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城市视阈下推进文化惠民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5-12-18 12:37琼,王
关键词:亳州市亳州惠民

芮 琼,王 海

(1.亳州市委党校 科研处 安徽 亳州 233507;2.亳州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 亳州 233507)



幸福城市视阈下推进文化惠民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芮 琼1,王 海2

(1.亳州市委党校 科研处 安徽 亳州 233507;2.亳州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 亳州 233507)

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代表,亳州市在大力推进文化惠民服务方面存在着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载体等问题。构建幸福城市需要不断加大文化惠民服务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以增强文化惠民活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亳州市;幸福城市;文化惠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使文化惠民上升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这也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文化惠民与构建幸福城市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它可以为城市现代化注入活力。“个人的追求各有千秋,人类的奋斗永无停息,但其终极目的都是幸福快乐!”[3]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文化惠民

发展是社会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而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发展中的深刻体现。人民的需要,就是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因此,必须把人民的期待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价值追求,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实现人民幸福。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群众的需求也不相同,特别是在物质需求满足以后,对精神文化需求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惠民工程就是在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之后实施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实现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目标。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文化惠民是文化民生的核心”[4],体现了党的文化民生观。

(二)文化惠民服务与幸福城市构建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素养的内在因素。文化惠民服务是实现人民文化需求、增进民生幸福的关键所在。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目标,开展灵活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让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和品位,这也是当前构建幸福城市的关键举措之一。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和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及中国邮政总公司发起,在每年两会期间发布调查结果。通过近些年的统计能够发现,经济水平的高低已经不是唯一指标,城市幸福感更多地体现在以文化需求的满足等为代表的多层面的综合性指标。通过幸福城市的评选,不难发现,“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人们的幸福指数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没有正常的健康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们的幸福感是不会增加的!物质和文化健全的生活方式,才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

因此,在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各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意识,加大文化惠民服务,努力改善文化民生,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增加幸福感,为幸福城市构建奠定重要的精神文化基础。

二、亳州文化惠民服务的特色实践

亳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亳州于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比如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二夹弦以及肘搁、梆剧、华佗五禽戏等。亳州也是一座新兴的城市,2000年5月才通过国务院批准建立地级市,目前尚属于欠发达地区,但2010年亳州市就被评为安徽省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年又荣登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百强榜单,2014年进入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强。[5]没有发达的经济作为支撑,却能够进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应该说在民生工程特别是文化惠民服务方面的成绩斐然。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施政的出发点和目标,积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创新服务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为群众享受文化权益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

(一)政府出钱群众看戏,有力地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创新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虽然亳州市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依然面临供需失衡的现状,地方专业演出团队缺少基层演出机会,而基层群众却有强烈的文化渴求。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亳州市不断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创新,政府出钱群众看戏,结合上级民生工程资金,市县两级财政列出专项进行配套,做到一村一年至少两场文艺演出,实现了将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与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目标。比如,亳州市组织实施的“好戏天天演 欢乐送万家”演出活动,该活动也是由政府出钱购买服务,由演艺公司组织人员深入到社区、广场等地为群众表演。演出的节目有群众喜闻乐见的二夹弦、豫剧等,让更多的基层群众欣赏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

同时,加强文化供给的过程监督,对送戏下乡的招标采购工作进行监督,对演出标准、节目内容、活动评议等提出明确要求,由编剧、作协成员等文艺工作者组成评审团队,对参标演出团队进行初评,再由群众组成的观摩团进行投票,选出群众心中最喜爱的表演单位,确保了文化惠民资金的合理使用,力求文化惠民工程取得实效。

应该说,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既实现了政府由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也有效解决了文化供求矛盾,走出了一条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之路。

(二)文化帮扶日趋精准,大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亳州市提出: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好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亳州市以精准推送为着力点,将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与文化帮扶有机结合起来。在硬件上不断增加投入,在软件上不断丰富文化产品。比如,“十二五”期间,亳州市电影下乡共放映电影7.5万场,送文艺下乡6 290场;全市共建成4个文化馆、5个图书馆、2个博物馆、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 242个农村书屋,并且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的广泛普及缩小了城乡间的文化差距,保障了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此外,2015年以来,全市文化部门还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共完成辅导员招募注册981名,建立了群众文化辅导员包片制度,通过文化辅导员服务小分队、文化馆联盟等方式,在城市社区、广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活动。

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帮扶日趋精准,有效地丰富了亳州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文化创演改革创新,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

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想民众之所想,送民众之所需,创作出群众爱看的艺术精品,这是文化创作的终极目标。亳州市在供给侧改革中持续发力,创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这几年,亳州市狠抓精品,在重点创作项目中,大型舞台剧《魏武挥鞭》、《伯俞泣杖》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正在排演。梆剧《红芍花》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大药商》、《天下第一针》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

对文化惠民演出方式的策划不断创新,力求多样化、多种形式。2015年以来,亳州市利用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文化惠民天天演”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共组织系列群众文化活动800多场次,观看人数达40余万人,极大地丰富了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此外,还精心策划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赛事。先后组织举办了民俗民舞展演活动、广场舞大赛、唢呐大赛、音乐舞蹈器乐民乐系列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公益电影放映、农民文化乐园巡演、文化惠民广场演出、精品剧目展演、“大美亳州”篆刻展等文化惠民消费活动,并在城市中心广场开展文艺公益演出。通过这些形式,打造出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让更多基层群众有机会欣赏高质量文艺演出,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有力地提升了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模式,增强了文化领域的服务效能。

