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译员自主翻译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2015-12-18 05:31:34李琳琳李家坤徐淑玉
关键词:译员语料库译文

李琳琳, 李家坤,徐淑玉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8)

信息环境下译员自主翻译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李琳琳, 李家坤,徐淑玉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8)

近年来译员的自主翻译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趋势。但是信息环境下译员自主翻译能力发展有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信息环境下学生自主翻译学习的评价难以实施。本文探究如何做好信息环境下自主翻译能力发展中的过程监督和评价,为提高网络翻译自主学习的效果、提高译员自主翻译能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信息环境;自主翻译;翻译能力;形成性评价

一、研究背景

翻译能力是译员在开展翻译活动过程中必备的职业技能和心理素养。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翻译人才日益紧缺的社会现实日益凸显,译员的翻译能力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自主翻译能力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且表现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趋势。传统以纸本为媒介翻译学习信息传播方式属于线性模式:创作-评估-修改。由于信道狭窄、文本创作与反馈之间有时间差,不利于自主反思学习和思维交互活动的进行,也使翻译能力提升的空间受到了局限。当今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内容传播路径以环形模式为特征,信道宽阔,文本创作与信息反馈实现无缝对接,符合翻译是信息交流的本质要求,信息环境下译员自主翻译能力的发展也因此得到了更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依[1]。由于译员的翻译能力培训主要以高校学生的翻译教学为主,因此本研究着眼于培养高校翻译专业学生的自主翻译能力。信息环境下译员自主翻译能力的发展虽然前景美好,但是完全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译教学尚不多见,有些高校甚至直接在网络教室中进行翻译能力教学,这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信息环境下学生自主翻译学习的评价难以实施,因此,如何保证学生译员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翻译学习是翻译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探索如何做好自主翻译能力发展中的过程监督和评价,为提高网络翻译自主学习的效果、提高译员自主翻译能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形成性评价对于自主翻译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学习者增强学习动力,并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诊断,从而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把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一个静止的结构,而以一次考试或一篇译文为特征终结性评价是无法全面反映这个过程的[2],因此形成性评价对于发展学生的自主翻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评价的自主翻译能力发展参与者,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判断和自主建构策略的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评价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和交互性以多种形式全面考察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监督和指导,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信息环境下译员自主翻译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模式

Buchanan认为,网络学习的在线评价可以从参与程度评价、档案和日志、自我评估、同学互评和协作、在线指导等方面进行[3]。王正、孙冬云以Buchanan的思路为基础,结合翻译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提出翻译的在线学习者评价模式,由参与程度评价、电子档案袋、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三部分构成[4]。本文提出的信息环境下译员自主翻译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模式则在王正、孙冬云的研究基础上引入了MOOC翻译技术实践课程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以真正实现由不同的向度和多元化的视角对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发展进行真实而全面的形成性评价。

(一)参与程度评价

翻译的学习离不开讨论和共同参与,因此参与程度是网络自主翻译学习中的重要指标,可它以保证学习者在网络自主翻译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很多网络学习项目确实能够跟踪学习者在论坛的一些参与指标,如在线时间长度、点击次数、论坛发帖数、回帖数等,但是据此统计出的这些量化指标本身并不能完全代表学习者的真实参与程度,因为学习者敷衍了事也可以简单应付这些量化指标,因此制定出详细有效的参与程度监控评估体系非常重要。Edelstein&Edwards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参与程度列出了详细的可操作量化指标,包括回帖积极性、帖子语言质量、帖子相关性、观点表达情况、对学习社区的贡献度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得分由1分到4分。其中回帖积极性1分为很少回帖或参与,4分为坚持当天回帖、积极性高;帖子语言质量1分为多数帖子中拼写和语言错误较多、发帖仓促,4分为帖子语言正确、拼写错误罕见;帖子相关性1分为发帖主题与讨论无关、字数较少且走题,4分为一直发表与讨论相关的帖子、分析论题是引经据典;观点表达情况1分为不明确表达观点、发言走题,4分为观点明确、语言简洁、紧扣主题;对学习社区的贡献度1分为漠不关心、任其发展,4分为了解社区需求、经常试图带动小组进行讨论、对话题提出有创意的观点。Edelstein&Edwards的学习者参与程度量化指标非常适用于本模式中监控学生在学习社区对于翻译问题的参与和探讨问题的真实情况。

(二)电子翻译档案袋

目前研究者将电子档案袋定义为运用信息技术对能表现学生学习状况的作业、作品及学习过程的记录等资料的汇集,并将其视为一种过程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具体的实施方法或策略。电子翻译档案袋可以很好地促进形成性评价,提高翻译教学效果,其做法就是把学生证明自己翻译能力的最好作品收集起来,通过对翻译作业的连续收集及反思,反映学生翻译能力的进步足迹。电子翻译档案袋更进一步的做法为Bowker与技术人员合作,将学生的翻译作业电子文档收集起来,加上各种属性信息如学号、日期、母语等,制作成可视为一种学习者语料库的学生翻译档案并开发了学生翻译跟踪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电子档案进行检索[5]。本模式中的电子翻译档案袋中的内容更加完整,包括不仅应包括各学习阶段的课外翻译作业,也应包括学习日志摘录、博客、论文、试卷、课堂作业、在线发帖、同学互评结果等等,同时通过对各个环节赋予不同的权重和分值,还可以分别打分并自动汇总,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做出更加客观准确的形成性评价,而且有助于督促学习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提高翻译学习的效率。

