻面。浇筑 3 米以内的墙体时,可以分两层,若泵送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好,容易振捣密实,可以把分层高度提高到 1000~150mm。当振捣速度跟不上浇筑速度时,应马上叫停浇筑,待振捣人员跟上来时再开始浇筑。

3 混凝土在工地等待时间过长

在 GB 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中 6.6.14条规定: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 6.6.14 的规定。即当气温 ≤25℃ 时,延续时间不宜超过 150 分钟;当气温 >25℃ 时,延续时间不宜超过 120min。而在工地浇筑构造柱或二次结构时,往往都超过180min,更有甚者会超过 300min。特别是在夏季时,超过 3h的混凝土就已经不容易浇筑,若用外加剂调稀再行浇筑,这算是较好的;有些工地就直接加水调稀后继续浇筑,这样势必造成混凝土强度的不足。解决的方法是,工地材料员在计划浇筑零星工程时,应根据浇筑速度和标准规定的延续时间来确定每一车的运输方量,而不能一车运输过多,造成超时浇筑。

4 养护太差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 7.4.7 条规定:“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 12 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采用浇水方法时,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不得少于 7d;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前不得在其上安装模板或吊放较重的钢筋或架管等重物”。有些施工单位不设专人养护混凝土,甚至个别单位对混凝土构造柱和剪力墙就根本不养护。笔者曾经参与了一个 C25 构造柱的回弹,回弹龄期为 29d,浇筑日期在 4月份。回弹强度不足20MPa,碳化深度达到 7mm。还有少数单位对混凝土现浇板不能及时覆盖塑料布养护,造成混凝土在早期产生不规则裂缝。多数施工单位对高层建筑的 20 层以上部分养护都较差,这在回弹强度时所测的碳化深度就能看出混凝土的养护程度。

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是水硬性的,混凝土在成型后必须在潮湿环境中才能水化;否则,混凝土中的水分流失的越快,其中胶凝材料的水化就越差,混凝土的强度就会损失越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规程要求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对混凝土现浇板的强度未达到 1.2MPa 前,不得吊装成捆的钢筋、架管或较重的大型钢模板。否则,容易因吊装的冲击荷载造成现浇板的裂缝。

5 拆模过早

有些工地为了赶工期,头一天晚上浇筑的混凝土,第二天早晨就拆除墙柱模板。当气温正常时还可以,但是遇到降温天气时,第二天早晨拆模就太早,因为混凝土还没有终凝。拆模过早会出现模板粘皮或者是沿箍筋(水平筋)下产生水平裂缝。这是因为混凝土自重下沉而导致的。因此,在拆除模板前,一定要先检查混凝土是否终凝,用手指甲划混凝土顶面无松动灰浆为适宜,否则就不能拆除模板。

6 胶凝材料太少

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 7.4.2 条规定:“泵送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 300kg/m3”。而有的搅拌站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对低等级混凝土配合比中胶凝材料设计为 280kg/m³,更有甚者,把 C15 细石混凝土配合比的胶凝材料也设计为 280kg/m³,结果一车 C15 细石混凝土导致多次堵泵,最后不得不倒掉,重新把胶凝材料调整到340kg/m3后才能正常泵送施工。

高国成(威海冠宏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商品混凝土作为一种商品又区别于商品,它的半成品、“鲜货”等特性,就造成了该产品的质量的滞后和不确定性。作为接收方终端施工质量却成了搅拌站对于质量控制的“顽疾”。按照 GB/T 14902—2003《预拌混凝土》的规定,交货后质量检验合格后,出现质量问题全部由购买方承担。但是实际生产中,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个习惯。不管预拌混凝土公司、设计、施工造成的混凝土质量问题,首先大家公认的“替死鬼”就是预拌混凝土公司。在这种不成文的习惯下,预拌混凝土公司总是被动。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保证混凝土本身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呢?个人认为要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终端的质量服务意识,尽量做到事前控制,把终端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中,其次多与施工单位、监理、甲方沟通终端的施工质量品质会对混凝土造成的危害,让施工单位了解并从意识上重视施工质量。但是到目前为止,不规范施工经常存在,对于混凝土终端施工主要工序浇筑、振捣、养护、拆模等不规范带来的质量影响介绍一二。提醒混凝土同行做到事前控制施工质量,让施工单位重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 浇筑