三、亳州市推进文化惠民服务发展中的问题

经过对亳州市文化惠民服务实施效果和群众满意度的调研,亳州民众还有许多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需求也反映出文化惠民建设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一个地区文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亳州地处皖北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较为落后,这样的现实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一地区文化发展还是相对滞后。文化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城市群众文化服务资源较为健全,但存在利用率不高、场所闲置等现象;农村群众文化服务设施薄弱,有的地区还是相当落后,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载体,难以调动所有群众的参与热情

文化惠民是全民参与的工作。虽然亳州市已经采取了比较多的活动形式来极力推动全民参与,但是总的来说载体还是比较匮乏,适用性不足,社会不同群体无法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特别是针对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众,还需要更加合适的文化活动载体。比如,一些图书馆藏书量少、借阅者不多;文化馆文化活动不多,群众参与热情度不高;少数乡镇综合文化站因缺乏活动组织者或经费等原因,群众使用率较低等等。

(三)地方特色文化缺乏深度挖掘,精品文化品牌仍需进一步打造

亳州拥有较为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但是缺乏深度挖掘,精品力作匮乏,难以显现出独特魅力,不能形成知名的精品文化品牌。比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缺乏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特色的原创作品,群众对亳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仍需进一步加强;一些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日趋没落,亟待保护和抢救。因此,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本土特有资源,“将地方文化和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发展好,建设好,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繁荣,同时也能满足民众的真实文化需要”[6],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来。

(四)群众个性化文化需求难以满足

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在知识层次、文化素养以及职业和收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使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了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征。作为后发城市,亳州市的第一要务还是发展经济,因此,政府缺乏对群众文化需求方面的研究,对群众文化需求的信息收集不足,造成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群众的文化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在实际中,提供的文化产品适应群众需求的内容偏少,到偏远农村的一些非主流、不健康的文化演出占据一定市场,很多甚至是背离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四、幸福城市视阈下文化惠民服务的路径思考

文化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将文化真正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把现实的文化资源化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当前幸福城市建设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增强“造血”功能,不断加大文化惠民服务的资金投入

要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文化惠民服务,并且合理统筹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最大化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特别是要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契机,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服务为补充,让更多的群众可以享受到丰富便利的现代化的文化服务。首先,政府在文化惠民服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必须让财政支出不断向文化建设方面倾斜,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结构不断完善。要建立刚性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确定文化建设投入的内涵和范围;按照“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的要求,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以农村为重点,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重点保障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经费。

其次,整合社会资本,形成社会共建机制。按照“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7]的要求,引导企业、非营利性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文化赞助、文化捐赠等方式参与文化投入,实现投入社会化,弥补政府财力不足的缺陷。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企业文化赞助、捐赠制定多种优惠政策,确保社会化投入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二)认真了解群众需求,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7]一是广泛征集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建议。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专用电话、短信平台、官方微博等信息化平台,多渠道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和评价,形成良好的双向沟通互动。二是确保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在重大公共文化政策、项目的制定上,广泛吸纳民意,充分征求意见,让公众参与决策。三是加强对文化惠民服务的政绩考核。党委政府要加大对文化惠民服务的考核,对与文化惠民服务相关的软硬件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形成可操作性的制约和导向。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增强文化惠民活力

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文化惠民服务的基础性工作,营造出高素质文化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抓紧制定文化人才奖励实施办法,建立人才引进制度。重点引进和培养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策划人才、专业艺术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和优秀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继承人;加强鼓励和支持市图书馆等文化单位,通过邀请、聘任、兼职等形式,多渠道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二是大力组建基层文艺团队,培养文艺骨干;加强业余文化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开展活动等各种有效形式,不断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三要加强专业艺术团体和民间业余艺术团体的组织和管理,扶持他们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四)大力支持、引导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7]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和发掘群众的创造力。

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享受者。文化活动和文化享受已经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共享是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它能极大地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灵感,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民族的、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具有极大作用;同时,群众的参与,更有利于用自己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教育,增强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吸引力,是文化惠民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倡导、启发群众的文化自觉,不断提高活动的组织策划程度,积极培育活动骨干。

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文化的娱乐、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文化惠民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让文化惠及百姓,让欢乐常驻基层”,[8]把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成“幸福工程”。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3).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3]程实.财富与幸福的悖论:人类生活目标在于获得幸福[N].中国经济周刊,2005-02-25(2).

[4]刘莲香.关于文化民生的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1(6):88-86.

[5]曾莹莹.跻身中国幸福城市20强[N].亳州晚报,2014-3-7(4).

[6]陈水生.项目制的执行过程与运作逻辑——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政策学考察[J].公共行政评论,2014(3):148.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2).

[8]中共浙江省台州市委宣传部.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J].红旗文稿,2011(22):31.

(责任编辑 汪继友)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Promoting People-Benefiting Service under the Horizons of Happy City

RUI Qiong1, WANG Hai2

(1.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Bozhou Municipal Committee,Bozhou 233507,Anhui, China;2.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Party History and Party Building,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Bo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Bozhou 233507, Anhui,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material standard of living, people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demand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happiest city, Bozhou is still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defective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for grass-roots, lacking various carriers for cultural activities in vigorously enhancing people-benefiting cultural services. Constructing a happy city requires people to increase its financial investments and always improve the public satisfaction; promote education and group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cultural vitality of people-benefiting and bring the role of the mass into full play.

Bozhou;happy city;culturally benefiting people

2015-08-02

亳州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幸福城市视角下亳州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2015003)

芮 琼(1981-),女,安徽亳州人,中共亳州市委党校科研处副主任,讲师。 王 海(1980-),男,安徽合肥人,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

D632.9;G127

A

1671-9247(2015)06-0039-04

猜你喜欢
亳州市亳州惠民
司尔特亳州公司打造谯城区特色复合肥品牌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基于区块链的亳州中药共享物流研究——以白芍共享物流为例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惠民生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防止溺水】
亳州市中药材市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