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彬
(河南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维特根斯坦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现代英美经验论哲学和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的融合者。他的哲学思想一致受到英美分析哲学家的赞誉,尤其是他的逻辑图像论思想更是受到一些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追捧。逻辑图像论思想源于其早期的经典著作《逻辑哲学论》,该著作以命题分析为主体,提出了划分可说和不可说为界限的中心问题,贯穿于维特根斯坦的整个哲学思想;不了解逻辑图像论,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因此,系统梳理逻辑图像论思想的理论形成及其理论所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在总结和延续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据《逻辑哲学论》所述,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提出也是如此,也是在总结和归纳罗素、赫兹等著名哲学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其重要的理论渊源和理论意图。
(一)理论渊源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到了弗雷格、罗素、奥卡姆、毛特纳、赫兹、达尔文、怀特海、摩尔、牛顿、康德十个人,这十个人的学说或理论都在不同层面上影响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提出,但是最直接影响维特根斯坦提出逻辑图像论的是罗素和赫兹,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观和赫兹的科学观是逻辑图像论提出的两个直接理论来源。
1.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原子主义是罗素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本体论问题而提出的。罗素在其著作《逻辑原子主义》中指出:“存在世界是由许多事物组成的,但事物并不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世界的基本要素是事实,事实不是指某一事物,而是指某物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些事物具有某种关系。当我们说某一事物具有某一性质时,或者此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某一关系时,我们就表达了一个事实;但是那个具有性质或关系的事物并不是我叫做事实的东西。”由于事物和它的性质或关系是以一种绝对自然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对事物进行逻辑分析才能获得,所以罗素把事实称为原子事实或逻辑原子。他认为,“要了解任何主题的实质的途径是分析,对某一事物,不断进行分析,直至无可分析为止,那时所剩的就是逻辑原子。他说,“我把它们称之为逻辑原子,是因为它们并不是小粒小粒的物质,而是构成事物的所谓观念。”所以,罗素所谓的原子事实指的不是物质微粒,而是通过逻辑分析获得的感性知觉的事实,是感觉材料或观念。可见,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套用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思想,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维特根斯坦受罗素逻辑原子主义思想的影响,也提出了自己的逻辑原子论观点,和罗素的原子论观点具有内在的相通之处。具体表现在:首先,维特根斯坦和罗素都认为,逻辑是哲学的本质。在具体论述逻辑和哲学的关系方面,罗素、黑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都做过不同程度的尝试。黑格尔认为:“逻辑学构成真正的形而上学或纯粹的思辨的哲学。”他把逻辑学作为三段论的出发点,目的是为了把自然界当作“绝对理念”的逻辑体现,是一种形式逻辑;罗素在其经典著作《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一书中对哲学的本质是逻辑这一观点也作了详细阐述,但是罗素所论述的逻辑和维特根斯坦所论述的逻辑一样,是指数理逻辑,而不同于传统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所论述的形式逻辑,他们论述的目的是为了从数理逻辑中取得一种普遍的哲学方法。黑格尔、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他们关于逻辑和哲学关系研究的差异,表明了他们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各自的研究重点也是有问题的。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仅仅把逻辑本身的研究归结为研究什么是“自相符合”这个问题,然后又把哲学问题归结为对这样逻辑问题的研究,显然可以看出其目的是要取消哲学问题研究的客观性,是不科学的。黑格尔忽视逻辑应该从自然界引申出来这一科学论断,仅仅把自然界的变换和发展归结为某种逻辑观念的推演,显然也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维特根斯坦和罗素都认为,逻辑是原子的。意思是说逻辑以原子命题为基本要素,一切复合命题皆由原子命题组成,原子命题是最小的、最基本的命题,具有不可再分性,如果非要继续分割原子命题,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简单的概念或简单的语词。罗素把原子概念引入逻辑哲学,其主要目的是把对事物的理解演化为对基本概念的分析。最后,维特根斯坦和罗素都认为,原子的数目是众多的。