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语义表征与动态论元结构

2015-12-18 04:31桑爱江,刘宾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动态性

动词语义表征与动态论元结构

桑爱江1,刘宾2

(1.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2.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24)

[摘要]语义联结网络观为动词语义表征及其论元配置关系研究奠定了心理学基础。经典语法理论认为动词语义网络中语义结构是决定其论元配置的核心因素。动词历时的、共时的语义变化以及语用因素往往引发动词语义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变其论元配置。论元结构动态性不仅限于动词语义的制约,语言中已存在的构式会融合一些词频高的动词,并压制其语义,促使语义增容,由此造成动词论元配置的变化。此种源于动词与构式融合而导致的论元配置变化与经典语法理论观点的促发动因不同。不论动词语义如何影响论元结构或是构式对动词压制而导致动词论元配置变化,论元结构的动态性最终会形成一定的规律性。语言的发展史即是规律性和动态性交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语义结构;构式压制;论元结构;动态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3SJD740008)“论元角色误配的构式语法分析——一项基于语料的高职英语写作研究”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桑爱江(1970- ),男,江苏东海人,副教授,南京大学国内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刘宾(1979-),男,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学和方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46.2

一、认知心理学的语义表征模型

语义表征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是指语义在大脑中的存在方式。长期以来,心理学专家对词汇语义表征为核心的语义表征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建立了多种语义表征研究模型。早期的激活扩散模型与复合线索理论从符号联结的角度探求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的关系。虽然两种模型对概念形成的解释还不十分全面,但足以说明语义联想在启动词对目标词启动效应中的作用。交互激活模型是早期神经联结主义的一种研究范式,主要从神经学的角度解释语义联想激活机制。词优效应是其解释语义启动现象的基本原理,即一个词出现在常用短语中比出现在无关联的字串中更容易识别。近年来流行的联结主义理论使用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描述心理表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联结网络,可以通过样例训练生成新样例,也可以通过样例生成原型。语义表征模型的建立为动词及其论元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二、词汇语义表征及语义角色

认知心理学认为词汇语义通过广泛联结的关系网络来表征,每个词的概念在网络中作为一个特别的节点与其它词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结的语义系统。Grimshaw(1993)把词汇表征义区分为语义结构与语义内容。前者是指语义在句法层面活跃的成分,后者是指词汇意义在句法上表现不活跃的成分。有的学者称之为语义变量与语义常量。语义结构主要由施事、谓词、受事等要素构成。也有学者把句子的语义结构描述成动程-物体(谓词-体词)关系。人类的经验图式-意象图式是语义结构形成的基础。词汇语义结构涉及的语义角色包括基本的语义角色(施事、主事、致事、与事、受事、结果等)及外围语义角色(工具、方所、时间等)。

三、动词的语义表征及其与论元的关系

经典语法理论认为,动词语义决定论元结构或由此可以推测其论元结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投射理论认为动词语义结构决定其论元的句法实现。动词的句法表现是主要动词投射的结果(Grimshaw 1990)。该理论运用角色语义表及谓词分解的方法研究动词与论元的关系并把论元的论旨角色(简称论元角色)进一步细分为:施事者( agent )、受事者( patient )、客体( theme)、感受者( experiencer )、受惠者(benefactive)、使役者( cause/ causer)、工具(instrument)、处所(location)、目标(goal)、来源(source)等。基于事件结构表征的谓词分解方法把动词语义分成动词词根义及动词结构义,对应于上文的语义内容和语义结构。由句子语义表征抽象出来的事件模板是同种类型动词共有的特征。同种类型动词会衍生相同的论元结构。反之,如果把一个事件模板看作是一个句子语义的某种抽象化表示,那么模板元素之间的关系就是动词的意义(袁毓林 2005)。动词语义结构理论的研究解决了动词与论元关系先前存在的许多难题。