1.1 润管砂浆的浇筑

目前来说,在中小城市还存在使用砂浆进行湿润泵管,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泵送浇筑。对于润管砂浆在 JGJ/T 10—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明确规定,润滑用浆料泵送后应妥善回收,不得作为结构混凝土使用。很多施工单位也知道按照要求采用接料斗形式把砂浆泵送里面,然后调运走。但是在某一个工地出现过,砂浆富集板底,面积大概 4平方米左右出现模板拆除后,板底出现露砂情况,用锤子敲砸 2cm 左右都是砂层。经过回弹检测,该区域的强度低于其他区域,经过核算满足强度要求,最后经过协调,进行外观修补解决。所以对于润管砂浆严禁用到结构主体中去,轻则出现外观质量问题,重则主体部分强度不合格。对于京津唐地区等一线城市采用市场用润管剂基本避免了润管砂浆不正确浇筑带来的质量问题。

1.2 浇筑的连续性

浇筑中断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由于浇筑过程中,突然由于机械故障、停电、工人吃饭等浇筑一部分停止时间过长造成的混凝土接茬出现冷缝;由于板体、梁体等整体性遭到破坏,改变了设计的意图,短期不能体现问题,由于抗震和耐久性产生了严重破坏。曾经笔者遇到一次就是由于工地用电出现问题,混凝土突然浇筑停止,高温天气下停止时间过长,等电修好后,工人接着浇筑。在浇筑不久后,一场大雨漂到楼板上,就在停止的浇筑部位出现渗漏。最后由施工单位出钱进行了处理。

1.3 不同型号混凝土的浇筑

对于设计单位设计的墙柱和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的时候,混凝土浇筑中应先浇筑等级高的,并在节点尽量多浇筑一些高等级的混凝土。泵送过程中,需要转换型号时,一定要等泵管里面的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再进行相应部位的浇筑。我公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浇筑一个高层建筑时,墙柱使用 C40 的混凝土,梁板使用 C30 的混凝土。由于浇筑过程中未沟通混凝土型号变换过程中问题,造成了一根柱子浇筑成 C30 混凝土。后期经过回弹,发现结果不合格,通过甲方和设计的沟通对该柱子进行了加固处理。该费用全部由施工单位负责。

2 振捣

2.1 梁板的振捣

振捣棒的振捣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振捣棒震动作用半径的一倍。振捣时间控制在 10~30s,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泛浆,基本无气泡逸出,视为振实。但是还是部分公司管理不严,出现漏振现象,导致板底出现蜂窝麻面,外观质量严重不合格,混凝土的质量受到影响。

2.2 墙柱的振捣

很多工地在振捣剪力墙和柱子的时候,振捣棒没有插入到底部,造成墙柱烂根的现象。还存在剪力墙振捣不到位,造成表面气孔多,外观质量差,导致混凝土回弹强度偏低,碳化大的情况。

3 养护

3.1 梁板的养护

对于梁板,很多施工单位采用覆盖薄膜的形式进行自养,模板拆除时间一般都在 14d 左右,板面有薄膜覆盖,板底有模板支撑。该种养护的结构效果非常好。但是即使这种简单的养护工艺,一些小的工程队并未做好,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强度损失过大的情况。

3.2 墙的养护

统计本站服务过的单位,发现对于该种结构进行养护的很少,甚至都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进行养护。对于剪力墙的养护方式:模板自养、喷水养护、养护液养护、模板和喷水组合养护等,对于增加成本的养护液养护基本没有使用的。为了节约模板成本,增加流通使用模板,采用模板养护的也很少。由于很多单位的工人都是外包的,没有固定的人员定时的洒水养护。所以对墙的养护效果是最差的。这也就是同样的墙柱的回弹差值都在 2~3MPa 左右。

3.3 柱子的养护

对于柱子的养护大部分施工单位还是做的比较好,基本上都采用缠绕薄膜法进行自养。据观察有的施工单位缠绕薄膜,但是上不到顶,下不到底,没有完全做到位,甚至风一吹全刮开了。个人建议柱子缠绕前应把柱子用水湿润后再精心缠绕。

