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市唐文化资源现状与开发的思考

2015-12-18 17:11王舶宇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寺庙唐诗西安市

王舶宇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2)

西安,古称长安,早在汉唐时期,她就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在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曾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在此定都,历时长达1100余年,是我国封建时代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文明古都,留存着大量的古文化资源。而其中,由于唐代与其他朝代相比最为强盛,距今天的时间也相对较近,因而唐文化资源的分布也就最为集中和丰富。本文将选取唐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类资源——诗歌、宗教寺庙和园林建筑,探讨如何在保护好这些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发利用它们,使其为西安今天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一、西安市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从《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可知,未来西安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西安逐步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1]。从这一规划可以看出,以唐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文化资源将会在“大西安”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功能。

(一)唐代诗歌资源方面

“秦川雄帝宅,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日月隐层阙,风烟出绮疏。”这是唐太宗《帝京篇》里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的长安;“荆棘不当车马道,管弦长奏绮罗家。王孙草上悠扬蝶,少女风前烂漫花。”这是唐代诗人薛逢《长安春日》里浪漫多情的长安;“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里可以让人实现科举梦想的长安。大唐长安除了以上特点外,它还是开放的、包容的、繁华的、世俗的,是让天下人向往陶醉的地方。而这一切特点都在唐人的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生动的、形象的展示。唐诗,是我国二千多年诗歌史上最绚烂的篇章。据《全唐诗》及各种续本和补遗的辑录,唐诗共有5万6千余首。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质量也非常优良。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它具有一般文化资源共有的特色,即审美性、教化性、娱乐性。同时,它也具有突出的特点,即广泛、深入、形象地反映了唐代长安地区的社会风貌、自然景色,反映了此地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对唐诗资源的开发,必须立足于它的共性和特色,才能保证文化产品的价值,获得预期的效果。

唐诗虽然是一种优质的文化资源,但是,千百年来各类读者除了吟咏、歌唱、学习、研究外,还未见过对唐诗资源实施其他形式的开发。时至今日,人们对于唐代诗歌资源的研究也是仅仅停留在“发掘唐代诗歌从文本到创作主体的一系列变化及由此而呈现的诸种特征,并力求将对具体现象的阐释分析与诗风,诗人心态及时代风尚等因素的发掘相结合,从而在纵深层面上剖析认知唐代诗歌之新变”[2]这一书斋案头的纯学术层面,没有把唐代诗歌资源作为一种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西安大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中。所以,为了配合政府的远景规划,打造“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创新唐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路径,应该是不可或缺的。

(二)唐代宗教寺庙资源方面

唐代是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王朝,因而宗教文化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期。儒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都在此时发展到了极盛。宗教文化的蓬勃发展除了在思想文化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也带动了当时宗教寺庙的建设。如今,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巨变,西安地区唐代修建或经唐代改建、扩建的宗教寺庙还有一些保存较好。其中,佛寺有大慈恩寺、荐福寺、大兴善寺、青龙寺、卧龙寺、罔极寺、云居寺、百塔寺、香积寺、至相寺、草堂寺、樊川八大寺等等,佛塔有大雁塔、小雁塔、宝庆寺华塔、善导塔、华严寺塔、周至八云塔等;道教方面有湘子庙、周至楼观台;儒教方面有文庙、魁星阁;伊斯兰教方面有化觉巷清真大寺、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小学习巷营里清真寺等等。

这些建于唐代或经过唐代改建、扩建的宗教寺庙、佛塔,都保留着唐代宗教文化的印迹。目前,这些资源都有一定的开发,如大小雁塔、周至楼观台等。但它们的运营模式基本是一种简单的旅游观光模式的开发,没有集中力量打造文化层面的寺院文化模式,没有把寺院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因素纳入西安市文化名城的构建之中,没有深度挖掘寺庙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和其背后深邃的宗教文化内涵。宗教寺庙文化应该和西安市其他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市场化的运营模式。

