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展现历史课堂的艺术魅力

2015-12-18 22:43:12韦立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优质课堂高中历史

韦立雷

【摘 要】 历史故事人人爱听,但历史课如果人人感兴趣,那不是简简单单的事,那就需要老师历史课上出技巧性,艺术性,趣味性,智慧性了。要让学生善学,乐学,学出成效来,历史老师就必须以情为主线,以趣为辅助,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优质课堂。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情趣;优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古代的封建帝王到新中国各个伟人,无不爱好历史,有人说:遗忘历史就是对历史的背叛。说明历史的魅力无穷。但很遗憾有的老师的历史课却上的非常艰难,学生很难在历史课中找到乐趣,因为学生看不到历史老师被老师故事点燃的激情,丰富多彩的历史课被其机械的上死,变得索然无味,加之教学手段过分机械,缺乏灵活多变性,自然历史课变得索然无味,成为学生催眠曲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值得新时代历史教师思索和探究。

一、用情境的语言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想将所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听后“余味悠长”、“兴致勃勃”。在语言方面,不但达到生动具体、准确无误、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而且要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如我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学着用湘潭口音学着毛泽东的腔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顿时课堂掌声雷鸣。又如介绍“戊戌六君子”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介绍:戊戌变法后,慈禧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谭嗣同等六人被捕入狱,史称“戊戌六君子”。六君子坐牢神态各异:谭嗣同从容不迫,面壁题诗,引吭高歌;林旭无怨无悔,死而无憾;刘光第熟知法律,对清廷不按法律程序的审讯破口大骂;康广仁大哭不止,只因代哥受罪,深感冤屈…...六君子一歌一笑,一骂一哭,各有千秋。尤其是谭嗣同行刑前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的其所,快哉!快哉!”更是千古绝唱,真是可谓壮志未酬身先死,大义凛然随歌去!在讲当中还要注意表情,此时学生全神贯注,表情凝重。例如:讲甲午战争时,可设计语言讲述电影《甲午风云》;讲《西安事变》时,可从讲述电影《西安事变》;讲人民解放军转战西北的历史时,可从讲述历史小说《保卫延安》等。这样的语言描述,不仅增加学生的兴趣,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起了很好的效果。

二、设置问题情境来提高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就是要提高提高学习积极性,趣味性,而设置问题情境往往把学生期待的胃口吊起来,例如,公元前五世纪东西方诞生两个哲学先哲,他们的观点有何那些相同点?对后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争先恐后的问答两个先哲是谁:孔子和苏格拉底,但对后一个问题,学生就面面相觑了,此时我不失时机采用分小组讨论,进行百家争鸣,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融进教学之中,各抒己见,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设置问题情境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1、注意问题的广泛性,因为学生最反感老师总是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它既造成大多数同学的心理障碍,又影响了课堂教学气氛中的师与生的关系。因此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问题的浅显和高难度因人而问。

2、注意问题科学性,结构要合理,设问要巧妙,问题要衔接,分析要彻底。

3、注意问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每个历史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产生几种结论,作为老师要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教师只能参与辩论,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不能生搬硬套,使教学模式走向教条化。这样,既活跃了课堂,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4、注意问题联系性: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多,头绪杂,因此教师教学时既要注意章节之间的联系,也要注意单元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对同类历史问题、中外历史问题,打破章节的界限,进行设问,帮助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的历史知识体系,发挥其独到作用,提高效益。

三、运用多媒体与时事相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1、多媒体对历史教学辅助作用有着独特优越性,因为多媒体可以生动具体的再现历史,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优质课最好体现。例如,我在讲抗日战争一课,结合当前日本右翼想否定侵略史,抹杀战争中的罪恶,我就及时展示《南京大屠杀》,珍珠港事件,鬼子对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的片段,让学生铭记历史,揭穿日本右翼篡改历史的企图。我在海峡关系时,我用历史的影视,图片来展现教学内容,从国共第二次精诚合作,共同对日,我及时放学生熟悉喜欢的《亮剑》,《雪豹》等,讲到九二共识,我展现汪辜会谈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过去的历史与时事热点相联系,体现了历史的借鉴作用,历史是久远的,与现实相联系能指导人们去认识现实,走向未来,前车之鉴,后人之师。历史要回顾,现实要思考,这才是历史与现实的互动。还有要善于用历史来辩论现实,如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方面学生感觉空洞,我把它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红卫兵到处打砸抢,父母相互争斗,朋友互相出卖,惶惶不可终日。接着我就展现伤痕电影片段,例如《泪痕》、《伤痕》、《元帅致死》,再现这段令人痛心的历史,很多人被冲击,甚至迫害致死,通过历史影视图片展示,这样安定团结就让学生关注,使学生有所触动,还可以联系到鸦片战争一百年来,我国外患内乱一直没停,饱受社会动乱之苦,说明今天安定日子来之不易,应十分珍惜,这样用历史事例才有说服力。

总之,中国两千多年的灿烂历史,博大精深,而我們学习的历史课本往往只是小小的一个历史缩影,所以我们要把历史课上的精彩,让学生乐在其中,这就需要我们历史老师要博览群书,知识面要广,同时要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当今社会历史的发展,多看一些历史影片,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使历史课堂释放出其应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孙黎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1).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猜你喜欢
优质课堂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56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现代教学技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特色教育
初中阶段历史优质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1:46:51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0:31:56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