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涛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兼有文科思辨方法与理科数学方法的知识,这在大学本科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是比较少见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不仅仅是高度概括的数学模型和结论,还具有内在的思想精髓,可将其概括为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在经济学教学中,若任课教师仅仅掌握了高度抽象的理论模型,而没有领悟到经济学内在的思想精髓,就很难把课程讲得生动形象,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然而,在当前国内的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出于对理论的崇拜以及理工科的思维习惯,将知识纯粹地“技术化”,使得微观经济学教学脱离了对思想内涵的探究和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启发,成为了“工具化”、“技术化”的知识,而失去了其本身更为重要的价值。
(一)理性和自由的含义
1.理性的涵义
在经济学中,理性是指偏好稳定且总是选择最大化满足自身偏好的行为特征。由于微观经济学要对人类经济行为进行抽象概括并分析其规律,为此必须先排除价值判断,以客观的视角来概括人的经济行为。而既然是概括,就要抓个体最本质的共性,为此抽象出了一个无论利己主义者还是利他主义者都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即总是采取使自己的偏好得到最大化满足的行为,就将其定义为“理性”。这样,无论个体的价值取向如何,其行为都能放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也正是理性人的假设使得经济学家得以运用数学工具描述人的行为。另一方面,尽管个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但经济学研究的是排除了性格、道德、文化背景等种种个体差异的人类一般行为,这种人类一般行为是非常符合理性假设的。尤其是博弈论大大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它使得经济学不再局限于研究资源配置问题,而更多地研究经济个体的理性行为问题。博弈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所谓互动决策,即各行动方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要纳入考虑之中。在这样的综合考虑之下,从个体理性出发做出决策。博弈论使得经济学的解释力大大增强,博弈分析几乎已成了经济学中理性分析的代名词。因此,理性主义贯穿于微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蕴含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主要内涵之一。
2.自由的涵义
自由是指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自由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力又有不损害他人的责任义务。自由主义的论点,是赞成尽可能地运用竞争力量作为协调人类各种努力的工具,只要能创造出有效的竞争,这就是再好不过的指导个人努力的方法。得益于斯密、马歇尔和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的贡献,经济学以强有力的反垄断、反政府管制立场和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推崇,宣告了其对自由主义的坚定信仰。
(二)对消费理论与生产理论的分析
1.对消费理论的分析
消费理论是把消费者看作偏好稳定且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建立效用函数或模型,通过求解极大值来获得其消费选择。分析工具或模型有两种,一种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另一种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都是从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出发,因此其理性主义的路线是显而易见的。
消费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无差异曲线。通过无差异曲线分析可以解释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实物补贴与货币补贴孰优孰劣,反过来就是货物税与所得税的选择,可以理解成补贴为负。无差异曲线以精妙的模型证明了收入补贴优于实物补贴,所得税优于货物税。模型对于初学的本科生而言有点复杂,但若从自由主义的思想出发,给消费者以货币,他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不是比给实物有着更多选择的自由么?同理,让消费者缴纳所得税,收入减少之后他可以想少买什么就少买什么,这不也是比只能少买征税的实物有着更多选择的自由么?经济模型与自由主义思想如此暗合,这不是一种巧合。
2.对生产理论的分析
生产理论就像是消费理论的翻版,把厂商看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个体,据此建立经济模型,因此其分析路线也是理性主义的。生产函数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极其相似,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如同孪生兄弟,成本线和消费者的收入预算也很相似,而厂商对投入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也与消费组合如出一辙。因此,生产理论中所蕴含的理性和自由思想与消费理论是一致的。
(三)对市场理论的分析
市场理论包括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个部分,采用的是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就是求解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与价格,其方法仍然是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是鲜明的理性主义路线。
市场理论还探讨了市场结构对社会福利的影响,通过均衡分析,得出完全竞争市场福利最大,消费者都能享受到价格最低而又供应充足的商品或服务;垄断竞争市场也有其优势,那就是差异化使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根据经验分析);寡头垄断下价高量少,社会福利有所下降;完全垄断下则价格高昂而供给不足,社会福利最差。这种将竞争视为优越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正是自由主义的观点。过去我国的快递业务曾由邮政局垄断,其价格高昂且服务质量差,快递业发展水平很低,业务量小。快递业放开准入后,价格大幅降低,服务质量也有所改进,快递业务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2011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达758亿元,是2001年的15.8倍。
