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江西环境监测机构人才现状及人才培养
钟彩霞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5)
摘要:调查分析了江西省内行政监测机构及市场监测机构的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监测人员持证上岗、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两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监测机构人才现状持证上岗继续教育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哨兵,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进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环境规划和环境立法、执法的依据,是促进科技发展、开展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源头治理的政策导向标杆,也是企业全面进行环境治理和科学管理的手段。环境监测是监测人员利用科学、有效、合理的技术手段,对进入环境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排放强度等进行长时间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以确定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监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是确保环境决策、开展环境管理、进行环境治理的前提。因此,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制约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1行政监测机构概况
至2014年底,全省建有国家一级监测站1家(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二级监测站11家(11个设区市监测站)、三级监测站98家(包括县(市)、区监测站)。三级监测站是全省环境监测系统的基层力量,承担着辖区内各环境要素的例行监测、应急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等任务,但通过省环境保护厅三级站标准化验收的仅17家、占三级监测站总数的17.3%。
笔者对这17家三级监测站的人员构成进行了统计分析,详见表1。
表1 通过标准化验收的三级站人员构成调查表
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部地区三级站标准:人员编制不少于18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75%、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50%,我省通过标准化验收的三级站在人员配制及构成方面与国家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1.2存在的问题
(1)技术人员不足。这17家三级站中,人员编制达到国家标准的有8家、占47.1%,人员编制最少的仅7人、远低于国家标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标的有14家、占82.4%,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低的仅32.1%、远低于国家标准;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达标的有8家、占47.1%,最低的仅10%、远低于国家标准;在人员配制及构成上均达到要求的仅3家、占17.6%。通过验收的三级站尚且如此,其他暂未通过的三级站情况更不容乐观。
(2)人员结构不合理。调查发现,技术人员专业背景与环境监测工作需求不匹配,与环境监测专业无关的人员较多,专业人员的缺乏导致监测站发展后劲不足。在引进环境监测人才方面,没有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出现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3)技术人员水平待提高。由于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学科,原先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并未进行系统化学习,加之监测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导致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较差。
2.1监测服务社会化导向需求
为了扶持和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发展,环保部于2015年2月10日发布了《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有序放开公益性、监督性监测领域,充分发挥环境监测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的作用。这为我省环境监测市场机构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2.2市场监测机构概况
根据调查,省内目前还没有通过计量认证的市场监测机构。笔者所在单位建有比较完善的校内实训室,现有两家企业借着《意见》的东风,正洽谈校企合作、利用校内实训室开展环境监测业务。
根据调查,全省各类排污企业监测人员缺口较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仅安排1~2名专职环保岗位工作人员,非重点监控企业几乎未设置环保专员,已无法满足企业自行监测、环保设备运营的需求。考虑到企业建设实验室所需设备、人员、场所等方面的要求,所有企业立即配套建设实验室并不切实,势必委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另一方面,由于样品时效性有特定要求,限制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与排污单位的空间距离。这就意味着省内各地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都有潜在需求,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业务及其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仍然较大。
环境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需要有大量的、具有较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及当前我国的环境现状,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逐年增加。培养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锻造新型专业技术队伍,将成为环境监测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3.1坚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严把监测人员入口关,严格落实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是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管理的具体手段之一[1],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是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水平的有效手段和基础之一[2]。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要求,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持证上岗考核现实行分级管理,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各省级站监测人员的考核工作,省级环境保护厅(局)负责辖区内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人员的考核工作[3]。根据调查,目前江西省仅对行政监测机构人员开展了持证上岗考核工作。随着环境监测业务量的增加,行政监测机构提供的监测服务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对市场化监测机构环境监测从业人员进行持证上岗考核。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规定,考核内容根据被考核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确定,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样品分析。由于环境监测涉及水、气、声、土壤等要素十几大类近600个监测项目,许多项目同时有多种监测方法。因此,考核工作量及难度较大。建议搭建融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报名、成绩查询、上岗证发放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在线管理平台,规范考核程序、优化考核项目;同时成立环境监测人员培训机构,负责全省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的培训工作,达到保障并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平的目的。
3.2系统组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对已有专业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完善。监测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随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我国的环境监测设备向着自动化型、大型设备发展,监测项目分析方法随之逐步更新。这就对环境监测从业人员尤其是从业多年的监测人员带来了更大地挑战。实验分析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验结果的精准度。这就要求所有监测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了解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仪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唯有组织监测人员再培训并对监测人员的监测能力进行定期测试检查,才能切实提高分析仪器操作能力,为保质保量完成环境监测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没有现代的监测手段,没有持续的继续教育,很难形成现代化、高素质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因此,各类监测机构要制定、落实系统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班、自学、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培训,使基础培训常态化、系统化。针对特殊岗位,可采取参加行业内培训班、到上级站或相关单位学习等外部培训方式进行岗位培训,以胜任岗位需要[4]。同时,加强对各监测机构业务骨干的培养。选送技术骨干到环保部、监测总站、省监测站等上级部门学习,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此外,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在职技术人员参加环境监测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
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的环境监测现状,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实业添砖加瓦。目前,我省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环境监测网络也将逐步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监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人员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做好环境保护的“哨兵”。
参考文献
[1]董圆媛,胡冠九,陆烽,袁力.江苏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理论考试机考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5):37-39.
[2]王湜,李娟.江苏省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4,30:126.
[3]夏新,彭刚华,黄良英,赵中恂,池靖.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理论考试命题软件设计和开发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11,25(3):133-137.
[4]陈谊,谢继征.省辖市环境监测站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以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13,32(4):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