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研究生数学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2015-12-18 15:13向荣艳谭远顺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质量

向荣艳,谭远顺

(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重庆400074)

1 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提高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这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工科院校研究生进行数学教育尤为重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时专门用1年的时间为研究生开设2门高等数学的课程.国内目前很多著名的工科院校,如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不少工科专业在本科阶段为学生开设和数学专业一样的基础课程,但是大多数高校还是没有认识到数学在工科专业中的重要性,仅仅将其当成一种工具,认为只要套公式、拿来用用就行,而误解了数学的本质任务是提高工科专业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造性地探索未知领域.

1.2 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1]

就当前的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育基本是围绕数学中的两大类问题进行:一类是连续性的,另一类是离散性的[2].本科生的数学教育基本定性是:以微积分为核心的连续性数学教育,总体上较为合理.但大多数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的数学教育却不像本科生那样明确,在知识结构与数学素质培养上比本科生高在什么地方还欠缺一个共识,具体表现在:数学课程的设置缺乏总体规划,指导思想不清晰,缺乏整体优化,重复现象严重,其结果导致大多数工科研究生缺乏现代数学知识.这不仅使他们阅读科技文献困难,而且无法了解现代科技成果中的最新发展,更主要的是限制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开拓新领域、抢占国际科技和经济制高点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仅仅使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打折扣,更凸显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的失败.对于研究生阶段衡量创新能力重要标志之一的学位论文的创新程度,很多硕士研究生导师认为学生的硕士论文缺乏创新[3,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将数学当成一种工具,学习数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课程考试过关,顺便掌握一些基本的积分运算、掌握一些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中常常见到的复杂计算,对于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放在心上,因此他们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事实上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国民,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5].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而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需要从小抓起,研究生阶段是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非常有必要让工科硕士研究生的数学创新教育像本科生那样明确,在知识结构及数学素质培养上制定正确的方向、目标,对数学课程的设置做到总体规划、思想清晰、结构优化,避免重复现象.具体来讲,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数学教育存在如下比较突出的问题:欠缺进一步研究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研究生数学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大都采用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责权错位;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研究生培养、管理、评价、监督、反馈体系;研究生文化氛围欠缺;书本内容与社会实践脱钩等.

2 数学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上述问题在工科院校普遍存在,因没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而导致数学教学质量的降低,进而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地构建高效而实用的研究生数学教育培养体系.

2.1 优化课程设置

学生一进学校,就被大量高深、抽象的数学弄得很沮丧,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课程的设置需要因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而设置.数学课程的设置除了一些必修课外,可以大量设置一些选修课,对特定的课程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不同、学生层次、专业的差异而设置难度差异的选修课.比如,可以开设一门高等数学选讲,弥补部分学生大学数学学习上的欠缺,为进一步学习高深的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再比如,根据难度差异,设置应用偏微分方程(一)、(二),保证基本内容一致,但是难度有所区别,方向也有差异,学生可以根据专业需要、个人能力等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

每门学位课程,设置合理的课程教学梯队,学院可设置课程主讲负责人制度,制定完善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开展课程组教学研讨,以便形成合理良性的竞争机制,规范教学过程,为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评价机制打好基础.

2.2 规范教学过程评价体系

把好严字关,严格控制教学过程,同时,积极探索合理的学生课程考核方法,夯实基础,宽严相济,多口径、多渠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严: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制定博士、硕士学位数学达标的基本要求.学术学位注重数学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学术创新能力;专业学位注重知识基本应用能力的评价,确保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要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坚持学术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强化质量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对于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需要采取传统考试方式,实行教考分离,学分管理.

(2)宽:可以宽口径积极探索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以灵活多样的有效方式评价学生,如课程论文、研究报告、小组讨论、面试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这类评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资料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要态度端正,都能完成任务,可以切实保证学习效果.

2.3 健全授课导师责权机制

教师在教学质量体系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老师讲得好,自然对学生有吸引力,有能力、有责任的老师可以将一门抽象的数学课程讲得深入浅出,因而深受学生喜欢;反之,如果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思想品德素养等不胜任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就会产生恶性循环,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所以必须健全授课导师的责权机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形成课程教学的梯队制度,改变一个教师一直主讲一门课程的做法,对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实行教师自评、课程小组互评、专家评定和学生评定等多元评价机制.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授课导师资格.对公选课程应尊重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权.

强化授课导师责任心.对工科研究生而言,数学是一门特别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决定了一个工科研究生能“飞多高、走多远”.所以完善授课导师责任心非常关键.

提升指导能力.加强梯队授课导师选拔、培训,支持导师学术交流、访学和参与行业企业实践,在教师授课之前,必须接受学生和专家组的考核,以确保胜任该门课程的教学,同时通过课程组开展的梯队教学研讨活动等提升自己对该课程的进一步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2.4 建立质量信息平台,完善质量监督体系

加强以研究生部监管为主导,学院、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督体系,在以人为本、高度信任授课导师和学生的基础上,以制度管人,以完善的制度来调节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良性的循环.

健全质量信息平台,以6年为周期,对学生学习、教师考评、教学督导、学位评定、社会评定等进行全程跟踪和网络信息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学生的监督评定内容主要包括:面试时数学基本情况、平时提交的作业(如课程论文,研究报告,社会实践经历等)、学位论文、发表论文等;教师接受监督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基本环节:备课、教学课件、辅导、考试试题及其卷面分析、教学督导检查听课情况;学位评定和社会评定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位评价推荐意见、专家评定基本信息、专家评阅结果等.这些质量信息监督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对研究生质量的全程跟踪评价,从严从实地保证研究生数学教学质量,防止学生、教师、学位评定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出现流于形式、人浮于事、人情大于质量等现象的发生.

2.5 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完善投入机制

健全以学校投入为主、研究生本人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多渠道筹集经费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研究生部在保证正常教学经费的前提下,增加对学生数学公开课程的投入,增加对学生参与数学相关的专业课程研究的投入,确保对研究生教学、科研和资助的投入.

建立网络质量信息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对生均资源过低的培养单位,减少其招生规模,确保研究生质量,对参与研究生培养和建设实践基地的企业,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等政策.改善培养条件,大力更新拓展数据库资源,提升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氛围,投入资金改善研究生学习环境,统筹利用教学楼、图书馆、教授工作室,按照功能分区原则设置自习室、工作室、讨论室、学术报告室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宽严相济的原则,规范制度,杜绝个人主观因素,将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落到实处.同时把握数学教学特点,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工科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坚实的基础.

[1]李红婷,李树臣.新课改下数学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J].当代教育学,2014(17):58-59.

[2]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8):10-15.

[3]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4(17):31-32.

[4]陈清龙.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几点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3(18):31-33.

[5]向阳.德国大学模式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3-167.

猜你喜欢
工科研究生质量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质量投诉超六成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