罗素在其著作《神秘主义与逻辑》中指出“我所提倡的哲学可以命名为逻辑原子主义或绝对多元论,因为它确定有许多单独事件,并否定某种由那些事件所组成的统一。”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和罗素所论述的原子是指在逻辑上不可再分割的最小的原子命题,而不同于道尔顿的物质性的原子,其在分析原子和逻辑的关系时,采取的是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哲学观上属于唯心主义。但是,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思想为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中的世界、思想、语言结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2.赫兹的科学观。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图像论的提出,受到了赫兹科学观的重要启发。赫兹认为,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形成过程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根据已有经验,在自己的内心对外部对象的内在本质形成似是而非的图像,也即关于外部对象的心像或记号。第二,结合自已已掌握的学科知识,运用逻辑推演的方法,对外部对象的心像或记号进行推导,预言出这些内在心像未来的发展状况。第三,在实践过程中验证预言的正确性。但是,在赫兹看来,构成科学认识的任何图像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首先,在逻辑上是可允许的,不违背我们思维的正常推演规律。其次,正确性,即图像内在的本质联系符合外部事物的内在联系。赫兹在其著作《力学》中写到:“……诸图像的思想上的必然的结果也总是所描画的诸对象的自然上的必然结果的图像。”也就是说,我们关于外部事物的图像必须与外部事物本身保持内在的一致。再次,合目的性。就是关于同一个对象的两个不同的图像而言,那个反映了较多的关于该对象本质关联的图像,那个就是更为清楚的图像,那个就更为符合我们的目的。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将关于命题的图像性质的观点和赫兹的动力学模型的观点联系在一起,提出了真命题的总和是全部的自然科学的观点。可见,赫兹的科学观构成了维特根斯坦关于命题的逻辑图像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理论意图
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有其重要的理论意图,也即理论目的和理论意义。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提出的理论意图就是要解决命题和事实的关系问题、命题是什么的问题两大理论问题。这两大理论问题尽管在罗素的理论中有所涉及,但是,维特根斯坦关于这两大问题的回答不同于罗素,维特根斯坦不但从正面提出和系统地论述了这两大问题,而且还突出了逻辑图像论在逻辑原子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维特根斯坦认为,逻辑图像是语言和世界或命题领域和事实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逻辑图像弥补了先验的基本命题和经验的原子命题之间的理论空虚;同时,命题的本质就是逻辑图像。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这两个方面的理论意图,为逻辑图像论的成功构建指明了方向,也为其前期所要建立的哲学体系大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逻辑图像论,在本质上属于其哲学的认识论部分,回答的是人们的认识思想如何通过图像表达出来以及命题与实在之间的内在关系,其理论实质是象形文字论的新形式、新变种。
典型的象形文字论认为人的感觉和表象不是对对象的简单复写、模写,而是一种记号符号、象形文字等等的理论。列宁认为“叫象形文字论也好,叫符号论也好,横直都是一样的。”作为“符合论”的代表赫尔姆霍兹曾指出:“我曾把感觉的叫做外部现象的符号,并且我否认感觉和他所代表的物之间有任何的相似之处。”“由于我们感觉到的质把引起这种感觉的外部影响的特性告诉我们,所以感觉可以看作是外部影响的记号,但不能看作是它的模写。因为模写必须同被模写的对象有一定的程度的相似之处,而记号却不需要同它所代表的东西有任何的相似之处。”简单记号就是名称,名称代表着对象。然而,“记号”是任意的,即我们用任意一个记号来标识某种东西。的确,维特根斯坦自己也承认,命题作为一个图像来接受,那么命题中的记号就是被标志者的相似物。同时,他还承认逻辑模写。
问题是图像本身意味着什么?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作为实在是图像,正如乐谱是音乐的图像或字母是口语的图像一样。也就是说,从图像说来看,命题之对于实在的关系,乐谱之对于音乐的关系,发音符号之对于口语的关系,完全一样的,它们都是一种图像。并且,对于这种图像关系,只要回忆一下象形文字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字母文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它作为一种图像,其本质仍然是象形文字。这种观点同样适合于乐谱作为一种图像和命题作为一种图像。由此可见,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图像论实质同象形文字是一样。不同的是维特根斯坦不是在比喻意义上,而是在本来意义上使用“象形文字”这个词。因此,图像并不是反映论者所说的映像、模写。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命题只表示事实,记号只是标记对象,就同象形文字代表象征它的对象一样,简单来说,图像仅仅是一种象征关系,而不是一种反映关系。另一方面,图像从外部描绘自己的对象,就像象形文字描绘自己对象外形一样。因此命题和事实,记号和事实之间仅仅在外形上相似。
