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开心学习文言文

2015-12-17 11:31姚荣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文章

姚荣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头疼的一部分,但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在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开心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趣味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13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头疼的一部分。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老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做笔记累得手酸眼痛,但是收到的效果却往往甚微。于是文言文学习成了学生的心头病,成了成绩突破性提高的拦路虎,学生往往“谈文色变”,而教师对此亦多是无可奈何。如何让学生开心地学习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愿意学了,学得开心了,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要解决问题,首先得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文言文教学会陷入师生“互相折磨”的境况里?其一,当然有文言文的写作年代距离今天过于遥远的缘故。文言与我们现在的白话文之间不论是在语法还是在有些字词的读音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在今天这种大多时候都使用白话文的语境中生活的我们,要重读与白话文有如此大差别的文言文,本就得跨越较高的门槛才行。其二,与传统的文言文授课方式有脱不了的干系。传统的文言文教法往往离不开“填鸭式”、“满堂灌”,教师一字一句地翻译,学生不停地写写记记,这样一来,文言文教学就没有一点趣味可言了。结果也就往往是学生累,老师急。

深究造成文言文教学如此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第二个。那究竟我们应该如何打破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开心心地学习文言文呢?

一、以趣味激发学生好奇心

语文是与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科目,也最讲究趣味性,因此语文教师常常在新课导入中花费不少功夫。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可使课文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学生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时就更是如此了。如果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文本之前,适当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故事中人物或是作者的趣闻轶事,并以问题或是悬念式的方式结束导入,将导入语中故事的高潮或是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中,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充满好奇心,有欲望想要了解其中始末,自然就不会出现“谈文色变”的状况了。当然,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新课导入方式有很多,背景故事或是作者等奇闻的介绍只是其中一种,只要教师用心构思教案,

一定可以找到最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该文言文的兴趣的方式。例如在讲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篇文言文时,便有多种导入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讲述庄子和惠子这对朋友间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先辩论人是否能知“鱼”之乐等等。

二、让问题引出学生好胜心

上文已论述了学生之所以会“谈文色变”,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爱上文言文,开心学习文言文,仅在导入中下功夫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高,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掌握了多少;不在于课堂的信息量有多大,而在于知识教学是否“精要、好懂、有用”;不在于学习了多少篇课文,而在于能力训练是否“务实、得法、有效”。

古语亦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上将具体的文言知识讲得再多再面面俱到,都不如让学生自己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是一种很好的文言文教学“授人以渔”的方式。文言文教学的第一道门槛便是对于文意的理解,这也是导致传统逐字逐句翻译教学法的直接原因。其实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完全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教师在疏通文意的环节中,除了一些存在特别大的阅读障碍的特殊文言用法,需要直接传授给学生,其他的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将自己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稍作点拨。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也可以引发学生互相之间解决问题的好胜心,让他们有意愿去动脑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可学到文言文阅读的“渔”之术。有所收获,学生自然也就学得开心。

三、“文”“言”结合不偏斜

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说:“所谓阅读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去走出来。”文言文阅读也是如此,这样一个进去、出来的过程,体现在文言文教学里,言是一个桥梁的作用,最终是为文服务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文言并举,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但当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重言轻文的现象十分普遍。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更侧重对文言知识的检测,而弱化对文章人文精神、思想文化层面的考察。以致于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不自觉重言轻文,虽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学习有新的要求,但在教学时却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采用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文言文教学方式虽然有短期之效,从长期看却会扼杀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丧失对于文章之美的鉴赏能力,进而丧失人文素养的积累,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更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了。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文”“言”结合不偏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有选择性地讲解。初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积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应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讲解学生真正需要讲解才能理解的字词句。

第二,学习五柳先生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正如我们在学习英语时仅仅占有词汇量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掌握这门语言的语感和思维方式,学习文言文仅仅知道具体的字词句的意义、具体句子的结构等是不够的,要达到理解,最重要的是把每个句子所提供的信息连接起来,进入读者的思维轨道,用已知推导未知,而“猜”和“推知”是阅读文言文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切忌时刻都死抠具体字词句的释义及句子结构的分析,暂时留存一些语言障碍有时并不妨碍理解文章大意。不求甚解有时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有时太计较于具体的字词,反而妨碍了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结合上下句的关系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解决重要的字句的问题。如果一上来就开始逐段翻译句子,学生一听又是老一套,自然提不起兴趣。

第三,继承古人对诵读的高度重视。古人学习文章,必反复诵读,摇头晃脑,书声朗朗,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不仅可以让学习者熟悉文章,同时也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重要途径。有了良好的文言语感,便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古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而理解文章。诵读的方式亦可以有很多种,视具体的文章可选择不同的诵读方法。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这类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可选择听范读、全班齐读等,而《唐雎不辱使命》这类以对话为主的文章,则可选择分角色朗读,在分角色读的时候,除了直接读文章内容,还可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文将文章内容表述出来。这样也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文言文,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语文教师则身担传承并让更多的人得以传承它的重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动脑筋,从教学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学习,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求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开心学习文言文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积极去做了,才能让这块文化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文章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