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的章法

2015-12-18 08:39余映潮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乐者承天寺

余映潮

苏轼贬官湖北黄州时的微文《记承天寺夜游》,曾被林语堂先生赞誉为“绝世妙文”。这篇只有84个字的文章,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只是短短的一段话。这篇平白如话的随笔,即兴地写了一次生活中的偶感,看似简简单单,却表现出简短之中的精致与奇美。它美在篇幅的精短,美在内容的丰满,美在结构的灵动,美在月色的描写,美在情感的波澜。其章法与文采的优美,尤其值得我们品味与欣赏。

所谓“章法”,就是文章作法,即文章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构特点、顺序特征、详略处理以及使文章整体严密关联的手法。

不细心咀嚼,很难感受到《记承天寺夜游》的章法之美。

我们试用“变形”的方式来品味。

这篇在教材里只用一个段落来呈现的短文,其实是“叙议结合”的: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它的章法之美初现:有叙有议,先叙后议,景情相生,虚实相映。

这篇在教材里只用一个段落来呈现的文章,其实有着古老的“美妙结构”: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它的章法之美又现:全文四个部分,起、承、转、合,结构圆润,内容精致,表现出中国古诗文创作的高妙笔法。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其美妙结构中的精妙内涵:

起:写月色入户,直抒欣然的心情。

承:写月下寻友,流露孤寂的心态。

转:写月景清丽,表现陶醉的心境。

合:写月夜偶感,抒发复杂的心绪。

可谓方寸之中,尺幅千里,含义丰富,精深微妙。

《记承天寺夜游》,苏东坡笔下的“神品”:84个字的极短篇幅,写了一个晚上的故事,一趟美好的游历,一幅神妙的月景,一次深沉的喟叹;其章法、文采之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给予我们沉醉于其中的美好感受。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乐者承天寺
SOUNDS OF THE VILLAGE
Sounds of the Village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知止者富 知乐者常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
“乐者”何以“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