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关系分析

2015-12-17 14:07殷晓阳
企业导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储蓄率

殷晓阳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老年抚养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储蓄率;生命周期理论;抚养比例

引言: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呈高速增长之势,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1980年为395.80亿元, 1990年为7119.60亿元。进入21世纪后仍持续增长,2000年为64332.38亿元,到2014年底约为485261.34亿元。由于我国储蓄率在2000年以后基本保持在40%左右,较世界上其它国家而言特别高,因此,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不仅仅是收入的增长。本文从个体的角度,讨论我国人口结构与居民高储蓄率之间的关系。[1]

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新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结构中的基本结构之一,人口发展的类型和速度、劳动年龄人口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都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 [2]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国家统计局资料可知,近几年我国三大年龄组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呈现出二增一减的趋势,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少年人口比重以较快的速度不断降低,而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则日趋升高。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增加,0-14岁人口的人数出现一个小高峰,少儿抚养比也相对较高,但近三十年中,我国的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呈下降的趋势,而老年抚养比呈现出相反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储蓄率的关系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意味着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有差异的。[2]1976年,莫迪里亚尼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扩展,认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会随劳动者人口的比例上升而上升,随被抚养人口的比例上升而下降。若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发生波动,导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那么一个国家的居民储蓄率也会相应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类型”成功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类型。

在1980-2010年期间,我国经济活动人口逐年增加,由1980年的42903万人增加到2010年78388万人,经济活动人口多且就业人员占其比重较大,使得社会储蓄总量大,因此也对应了我国近些年的居民储蓄率持续增长的趋势。

结    论:随着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参与率即经济活动人口的增加,从两方面推动了储蓄率的上升:第一,工作人口的比重上升使得全部人口的总收入增加,从而提高了储蓄水平;第二,年轻工作人口的相对增加,使得总人口的消费倾向下降、从而储蓄倾向上升,产生储蓄率进一步提高。从各个数据来看,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老年抚养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随着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的下降,老年抚养比的增加,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也相对增加。

参考文献:

[1] 冯军莲,文凤华,何琳洁,兰秋军.我国高储蓄率的人口结构因素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4 ,2:92~94

猜你喜欢
储蓄率
网络购物促进了我国家庭的消费吗
我国M2/GDP偏高的原因及及对策分析
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红利效应的影响及应对
当前中国高储蓄率现象分析
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破解中国高储蓄率之谜
世界第一
人口红利:基于中国储蓄数据的实证研究
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