构式语法在经典语法理论基础上更深入地推进了论元结构的研究。Goldberg(1995)从论元结构的整体运行机制出发来讨论其系统内部的联结关系。构式语法也使用语义角色分析法,语义角色划分与传统的语义角色相当,只是在构式的框架下来讨论其构成模式,如:致使-移动构式、双宾构式等。和动词一样,构式要求有自己的语义角色,其论元角色大致和传统的语义角色相当,包括施事、受事、客体、工具、来源等。基于构式来定义是其仅有的区别性特征。如双宾构式的论元角色有施事、客体和接受者,结果构式的论元角色有施事、客体和状态等。Goldberg(1995)认为,在论元结构形成过程中,动词与构式之间的互动主要指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构式论元角色之间的相互融合。动词与构式的融合主要是指动作参与者与论元结构中论元的融合。动词与构式的融合要遵守两个原则(Goldberg 1995):语义连贯(semantic coherence)原则和对应(correspondence)原则。语义连贯原则是指,角色一(动词参与者角色)和角色二(构式论元角色)的语义是连贯的,角色一可以识解为角色二的一个实例。例如:句子“John gave Jim a gift.”中“give”进入双及物构式后,“给予者”可以看作施事角色的一个实例,所以可以和双宾构式中的施事角色融合;对应原则即由动词凸显的通过句法实现的参与者角色必须和对应构式所凸显的与直接语法关系相联系的一个论元角色相融合。例如:在句子“He sneezed.”中,动词sneezed凸显一个参与者sneezer,编码为不及物构式的施事论元,实现了参与者sneezer与不及物构式凸显的施事论元的融合。 Goldberg (1995)还发现,构式对动词参与者角色有限制和选择作用,构式可以给动词添加参与者角色,也可以压制动词参与者角色,还可以合并两个参与者角色为一个。

四、动词语义变化与动态论元结构

经典语法理论与构式语法在对论元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规律性的研究范式,有效地揭示了论元配置理据。规律性与动态性的统一是任何语言现象的重要特征,论元结构也不例外。动词语义结构变化、语用动机、构式压制等会促使动词论元配置动态变化。

4.1动词语义的历时变化与论元结构的动态性

语言发展需要词义更新。动词新义项出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动词使用频率越高其产生新义的概率越大。不及物动词及物化是动词语义变化的普遍特征。例如,按照动词配价理论,run 是一价动词,事件结构表征为:[x ACT ]。社会进化的过程中新事物不断出现,在简洁性原则的制约下,使用已有旧词组合出新的短语是造词的一种重要手段。出现诸如run a red light这样的搭配。在“闯红灯”的语义表达之中,run变成了二价动词,其事件结构表征为:[x ACT y]。不及物动词及物化推动论元个数及位置的改变。认知心理学语义表征模型的联结理论有助于解释动词与其论元搭配时产生新义的语义启动原理:在run a red light中,动词run“语义内容”的基本义素[快速][运动]的特征并未改变,即动词的“语义常量”是其核心,是同一类动词的区别意义,在语义启动效应中居于优先地位。此处run后多出了一个槽位(slot),改变了其常规的“结构义”。动词语义类的变化导致论元配置变化。

4.2动词语义的共时多样性与论元结构的动态性

根据其与动词的关系论元分为域内(核心)论元与域外论元。域内论元与域外论元位置的变换也是论元结构动态性特征之一。对“使动转换”结构而言,语义表达中若无施事,域内论元可以移到域外论元位置上。如:“(Somebody) broke the window.”中,the window是受事,而在“The window broke into pieces.”中,受事the window处在定式动词前位置上,施事被隐省。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动词的语义并未发生变化,其参与者角色中的施事与受事的位置可以互换,论元结构动态性特征得到凸显。Lily resembles Lucy.和 Lucy resembles Lily.两个句子是很好的例证。在He ran a company with Tom in China from 1999.中,不仅有内部直接论元,还增加了外部论元及附加论元。

论元的多重组合也会促使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变化。在John hit the table with the stick. 及John hit the stick against the table. 中,题元栅中各语义角色分别表征为hit: < Agent, Theme, Tool >及hit: < Agent, Theme, Goal >。Grimshaw(1990)认为论元结构中论元顺序应该是:施事(经事/感受者[目标/来源/工具/处所<客体>])。那么,上述两句所描述的事件一致,而论元结构不同。其根本原因来源于动词hit语义功能的多样性。