(三)唐代园林建筑资源方面

唐代处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园林建筑与前朝比较起来,数量非常庞大,代表性建筑精妙绝伦,巧夺天工。据宋人李格非记载,“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3]。由记载可知,仅东都洛阳贞观、开元间,私家园林便有千余,更可想像大唐首都西京长安私家园林的数目。较之数目巨大的私家园林,长安的皇家园林虽然数目较少,却更加精美怡人,壮观奢华,大气磅礴,如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芙蓉园、曲江池、乐游原、华清宫等等。这些园林建筑虽然今天仅存遗址,甚至遗址无存,但由于它们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并可根据各类文献或者诗文的记载描写进行恢复,因而依然是今天进行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资源。

“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是唐代园林的最基本特征[4]。这些园林大都依山傍水而建,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形式各异的各类园林内部建筑却是为营造诗意园林和文化园林而特别设置的,园林内部植物的分布配合着假山、流水而自由布置。这些园林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既富有自然的山水情调,又融入了唐人的哲学美学思想。唐代长安皇家园林能够闻名于世,就是因为其中蕴藏着古代能工巧匠丰富的美学智慧和高深的帝王哲学思想[5]。而私人园林,虽不如皇家园林宏大豪奢,却也精致幽婉,寄托了唐人的审美理想和情趣。

目前,西安市对唐代园林建筑资源有较好的开发,最典范的应数在唐芙蓉园遗址、曲江池遗址上重建的“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特别是“大唐芙蓉园”,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的园林建筑艺术,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成为大唐文化的一个浓缩,置身其中,让人恍如梦回大唐。它是首个“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主题公园,拥有全球最大户外香化工程以及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展示,将唐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在一起,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成为唐代园林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成功范例。

此外,早于以上遗址开发的尚有兴庆宫公园、临潼华清池,也成为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

综观目前的唐代园林开发,虽然有以上成功的范例,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一,早年开发的兴庆宫公园等还缺少唐代园林元素,应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其二,仅注重对城区唐代园林遗址的开发,对于郊县遗址的整理开发尚未重视;其三,仅重视对唐代皇家园林的开发,而对唐代私家园林资源的开发目前尚属空白。如樊川别墅区、辋川别墅等都是唐代著名的园林建筑,至今却尚未开发。

二、西安市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之构想

(一)西安市唐代诗歌资源开发利用的构想

诗歌这一文化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审美、教化、娱乐功能。而唐代诗歌除了具备这一所有诗歌共有的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倾注了唐人的情感,反映了唐代的自然和社会风貌,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唐代社会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视角。

对这一特殊的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笔者以为可以有如下方式:

1.大量出版发行关于唐代诗歌的教材、趣味读物、音像制品,在发挥唐诗审美、教化、娱乐功能的基础上获取经济效益。关于唐诗的教材可以面向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类学生,包括一些特殊的学生,如老年大学的学员、特殊教育的学生、社会上各种培训班的学员。当然,对于不同程度、不同身份的学生,其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也须有所不同。

2.以唐诗为基础文本编排创作各种舞蹈、戏曲作品。诗歌与音乐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唐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当时就是乐章歌词。虽然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听到真正的唐代音乐了,但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去尝试重现唐代的音乐,恢复唐代的舞蹈,把唐诗重新变成诗、乐、舞一体的艺术品。将唐诗创作成这样一种艺术品的成功范例为陕西旅游集团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创作的大型水上实景历史歌舞剧《长恨歌》——恢宏壮阔的历史背景,凄艳缠绵的爱情故事,美轮美奂的舞台布景,华清池水波潋滟的湖面,高科技的舞美灯光,再加上演员精益求精的倾情演出,使这部歌舞剧成为陕西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它不但提升了华清池旅游品牌的层次,更给陕西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唐诗中的叙事诗数量巨大,如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新丰折臂翁》,白居易的《卖炭翁》《上阳白发人》,刘禹锡的《伤秦姝行》,崔护的《题城南庄》等,歌咏的都是发生在长安的历史故事,如果能编成舞蹈或戏曲搬上舞台,一定可以吸引观众。其他抒情诗也可以配乐编成小型舞蹈节目,在各级学校、幼儿园等场所演出,有效发挥其审美、教育、娱乐等功能。

3.拍摄以唐诗为蓝本的影视作品。故事情节丰富的可拍成影视作品,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司空图的《冯燕歌》、孟简的《咏欧阳行周事》等,皆可充分挖掘并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一部部好电影或电视剧。故事情节简单的,也可拍成微电影、音乐电视,如白居易《琵琶行》、杜牧的《张好好诗》等,哀怨缠绵,是微型戏剧电影非常好的素材。