此外,通过简单的供求均衡分析即能证明,政府管制和高额税收,都是会造成社会福利下降,这与管制和税收都会降低经济主体的自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学家张维迎甚至高呼:“要像戒毒一样戒除政府管制!”在政府对国民经济高度管制的中国,我们对上述结论都有着切身的感受。例如,我国曾实行手机牌照核准制度,国内手机厂商只有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手机生产牌照,才能够从事手机制造,这使得手机一直是非常昂贵的消费品。2007年10月12日,国务院宣布取消手机牌照制度,一大批不知名的国产功能手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使得手机普及率大幅提高,至2009年底,手机用户达到7.47亿户,比2007年底增加36%;手机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比2007年底提高14.7部/百人。
(四)对福利经济学的分析
经济学教科书对福利经济学讲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埃奇沃思盒状图分析、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的概念、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以及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等。
1.对帕累托改进的分析
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堪称是理性主义的精髓。在不使任何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己境况变得更好,这种资源配置被称为帕累托改进;而如果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任何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己境况变得更好,这样的资源配置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
当我们都希望社会改良,而改良又步履艰难时,是否需要思索:什么样的改进可以顺利进行?当然是没有人境况受损的帕累托改进;否则,福利受损者必然会强烈抵制。这尽管有几分妥协的意思,但却是更具现实可行性的。改革,不应该使得任何人比原体制下生活得更坏。按照这个原则,在现实中,如果具体的改革措施会带来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但同时会导致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利益受损,此时,受益者有责任从自己所得的增加中拿出一部分补偿(“赎买”)受损者。
2.对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分析
福利经济学中还有两个基本定理,第一定理是说,每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都能够带来帕累托最优;第二定理则指出,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实现。这两大定理非常难以理解,对学生而言犹如天书一般。但要是从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角度去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理性主义信奉帕累托最优,自由主义信奉完全竞争市场,两者相互间又是无比信任,以致缔造了堪称盟约的两条定理。
3.对外部性的分析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活动对其他个体产生的外部影响。由于经济决策是个体从自身理性出发做出的,其结果对自己而言是最优的,对他人、对社会而言却未必是。外部性会导致市场不再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这一问题如何解决?科斯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对产权界定明晰并予以有效保护,并保障自由交易消除交易成本,就能消除外部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即帕累托最优)。产权保护和自由交易,就是保障人人都拥有自由。如哈耶克所言,“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保障”。
经济学中的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内涵是非常丰富的,然而要将其灵活自如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却绝非易事,这既有赖于任课教师对这些思想内涵的充分挖掘和领悟,又有赖于更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讨和交流。
(一)任课教师需加强认识和积累。任课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微观经济学中存在的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想内涵,以及传授这些思想对学生学习领悟经济学知识所带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需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在学习研究经济学理论知识之余,多读经济学经典名著以及经济学大师的思想评论,同时要更多地、有意识地观察现实经济生活,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通过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加深认识和理解。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总是有限的,提高认识的一个最好方法是共同研讨和互相交流。由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一所高校的任课教师就有多人,可以组成授课团队,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共同推动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革新。
(三)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形成教学互动。对于初学微观经济学的本科生来说,理解和领悟经济学中的思想内涵并不容易,但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理论分析的结论去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从中得到启示,并在教学互动中深化认识。
(四)对于具备条件的教学团队,可尝试改革教材内容,编写新的教材,加入更多鲜活的实例以及对理性和自由的分析,使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有血有肉的思想和知识。
[1]汪丁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J].社会学研究,1998,(2).
[2]Aumann, R. Rationality and Bounded Rationality [J].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1997,(21).
[3]景玉琴.经济学理性的层次与界阈[J].经济评论,2008,(2).
[4]安东尼·德·雅赛.重申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周小亮.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市场体制下利益协调机制的理论演进——兼论主流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之本质[J].经济评论,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