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2015-12-18 04:52
关键词:投递就业指导体验式

鲍 硕 来

(安庆师范学院政治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鲍 硕 来

(安庆师范学院政治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就业形势新常态下,就业指导课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高校就业指导课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指导”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就业指导课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理念,可采取自由辩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无领导小组讨论、材料投递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加以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要侧重设计调控,教学情境要尽量贴近现实,实践活动要注重理论引导,教学效果要呈现体验过程。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就业指导课;应用研究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2.034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体制在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在深刻变动,思想观念在深刻变化,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常态。人们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从感性焦虑回归理性认知,社会关注大学生就业的焦点从就业数量逐渐转向就业质量,用人单位从看重毕业生学历和学校品牌,转向注重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高校在减轻大学生就业率包袱后,更加着重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以就业指导课为主要途径,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认知,增强就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2007年,教育部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模式等方面作了细致规定。文件明确要求:“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1]努力实现大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的提升。笔者对安徽省60所高校就业指导课开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87%的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13%的高校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学校中,71%高校开设了必修课,29%高校开设了选修课,总体开设情况较为乐观。

在对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政策宣讲、形势分析为主,对于市场信息的新变化,职场应聘的新要求,尤其是面试、笔试、材料投递、信息获取等求职择业的具体路径方法上,教学缺乏实务性的指导;教学形式上,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指导”的现象,课程的主导教学方法仍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个案分析、师生互动的少,教学缺乏实践性指导;教学场所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所有教学环节基本上局限于教室内完成,教学内容陈旧,“经典案例”重复讲述,教学内容因为不接“地气”而显得苍白乏力,教学缺乏体验式指导;教学设计上,简单统一,照本宣科,忽视了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没有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择业方向的引导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缺乏针对性指导。

由于就业指导课普遍缺乏实践体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不仅与教育部的“教学要求”相差甚远,更是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和择业能力,很多学生课前高度期盼,课后极其失望,认为该门课可上可不上。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新常态下,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就业能力,满足学生求职择业的需求。

二、体验式教学的缘起及其特点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2]。体验式教学源于20世纪40年代大卫·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圈”。他从多学科对体验学习做了系统的研究,率先提出体验学习是由体验、观察与反思、归纳及应用并再回到体验所组成的“体验学习圈”[3]。在教育领域,体验式学习主要的思想除了源自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还有约翰·杜威的“做中学”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4]。

体验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始于20世纪末 (Knapp,1994 年),随后KurtHahn 认识到个人体验的重要性,并最终促进了户外锻炼拓展活动和相似教育机构的发展[5]。西方国家中,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国从20 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体验式教学理念进行梳理和介绍,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探讨上。当前,体验式教学理念在我国高校及中小学等教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体验式教学日益受到教育教学部门的重视和教师的青睐。

体验式教学相对于传统就业指导课程具备以下的特点:

1.学生更具主体性

体验式教学强调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不同个体的实际需要,把学生的经验、活动放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位置,重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主动策划设计,积极参与完成,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和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融合、开放、平等的学习氛围,更多地承担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2.内容更具针对性

体验式教学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兴趣学生的就业需求差异来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围绕未来的职位需求,结合自己的气质、性格和兴趣进行探索练习,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技能与素质,探求人职匹配和人岗匹配,课程内容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

3.形式更具灵活性

无论是在理论环节还是实践环节,体验式教学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如信息收集中的社会调查,就业市场中的材料投递,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无领导小组讨论等。通过情境的模拟可以让学生体验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岗位要求、薪资水平、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应变性。

4.教学更具实效性

研究证实: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的信息可学习到10% ,听到的信息可学到15% ,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6]。体验式教学以学习体验的生成为重心来设计课堂教学,要求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开放、生动的教学环境中,真正实现“做中学”,实现知识、能力、运用之间的转化,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认知、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的改变,提高学生解决求职择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三、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自由辩论

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度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感知就业压力,帮助学生合理就业定位,明确就业目标,做好就业准备。具体教学中,可以在就业形势分析章节进行自由辩论教学。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确立辩题,如以“当前就业形势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还是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重视学生学历还是重视学生能力?”等辩题,引发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择业价值观的思考;然后按照辩论赛的模式,将班级同学组建正方、反方和评审团,由正反方围绕辩题搜集整理就业相关材料;辩论中主持人要把握好节奏,注重通过一辩的阐述演讲感染学生,二、三辩的角逐争辩带动气氛,四辩的总结升华启发学生;学生评审团首先对辩论情况进行点评,教师作最后的总评,点出当前就业形势的特征,指导学生就业准备的内容。辩论从确立辩题、搜集材料、阐述观点、自由辩论、点评总结等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使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深度思考和充分了解,从而理性确立自己的就业目标,主动做好就业准备。

2.角色扮演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提前熟悉求职面试情境,真实体验求职的实践过程,真切感受角色的心态和行为。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招聘会的办法来实现角色扮演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动员学生将教室布置成“小型招聘会场”,分成宣讲区、筛选区、应聘区和候聘区;然后设计3~5个虚拟职位,根据不同职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3~5个应聘人员,其他学生组成招聘团队;招聘实施时,招聘方在宣讲区介绍单位情况、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工作待遇以及应聘流程,应聘学生现场递交简历,通过招聘方初步筛选后进行应聘演讲,“双方”达成“就业意向”再进行详细交流,及时签订“意向协议”。应聘者可以在候聘区观察其他应聘者的完整面试过程,并利用评价表对他人进行评价和描述,与自己的面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了增加体验的真实性,可以请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主管、人事经理到教室进行真实宣讲。模拟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招聘活动进行点评,指出不同角色的任务和现场应聘的技巧,并进行深度剖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知。模拟招聘中的角色扮演,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场应变能力,真实感知招聘会的应聘流程,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角色认知,实现职业角色转换。