(三)客观翻译质量评估

传统的翻译质量评估以教师的主观人工评价为主,大多基于错误分析,通过分析漏译、选词错误、结构错误等参数来判定译文的质量,缺乏客观、可量化的评价机制。在翻译质量评估的客观化和量化方面,信息环境下的网络自主翻译模式显然具有更多的技术优势,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料库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在翻译教学中的译文分析和评价方面,语料库尤其是学习者语料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信息环境下的翻译教学为学习者语料库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学习者可以将作业和练习等直接通过课程管理系统提交给教师,教师用CI AWS等工具对所提交的英文译文进行词性标注,对汉语进行分词处理,标注上学习者信息,即可建成学习者语料库。教师通过观察学习者语料库中的类符一形符比和词汇量,可以研究学习者在译文中所使用的词汇丰富程度;通过研究平均句长、单词长度等,可以从文体角度判断译文的风格,并和专业译者的译文进行对比;通过研究学习者译文中特定词汇在语境中的搭配,可以了解学习者的搭配错误和母语的负迁移信息;通过研究学习者语料库中特定词性的出现频率并与专业译者译文中的相应信息进行对比,则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特定翻译技巧如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转类的掌握。用语料库方法对学习者译文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评估的客观程度。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Translog软件洞悉学生的翻译过程。这个电脑程序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可以在不干扰文本输入的前提下,准确记录所有按键的活动,包括修改、删除、增加、剪切、复制、光标移动、电子词典查询等,并能显示按键活动的时问,只要点击程序中的播放键,就能重播任一时段的文字输入过程,同时还提供线性显示,通过一系列符 号来描述文字输入过程的各种活动。这些记录可以揭示译者或翻译学习者的翻译过程。研究者分析这些记录,可以从译文的质量、翻译技巧的应用、翻译过程和翻译转换的速度四个方面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评估。

(四)MOOC翻译技术实践课程

数字化创新变革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正在重新构筑教育的未来。由国际顶尖高校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的一系列优质MOOC课程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效应。国内最早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课程的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语言信息工程系,将自己的核心基础课程“翻译技术实践”MOOC教学,成为北大首批MOOC课程之一。课程以“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为新名称,于2013年10月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发布,除面向校外学生采用MOOC教学外,课程在校内亦继续开展课堂教学。2014年后分别在edX平台和Coursera平台继续开课,内容也分别升级到1.1版和1.5版[6]。信息环境下译员自主翻译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模式中将采用该MOOC课程的1.5版中的内容。MOOC课程划分为12个章节,完整涵盖现代语言服务市场需求、翻译技术原理以及工具使用、项目管控等内容。此外,MOOC课程还扩展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翻译项目实例,同时在每章节中增加“技术专题”,介绍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MOOC翻译技术实践课程让学生在Coursera平台学习翻译技术实践这门课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深化对翻译技术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并帮助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环境下的各种现代技术,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辨的能力。

四、结语

信息环境可以为译员自主翻译能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是译员自主翻译能力能够在未来继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而要达到发展的良好效果,对译员的翻译培训或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过程监控、客观的翻译质量评估和翻译过程评价,实现对译员或翻译学习者更加合理而准确的形成性评价。相信随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翻译教学跨学科研究的不断创新,译员自主翻译能力的发展将会拥有美好的前景。

[1]王 峰.信息环境下自主翻译学习的界、发展与生态位[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2]韩 虔.论互动翻译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2,(1).

[3]Buchanan,Elizabeth A.Online Assessmentin Higher Education:Strategie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Student Learning[C].Hershey: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2004.

[4]王 正,孙冬云.网络翻译自主学习中的在线评价研究[J].外语研究,2009,(1).

[5]Boker,Lynne&Peter Bennison.Student Translation Archive and Student Translation Tracking System:Desig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C].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6]余敬松,陈泽松.浅析MOOC与翻译课堂在翻译技术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王 莉)

H315.9

A

1671-802X(2015)06-0090-03

2015-09-05

李琳琳(1980-),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E-mail::berrylinlin@163.com.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W2014086;W2014087);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JG14DB338);沈阳建筑大学一般项目(2014094)

猜你喜欢
译员语料库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译文摘要
水利经济(2020年3期)2020-02-22 11:38:33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把课文的优美表达存进语料库
口译中的“陷阱”
英语学习(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I Like Thinking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天中学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