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地位

2015-12-18 19:06杨晶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中的经典文化来越受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也是小学语文改革的一个倾向。这一点到具体落实上就应该体现为让孩子多吟诵古文,多背诗词, 我们应该结合现在孩子的实际,将经典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争取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孩子能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对经典文化有个基本认识,可以借此进入经典文化这扇大门,同时还应该注意要培养孩子们对经典文化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经典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清晨,课间时间、学校广播就会传出悦耳的声音.渐渐地从众多孩子们都传出相同声音,汇集一起,响彻校园。诵经典、唱经典已成为我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近年来,学校领导结合我校实际,将经典文化纳入特色教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和领悟而真正爱上我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们完成早期的文化积淀,以利终身并让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及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对经典文化渗透的有效尝试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体会。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自己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将经典文化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与经典文化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而小学这个特殊时期更是一个建立经典文化教育基础的一个黄金时期,纵观古代的大儒和近代的几位大学者,他们都实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了经典文化的的熏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独成一家之言。这些人往远有郑玄等人,往近有章太炎等人,细数每个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因此我想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有这方面的基础,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牵强附会。

一、正确理解、认识经典文化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经典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经典名著人物故事,亦或是建筑、绘画、谚语、民俗,可以说,小学语文中所遴选的优秀的国学内容,是小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有大量经典内容遍布在课文后面的“日积月累”部分;再有,经典文化的内容分布面较广,除古典诗词与经典名著等外,还涉及到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风俗节日、谚语成语、书画建筑等内容,这些经典文化内容分布于课文及课文后的知识部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璀璨以及中华文明的优秀精神风貌。经典文化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 我们是正处于文化变迁之中,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多的是在流行网络语言,确实存在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国学的精粹成为学生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如何做人。可见,选择国学中的经典何其重要,它能为学生点燃一盏智慧心灯,能雕琢孩子温文尔雅的气质,能塑造孩子知书达礼的童年,能奠基孩子德行高尚的一生!

二、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

1.名言警句,让教学更精彩。古今中外的诸多名人,在他们为人类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它是无价的教育资源,能给人们以人生的启迪,心灵的陶冶;是精彩的语文资源,能给人心空的拓展,智慧的引路。

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走进名言警句的宝库,能在充实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能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精彩。

2.唐诗宋词,让教学更有情趣。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毫无疑问,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鉴于这一认识,我在古诗教学中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学更加充满情趣。

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我这样设计课前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秋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到处是一片的美丽金色,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景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秋天,歌颂秋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李绅在《悯农》中怎样描绘秋色的?(学生背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杜甫在《绝句》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学生背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牧在《山行》的诗中又是怎样写秋的呢?(学生背诵: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情境,来也古诗,行也古诗的意境怎能不令学子陶醉呢?几年的实践证明:教材与阅读材料有机结合的古诗词教学,是能够实现耗时少、效率高,开开心心学语言的理想境界。

3.妙用古诗词,习作因国学而飞扬。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持之以恒的国学渗透,既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及经验得到丰富,也使学生语言仓库得以夯实,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如一篇题为《家乡的秋天》的习作,一个名叫张玉的学生在文中这样写到:来到山林间,满眼都是红红的蝴蝶,黄黄的小鸟,在空中飞舞。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什么呢?是红叶舞,不禁让我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叶胜景。让我忘记了叶落满地,繁华凋落的凄凉。我反而觉得秋天也是个火红的季節,她的硕果累累,让我忘记了城市的喧嚣,沉浸在收获的欣喜当中……。

还有个学生以独特的视角选择松柏、小草、落叶和残花这些典型事物,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所蕴含的力量和生机,引用了刘禹锡“的诗句,与其说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还不如说金黄是生命的象征。因为,生命的孕育从金秋开始……。

4.绘画经典,创意因国学开阔。国学渗透,书香相伴。画经典,给古诗配画,给宋词插图,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把诗歌按作者、内容、主题分类,办成手抄小报……这也是目前我将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的另一方式。根据学习的内容,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

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一诗延伸拓展的环节中,这样设计:

《望天门山》一词一句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请同学们大胆的发挥你们的想象,快快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吧!孩子们的兴趣浓厚,乐在其中,画得可认真了。

自语文教学中开始对国学进行有效渗透以来,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班级变了,我们的孩子变了……

积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需要国学的熏陶,让国学进入课堂,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灵。不正是我们所追求更具魅力的教学吗?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持之以恒,掘井及泉,让散落的国学“珍珠”串成一条精致的“项链”,让学生在经典的滋养中为习惯铺路,为生命奠基。

作者简介: 杨晶(1979-3),女,本科学历,吉林省四平市八一希望小学。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