3.社会调查

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职业认知更加贴近社会现实,更加了解社会需求,实现人职匹配,达到知己知彼。教师在讲解社会需求和就业信息收集处理时,可以引入社会调查情境教学。如围绕“财务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人才选聘要求,以安徽省企事业单位为调查范围,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由各小组自主确定调查范围,制订调查方案,选择调查方式,确定小组分工,联系调查对象,调查可以采取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网络调查等某一种调查形式,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形式。调查结束后,各组独立撰写岗位需求调查报告,在班级汇报交流,教师现场点评,汇总调研情况,梳理出安徽省“财务管理”专业岗位需求数量和人才选聘要求,指出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岗位供需状况,认清自身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增强学生就业信息搜集和筛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4.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当前企业、事业、公务员招考中,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的集体面试,主要目的是观察面试者在有现实压力的人际交往乃至冲突环境中,如何展现自己真实的能力。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压力面试场景,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应变和协调能力,体现学生的领导力。教学中首先将教室布置成讨论会场,学生分成6~10人的若干小组,小组中的成员不分配角色,大家地位平等;然后教师给定案例,如求职中经常用到的案例“如果你是一个跨国公司的CEO,让你从《西游记》师徒四人中选一个助手,您会选谁?”;各组成员围绕给定案例自行组织讨论,讨论结束后,当场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老师自始至终不参与讨论,但要在现场或通过视频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各个小组成员的表现,通过评价表对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处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要素进行评分,从而对其能力、素质、水平做出判断,确定录用人选。讨论结束后,教师分析学生讨论中的表现,结合人才聘用要求,针对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提高面试技巧和水平。

5.材料投递

细节决定成败,求职材料投递是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环节,看似简单,其实内含学问。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材料制作技巧,体验不同投递形式的效果,寻求投递的有效途径。教师将学生分成6组,其中2组进行现场投递,2组进行网上投递,1组接收投递材料,1组观测投递效果并进行评价。现场投递分招聘现场投递和上门投递,网上投递分Email投递和线上投递。学生在现场和上门投递时,陆续体验材料制作、形象礼仪、岗位查询、自我介绍、压力面试、结果反馈等多个环节;在Email投递时,会体验到简历名称、简历格式、邮件自荐、邮件回复等环节,在线上投递时,会体验到线上面试、线上笔试、线上复试等环节;材料接收组按照招聘程序和人才选聘要求,接收并筛选求职材料,反馈投递结果;观测组记录整个过程,观测问题,评价投递效果。投递结束后,教师根据投递结果,分析投递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指出不同投递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掌握材料投递技巧,提高求职材料投递成功率。

四、体验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教学要侧重设计调控

体验式教学是开放互动式的,相对于传统的就业指导课,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可以“自主”,但教师不能“自由”,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教师要上好体验课,首先自己要熟悉用人单位人才招聘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善于将现实就业场景转化为学生体验场景,不能自我想象,生搬硬套;要让学生体验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善于引导学生现场演绎,适时进行总结点评。

2.教学情境要尽量贴近现实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直观感受或亲历求职择业的真实过程,从而获得求职实践经验,达到体验实效。因此,教学要添置专门的教学设备,创设优良的教学条件,尽可能地模拟真实就业场景,优化不同环节的职场情境,甚至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真实的招聘会场去预投简历,或邀请人力资源主管、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缩短校园与职场的距离。

3.实践活动要注重理论引导

体验式教学重在实践活动,但并不是不需要理论教学,而恰恰相反,要让学生体验深刻,掌握技能,需要教师在体验教学前进行理论引导,阐述体验教学的目的、方法和关键环节,给予体验教学理论支撑,同时在体验教学后,教师的总结点评犹如“画龙点睛”,只有点出要害,才能让学生领会其中微妙之处。就业指导课涉及面较广,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体验式教学,如就业政策部分的教学内容,由于其制度性强,知识点多,涉及领域广,并不适合进行体验式教学,适合以理论讲授为主。

4.教学效果要呈现体验过程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重在学生实践感知。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全力投入到情境教学中,缩短“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转化时间。就业指导课的考核方式要符合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不能与其他课程考试简单等同,以考察为主,以评价为主,重在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而不是最后的体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EB/OL].(2008-01-16)[2015-02-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802/11260.html.

[2]王北生.教育的应用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贾书磊.护理专业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与实施[D].郑州:郑州大学,2011.

[4]佟新. 职业生涯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1).

[5]张建波.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6).

[6]谢珊,马强,陈丽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高教探索,2007(3).

责任编校:汪沛

A Probe into the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Pattern

for Career Guidance Course in the New Normal

BAO Shuo-la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246133, Anhui, China)

Abstract:The career guidance course has developed into a key approach to the training and cultivation of employment cap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normal employment situation. However, the cours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eaching theories and less attention to practical guidance,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effect direct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an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model for the course and introduces varied teaching methods like free debate, role play, social investigation, 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and Material delivery. In real classroom teaching, the design should emphasiz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he teaching context should be close to reality, the practice should be guided by theorie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should reflect the experiencing process.

Key words:an experience-base teaching approach; career guidance course; application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4-08-05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2-0147-04

作者简介:鲍硕来,男,安徽繁昌人,安庆师范学院政治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就业新形势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与创新”(20100696)。

猜你喜欢
投递就业指导体验式
传统与文化的“投递”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带你体验“小组体验式”教学模式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论体验——体验式外语教学、体验式学习、体验哲学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