4.在各个唐文化遗址公园内规划大唐诗歌文化走廊或唐诗文化园,打造各种风格的唐代诗人塑像,如以少年儿童为受众的卡通形象,以成人为受众的普通塑像、浮雕、壁画,然后配以图文并茂的唐诗,形成特色鲜明的唐诗文化长廊。

5.举办唐诗朗诵比赛、唐诗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开办关于唐诗的学术研讨会等,带动西安的唐文化旅游活动。

(二)西安市唐代宗教寺庙资源开发利用的构想

西安地区的唐代宗教寺庙数量多,级别高,历史悠久,信众多,但其产业化的程度有待提高。目前,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宗教寺庙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资助、社会捐助、信徒布施和一些宗教活动的收入,还远远不能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如果能大力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发展宗教产业经济,不但能进一步促进宗教事业的健康积极发展,减轻政府负担,还能带动当地世俗产业的发展,为西安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结合西安地区宗教寺庙资源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经进行开发:

1.发展寺庙经济,促进宗教寺庙发展。从史书的记载可知,历史上无论佛教还是道教的寺庙,一直都有自己的产业。其产业包括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面向社会售卖,以获得经济收益。因而,今天西安地区的寺庙也可根据自身所处位置、占有资源的多寡开发自身产业。如处在西安市内或其他名胜景区的寺庙,可以利用西安市旅游名城的优势,发展餐饮业、酒店业、手工业等。地理位置稍偏僻且有一定田产的寺庙,可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

2.举办各种宗教文化活动,带动人们消费宗教文化产品的热情,从而获得产业效益。其一,恢复传统庙会。在各种传统节日及公休日里,在寺庙内或庙外广场举行酬神、娱神、求神、娱乐、集市等群众聚会,营造“多内涵型”庙会。其二,聘请宗教大师进行讲经、开光、做法事等活动,吸引观众前来参加。其三,进行宗教化文艺演出。无论佛教、道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有大量劝善惩恶、宣扬教义的故事。可以以这些宗教故事为蓝本,创作出宗教文化小品、歌舞、戏曲等在庙会、节假日演出,一来达到宣传宗教、教化百姓的目的,二来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3.发挥寺庙文化服务功能,将寺庙办成一个可以雅集聚会、读书治学、休闲娱乐、疗病养心的好处所。如承办各类学术会议、文化活动,为社会人士提供以学习研究、休闲娱乐、疗养身体为目的的短期居住等服务。

4.开发宗教旅游品牌。深入研究西安地区各个宗教寺庙的特色,开发宗教旅游专线,以宗教旅游带动其他宗教产业的发展,而其他宗教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推动宗教旅游产业的繁荣。