基于图像理论是一种象形文字论,因此,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逻辑图像论具有象形文字论所具有的形式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本质特点。
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提出,在其哲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图像论是维特根斯坦整个哲学的映照,不仅代表了其哲学观,而且也影响了其后期重点阐述的语言哲学,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提出,使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变得更为明晰。传统西方哲学从古希腊至今都是在研究世界的本质、基质问题,也即世界的本体论问题。无论哪一个时期,哪一个哲学家都要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乃是为了不让语言迷惑我们的理智而进行的斗争”,他提出的逻辑图像论思想,改变了传统西方哲学研究的问题域,使哲学的研究由对世界本质的研究转向对语言的研究,语言成为现当代时期哲学研究的对象。语言作为一个外在的存在,能够给我们以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映像。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图像,是确定不变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变化的,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这不能影响客观世界的本真图像,原因归根到底在于语言问题。人对客观世界本真的认识依赖语言,无论人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命题或者理论等等都需要语言的表达,从而使人们能够真正把握住世界的本真。因此,哲学的研究就从传统简单的对客观对象思维的把握转向对语言的研究,语言成为哲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二)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提出,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认知形式,继承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精神追求。传统形而上学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到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再到近代康德、黑格尔等宏大哲学大厦的建立,没有一个不是在追求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所有哲学家都是在努力寻找一个简单和成熟的概念来作为自己哲学大厦的理论基点。这个简单和成熟的概念既是他所构建哲学体系的起点,同时也可以用这一概念解释现实世界的一切。维特根斯坦从形式上否定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认知形式,他用逻辑的方法使哲学研究精确化,提出了逻辑图像论思想,将图像作为其哲学研究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逻辑起点。他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可以还原为图像,从图像出发寻找意义,最后在回归图像,这从本质上来讲正是传统形而上学哲学所追求的精神本质。因此,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提出,尽管在对世界的认知形式上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认知形式,使世界的认知形式多样化,但是在本质上仍然坚守着传统哲学,继承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精神追求。
(三)维特根斯坦提出的逻辑图像论,为我们重新构造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图示。逻辑图像论是对世界的一种逻辑反映,是以图像的模式对世界的本质进行描述。维特根斯坦认为,图像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把很多现象归纳为图像,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之中,都会在心灵中对外界事物有所反映,这种心理活动或过程就是思维,这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就是思想。思想与事实具有同样的结构,思想是由基本思想按照一定的逻辑构成的,基本思想是属于不可再分的元素。与思想相比,事实也是有基本事实组成的,基本事实也是不可再分的元素,这个相同的结构就是逻辑构造的基础。思想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方式对世界表现一种描画关系,这种描画关系表现了对世界的逻辑构造的方式。因此,图像论揭示了世界的逻辑构造,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全新图示。
[1]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罗 素.神秘主义与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18.
[3]Herts,H.;Die PrinziPien derMeehank in neuem Zusammenhange dargestellt(LeiPzig:Barth,1894.
[4]列 宁.列宁全集[M].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列 宁.列宁全集[M].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