4 拆模

原则上,模板拆除时间延长对混凝土的养护效果最好,但是模板周转需要和成本的节省,所以一般柱子和墙浇筑完一天,基本第二天就拆除了。但是在冬季的时候,有的施工单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也有拆除的,造成混凝土表面损坏的。对于梁板模板也有不按照要求,浇筑完几天就开始拆除的。其中我站遇到一个情况,由于一个工程就是梁板模板拆除过早,造成混凝土下沉,出现贯穿裂缝。还好施工单位及时发现,重新采用脚手架进行二次支模,待到龄期经检验符合验收标准。所以对于模板的拆除一定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进行拆模,不能随意拆除。

通过以上出现的质量问题可以看出,施工的不规范带来很多混凝土质量问题,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对混凝土结构和耐久性产生不可逆的质量事故。作为混凝土公司对于终端的服务一定高度重视,做到事前控制,作为施工单位要加强现代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意识。

刘世涛(沧州市政华通混凝土公司,总工)

施工现场向混凝土中随意加水已成为全国各地的普遍现象。我们谴责这种行为,却没有能力制止这种行为,工程技术人员有苦无处诉。分析这一现象,要从多方面分析它的本质:(1)从施工方的角度:现在人工成本很高,提高效率才能节约成本。比如剪力墙浇筑,规范要求坍落度 180mm,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不大于 50cm。实际施工中没有几个工地能这样做,大多数工地都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大于 200mm,而且一次浇到顶。监理管理严格的工地,分两次浇筑就算做得好的了。为了保证墙体外观质量(施工人员只负责外观,如果外观有缺陷他们要进行修补),施工人员要求搅拌站到场混凝土坍落度要大,不符合他们要求时就加水,直到他们认为合适为止。这样浇筑出来的混凝土,虽然外观合格,但强度、耐久性就很难保证了。(2)从混凝土搅拌站角度:现在建筑工程很少,混凝土搅拌站进入微利时期。资金回笼期长,导致搅拌站没有资金购买原材料。于是垫资的材料供应商供应搅拌站的原材料质低价高(其中主要是砂石质量低)。这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很大,运到施工现场时流动性很差,用减水剂调整后状态也不是很好,施工人员就开始加水调整,反正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搅拌站就得负责,否则就不给混凝土的货款。

如果搅拌站要求进行责任划定,那将是一条漫长之路。虽然现在的建筑工程质量责任实行终身负责制,但大多是相关单位领导负责,没有落实到具体施工人员身上,所以他们没有质量责任意识,只考虑眼前利益。要解决随意加水等不规范行为,须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个相关方的具体行为人身上。混凝土某个施工部位混凝土浇筑人员、混凝土生产人员、现场监理人员等都记录在案。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以查出相关方责任人。让每个参与者都是质量的执行人与监督人,共同促进混凝土质量的提升。

李志英(河南舞阳县建安建设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商品混凝土是从搅拌站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后期施工、泵送、养护对混凝土质量影响尤为重要。商品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施工、养护和拆模等工序处理不当会对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笔者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经历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意加水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对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尤为重要。我国 GB/T14902—2012《预拌混凝土》规程,普通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在混凝土主体施工过程中,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普遍大于180mm,即便如此,一些施工工人为了浇筑方便依然向混凝土中加水。施工工人的随意加水必然对混凝土产生不利的影响。

(1)随意加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众所周知水胶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如图 1),水胶比与混凝土抗压强度具有反比例关系:水胶比越低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水胶比越大;混凝土抗压强度越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单纯为了提高工作性向混凝土中加水,必然改变混凝土的原有水胶比。造成原有水胶比变大,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有经验显示:强度等级为 C30 的混凝土,加 5kg/m3水,混凝土 28d 抗压强度降低 1.2MPa。

图1 水胶比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系

(2)水胶比改变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影响

水胶比不仅对混凝土的强度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耐久性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曾经进行过一组试验(如表1)。水胶比的变化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严禁加水改变混凝土设计水胶比的行为。