(三)西安市唐代园林建筑资源开发利用的构想

西安有辉煌的历史,而唐代园林即是西安历史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安市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复古文化都市和田园化都市,开发唐代园林文化资源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大唐芙蓉园、曲江池为唐代皇家园林的恢复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唐代其他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尚有很多,笔者认为下一步的开发应朝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对于早年已经建成的皇家园林,如兴庆宫、华清宫应进一步恢复其唐代建筑风格,大量融合唐文化元素。如用唐诗、仿唐书法绘画作品装饰园内的亭、台、楼、阁、榭、桥、廊;在恰当的位置放置仿唐日常物品进行点缀;增添唐代人物、故事雕塑,重现当时历史情境;播放仿唐音乐,使游人能够怡情悦性,身心放松;举办唐人的一些娱乐游戏项目,增添游乐的趣味性。总之,一切以营造浓郁的唐文化氛围为目的,让游人“重回大唐”,领略唐风唐韵,以此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2.对远离西安城区的唐代园林遗址进行探寻、挖掘、修复、重建、扩建。唐代长安私家园林有千余处,城区的私家园林遗址因为上面已有后代建筑,很难恢复,但如能对每一处唐代著名人物的园林核实遗址,然后制作标志牌进行标识,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一来可以提升西安作为文化古都、旅游名城的内涵,二来可以让历史名人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质激励影响后人。如中兴名臣裴度在兴化坊的园林,名将郭子仪在大通坊的园林,著名诗人羊士谔在永宁坊的园林,宰相元载在大宁坊和安仁坊的两处园林等,若能标识出来,一定能引起游客的兴趣。若再配以人物简介、雕塑、纪念碑等,更能增添游客的兴致。对于处在远郊的私家园林,如长安城南郊的樊川别墅群、王维的辋川别墅等,可以选择数处斥资重修。樊川别墅群位于今天西安市长安区的韦曲、杜曲一带,因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从汉代起就是权贵富豪、名臣显宦聚集的地方,唐代时此地更为权贵们喜爱,如从汉代起家,在唐代仍然显赫的韦氏、杜氏两大望族,著名诗人韩愈、岑参、权德舆、元稹等在此皆有园林。而这些园林里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维从另外一个著名诗人宋之问手上购得的辋川别墅了。王维在诗中曾大量吟咏此处美景及自己在别墅的生活,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辋川别业》)“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瓜园诗》)如此等等,使辋川别墅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士大夫向往的精神家园。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是,西安市蓝田县已经在辋川别墅原址开启“大唐王维苑”的建设,希望此项目能尽力恢复唐代园林的特征,达到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使之成为西安又一个旅游胜地。

三、西安市唐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本文对西安市唐代诗歌资源、宗教寺庙资源、园林建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构想。在具体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尽力保留、恢复、突出唐文化元素

根据每一类唐文化资源开发出的文化产品都必须具有鲜明的唐文化元素,如配乐诗朗诵类的录音、音像制品,仿唐乐舞、根据唐诗编排的各类舞蹈、戏曲节目,从音乐的风格、画面的设计到舞蹈动作、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等,都应努力重现唐代风格。宗教寺庙的建筑风格自不待言,寺观里的亭、台、楼、阁、廊、榭等,寺里的雕塑、绘画、用具等也应保持唐文化风格。总之,重现、突出唐文化风格应是唐文化资源开发进程中始终遵守的原则。

(二)防止项目的雷同、单调

唐代诗歌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唐代宗教寺庙历史悠久,蕴涵深厚;唐代皇家园林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精美清幽。每一首诗歌、每一处寺庙、每一座园林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姿态、风韵。因而,在项目的开发上可以互相有所借鉴,但千万不可雷同且又单调,让人观看根据一首诗创编的舞蹈,便如同观看了千万首;参观了一处寺庙,便可想见其他所有寺庙的景观;游览了大唐芙蓉园,其他的园林便不必再看等等,这是文化资源开发中致命的缺陷。所以,一定要具有创新意识,只有使每一个项目都独具特色,才能真正得到收益。

(三)避免片面追求效益而放弃对文化内涵的挖掘

对古代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最关键的是深入挖掘古文化资源的厚重内涵。唐文化大气、包容、多元、创新、开拓进取,又深情浪漫、底蕴深厚。如能在每一个项目的开发上都注重其文化内涵与外在形象的统一,将会使这些项目的生命力持久而旺盛。

(四)防止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对唐代文化资源的破坏行为

开发古代文化资源,获得产业价值,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实现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保护与传承之间的双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西安市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把西安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一环。做为十三朝古都所在地、中国古代最强盛的王朝的首都所在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的历史蕴涵是中国境内任何城市都无法相比的。在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西安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所蕴涵的厚重的文化元素,并使之与现代都市文明有机融合,打造出既复古又现代的文化都市,使西安重新焕发夺目的光彩。

西安市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挑战又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学者、西安市民多方配合,一起为西安市周秦汉唐文化古都的构建献言献计。只有使古典文化资源真正服务于现代社会和百姓生活,才是对古代文化真正的尊重与保护。

[1]风雨历程 辉煌成就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院20周年[J].规划师,2012(12):28-33.

[2]魏娜.中唐诗歌新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3]李格非.洛阳名园记[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13.

[4]张国昕.唐代园林特征及西安唐风园林设计理念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杨波.唐代园林石景艺术及其现代意义[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寺庙唐诗西安市
唐诗写柳之妙
亲子创意美工展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唐诗赏读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民国时期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