4.3语用动机多样性与动态论元结构的动态性

语言在具体使用时根据语境需要隐去结构中的一部分论元,使论元数量发生变化是论元结构动态性的重要表现。如:Tom dressed himself,washed himself,and shaved himself.隐去一部分论元后变成,Tom dressed,washed and shaved.语义未发生大的变化。再如:They kissed each other and departed.可以表达为:They kissed and departed.论元的隐现并未对句式的合格度和语义概括性产生影响,只是语义细节上有一些细微变化。貌似句法语义制约着论元的隐现,但其本质大多源于语用因素。

另一方面,语言表达的精细化会促使动词添加或改变其论元位置来适应句式句义的需要。如:(Somebody) live(s) a (dog’s; happy; green …) life. 其中,live as a dog变为live a dog’s life属于不同论元的转换,而live happily变为live a happy life则可以归类于新论元的插入。通过一定规则衍生出符合句式的论元结构体现了动词与句式的互动。

4.4构式的压制作用与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性

动词语义结构变化有其自身需要的原因,也受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构式理论认为,构式可以压制动词语义,促使动词的论元结构改变。构式对动词的论元有增容作用。动词会继承构式的意义并对本身原有意义进行延伸。例如:sneeze是不及物动词,是典型的一价动词。进入“致使-移动”构式后,其语义结构发生了变化。Jim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 动词sneeze对应的论元结构的动态变化是构式对其压制的结果。又如:The water gurgles its way out of the plughole. gurgle是典型的一价动词。Goldberg(1995:212)对way构式的语义规约性进行过阐述,参与动词必须是多次重复或不受约束的动作;移动具有自我推进性且必须有指定目标。上述句子中的动词gurgle与way构式要求配置的动词特征一致,gurgle的论元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4.5论元结构的动态性最终形成规律性

语言结构的变化不是毫无理据的,要受到一定规律的制约,而规律性并非一成不变,规律性与动态性相辅相成。在语言实际运用中,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联结主义网络通过具体实例运用生成原型。作为原型的构式通过压制作用使动词的语义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动词的论元结构有了新配置。处于句法语义层面的静态论元结构与处于语用层面的动态论元结构交替作用。动词语义决定论元结构是指根据已形成的规律性的动词语义结构推导出的论元结构,而具有一定论元结构特征的构式通过压制改变动词的语义结构,使动词语义结构达到增容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arson, DR., Burton, MA. Semantic priming of person recognition: Categorial priming may be a weaker form of the associative priming effect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1, 54(4):1155-1179.

[2]Chomsky, N. Language and Problems of Knowledge: The Managua Lectures [M]. Cambridge: MIT Press, 1988.

[3]Fillmore, Charles J. The Case for Case [A]. In E. Bach and R.T. Harms, eds., Universals in Linguistic Theory [M].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1-88.

[4]Goldberg, A.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95.

[5]Grimshaw J. Argument Structure [M]. M IT, Cambridge Mass, 1990.

[6]Grimshaw J. Minimal projection, heads and optimality [R]. In Rutgers University center for cognitive science technical report, Vol. 4, 1993.

[7]Williams E. Argument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J]. The Linguistic Review, 1981(1).

[8]牛保义.构式语法理论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9]王仁强,陈和敏.基于语料库的动词与构式关系研究——以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为例[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14(1):19-31.

[10]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J]. 世界汉语教学, 2002(3):10-22.

[11]袁毓林,用动词的论元结构跟事件模板相匹配——一种由动词驱动的信息抽取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2005(5):37-43.

[12]张建理,徐银.WAY 构式的语法化历程探讨[J]. 外语教学,2013(6):1-6.

[13]赵俊华,张大均.词汇的语义表征及其启动效应研究现状与问题[J]. 心理科学,2006,29(3):752-754.

[14]周国辉.不及物动词及物性结构的多维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14-16.

[责任编辑:K]

猜你喜欢
动态性
自组织多主体系统动态性的推理研究
动态性对简笔画动物审美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从时间和浓度变化研究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基于贪心嵌入的几何路由可扩展问题研究
支持节点协同的工作流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不确定性环境内涵及维度构成研究
浅谈小班户外区域活动情境化的创设
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特征与作用
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