在混凝土胶凝材料总用量及砂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往混凝土中加水改变水胶比,随着水胶比的变大:混凝土的同龄期干缩也相应变大,而且 28d 后干缩率的变化幅度增大;混凝土的渗透性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抗渗性变差;相应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也随着水胶比的变大不断变大;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着水胶比的变大逐渐增加,碳化速度加快。

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不断增大,也即其抗碳化性能降低。这种现象也可以认为在胶凝材料总用量及砂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也随之增大,CO2的扩散速度加快,这也是使混凝土碳化速度加快的一个主要原因。

表1 水胶比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在混凝土胶凝材料总用量及砂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往混凝土中加水改变水胶比,随着水胶比的变大:混凝土的同龄期干缩也相应变大,而且 28d 后干缩率的变化幅度增大;混凝土的渗透性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抗渗性变差;相应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也随着水胶比的变大不断变大;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着水胶比的变大逐渐增加,碳化速度加快。

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不断增大,也即其抗碳化性能降低。这种现象也可以认为在胶凝材料总用量及砂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也随之增大,CO2的扩散速度加快,这也是使混凝土碳化速度加快的一个主要原因。

2 养护对混凝土的重要影响

养护是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反应以及较低水胶比混凝土硬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及时、合理的养护才能保证浇筑后混凝土的性能。

(1)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的主要性能,是满足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可以直接反应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早期养护对混凝土强度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混凝土强度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2 湿养护对强度影响

图3 养护温度对强度的影响

表2 不同养护方式下 C30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施工条件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在现今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模板,加快模板周转速度,混凝土柱和剪力墙一般在浇筑后 1~3d内拆模,且拆模后也不进行保湿养护或用养护膜养护。造成混凝土结构表层失水快,水泥水化不充分,孔隙率较高,碳化严重。工程实体检测发现,如果采用相应的湿养护措施,混凝土 60d 碳化深度一般不超过 1.5mm;对于拆模后不进行任何养护的墙体等部位,混凝土 60d 碳化深度常常会超过3.0mm,甚至达到 5.0mm 以上,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表现更加明显。

(4)不同养护方法对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影响

早期混凝土养护不当或养护不及时是造成混凝土塑性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 C30 混凝土配合比(见表 3)分别采用保湿养护、二次抹面养护、保湿加抹面养护以及不采取任何措施四种情况进行抗裂性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 4。

表3 养护方式对混凝土裂缝的试验配合比

表4 养护方式对混凝土裂缝的试验结果

从表 4 可以看出,对试件采用保湿加抹面养护 24h 未出现裂缝,其余采用其他养护方式混凝土试件均产生裂缝,且混凝土裂缝的最大宽和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不采用任何养护方式的混凝土试件,3∶30 分时出现首条裂缝;采用保湿养护的混凝土试件,8∶15 分出现首条裂缝;采用二次抹面的混凝土试件,12∶25 分出现首条裂缝;同时采用保湿和二次抹面的混凝土试件,24h 内未产生裂缝。

保湿养护及时补充混凝土水化和蒸发所消耗的水分,降低混凝土水分蒸发速率,推迟塑性收缩裂缝发生的时间。二次抹面使混凝土内部由于泌水产生毛细管通道遭到破坏,消除内部应经形成的裂缝。

编者按:混凝土施工主要工序有浇筑、振捣、养护和拆模等工序。有关施工规范和施工操作规程对各道工序都有明确规定,如果违反规定和规程进行施工,如随意加水,水灰比控制不严,等待时间过长,浇筑不良,振捣不实及过振,养护不佳以及拆模过早等,混凝土的强度就不能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就会使混凝土抗渗性、抗冻性、抗蚀性及耐久性大大降低,甚至会酿成质量事故。本期特别策划将针对不规范施工对混凝土质量产生的影响及危害进行讨论,诚邀业内人士参与其中发表观点,希望在观点中能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

猜你喜欢
拆模水胶碳化
尾矿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拉压韧性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水工混凝土限制水胶比研究
水胶比对GRC 抗弯强度和韧性的影响
建模与拆模:华杰课堂改革的一个剖面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解析
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测试方法应用研究
唐山市出口贸易低碳化发展策略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