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颂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等重大国际盛会,展现出良好的国家形象,再加上我国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名胜古迹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市场亟需大量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这也为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培养地方所需人才为己任,其旅游英语实训教学应当融入地方文化的,以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提升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训质量。
地方文化作为一个地方传统生活历史和精神观念的产物,是当地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活体验[1]。国外游客到某个地方旅游,总想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当地独特的文化生活。优秀的导游人员通过详细生动的讲解,将当地的鲜明文化个性形象地展现出来,吸引到更多的国外游客,从而促进地区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因此,有志为地方旅游业服务的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了解熟悉本土文化知识,毕业后才能适应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飞跃。
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其专业设置也要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旅游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其就业方向更趋向于所在地区,所以旅游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的外语口语交际能力,还应当掌握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展示给旅游者,从而使旅游者领略到旅游地的文化特色和精髓所在。所以,旅游从业人员只有具备流利的外语口语对话能力和丰富的地区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承担旅游工作。
旅游市场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催生了旅游英语专业或相关专业在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开设。然而,人才输出与市场需求之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如有的毕业生未掌握应有的职业技能,以至于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创新旅游英语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服务当地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目前,可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选用的英语教材较多,但其内容各有特色,标准不尽相同,其内容多以我国著名景点为例,大一统的介绍中国旅游文化,偏重于选材的通用性,相对理论化,并不适合对本土文化有需求的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2]。有些教材虽有涉及本土文化方面的内容,但过于陈旧,并不能适应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步伐。注重本土特色文化的介绍,内容全面详实,语言生动浅显,符合高职学生水平,且讲解和翻译都比较权威的相应教材极少,这是旅游英语实训教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师,要么是学英语语言类专业,要么是学中文旅游类专业,这就形成了懂英语的不懂旅游,懂旅游的不懂英语,导致大部分旅游英语教师在实训教学中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旅游文化资源,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时多为照本宣科,走走过场。因此要找到对本地区历史文化、外语、旅游三方面都精通的复合型教师很困难。
旅游英语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专业,涉及到旅游、英语、文化等多方面,知识面广,在实训教学中难以驾驭,以致有些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课堂教学,不重视甚至忽略课外实训,注重旅游理论教学,轻地区文化渗透,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因此,如何在实训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是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3.1.1 课程设置本土化
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要体现传统旅游英语学习内容,还要增加本土旅游文化内容,如当地旅游文化概况、英语景点导游词、地方史等方面内容,让学生在旅游英语的学习中充分掌握旅游地的本土文化。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本地的景点、建筑、服饰、特色小吃甚至戏剧等,让学生对每一个讲授对象都有直观的、清晰的、深刻的认识和记忆。在实训教学上要加强与旅游景点、旅游企业的联系,建立紧密合作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到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景点或风景区实训体验[3]。
3.1.2 校本教材实用化
各地不同的旅游景点和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也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可能。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旅游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在编写组成员里面应吸收当地旅游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在编写旅游英语实训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以当地旅游产品为依托,以本土文化为主线,以旅游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开发思路,以满足涉外旅游人才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英语教材的渴求。
3.1.3 教师培养复合化
高职旅游英语是属于专门用途语言,需要在实训教学中将英语、旅游知识与技能、本土文化三者融会贯通,这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可以从涉外旅行社或涉外高级酒店中引进既具有良好的旅游从业经历,又具有专业英语背景的人员。二是加强校内教师培训。要积极为校内教师创造条件,开展高水平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鼓励他们有计划分批次到当地各级各类旅行社的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和专业实践,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聘请资深的旅游从业人员对专职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或是聘请他们来校兼职,与校内专职教师相互配合,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3.2.1 认知见习
在实训教学前,教师应有目的地安排和组织学生到当地旅游景点参观,聘请有丰富讲解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旅游从业人员来担任导游,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优美的本土旅游文化的同时,也对旅行社、酒店管理、餐饮服务等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4]。
3.2.2 实训准备
在实训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内容,让他们了解当地自然和社会文化特点,掌握其历史发展脉络。旅游英语涉及的专有名词范围广、难度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所涉及的专有名词、惯用表达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实训讲解过程中能流利、准确地向国外游客表达地方文化所蕴含的内涵。比如涉外导游工作,按照入境情况不同,可分解为以下几种场景:机场或车站接团、酒店入住退房、旅游行程安排、典型景点讲解、突发事件处理、离程手续办理、送站等。并结合以能力为本位(CBE)的教学理论、ESP理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情景模拟的环境中反复训练接团、带团、送团等涉外导游整个过程,为校外实训做好知识储备。在实训课开始前,教师还要联系好景点,准备好导游装备,如小喇叭或胸麦、导游证、录象设备、仿真的团旗等器材[5]。
3.2.3 校外实训
定期组织学生到旅游景点、涉外酒店、旅游社等实习基地开展实训。如在餐饮服务项目中,师生可以在涉外酒店或小吃街等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英语对话练习。学生分组扮演服务员和客人,由服务员先向客人用英语介绍当地的饮食习惯、各种美食、特色小吃以及土特产品,并按照客人的要求完成订位、点餐、结账等整个服务过程[6]。在涉外旅游项目中,可以选取当地著名景点,由学生扮演导游和游客进行实地训练。按照制定好的行程路线,“导游”带着“游客”用流利的英语对各景点的人文风情、历史渊源进行讲解,整个游览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设计特殊任务,比如国外游客走丢,或询问某些景点碑文石雕的文化寓意等,以此来提升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地方文化的熟悉程度。通过校外实训不仅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景点的旅游知识及相关的业务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演练实训中细心体验地方文化的无声浸润,了解本地的发展历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4 实训评价
在实训考核中引入立体化的评价,从实训的态度、方法、过程和效果四个维度全面评价学生,重视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特别是实训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7]。在成绩考核中加大本土文化所占的比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掌握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能熟练解决涉外旅游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对参与涉外地区旅游行程线路开发,地区旅游活动营销,地区企业形象推广等活动的学生将给予额外加分。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英语实训教学改革,加大对地方文化内涵的挖掘力度,创新旅游英语实训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涉外旅游人才。
[1]周梅芝.旅游英语实训课中融入本土文化特色初探——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J].校园英语,2012(9):43—45.
[2]杨晓红.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化与本省旅游英语教学的融合[J].职教研究,2013(2):23—25.
[3]张笑薇.四川本土文化与本省旅游英语专科教学的结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107—109.
[4]陈思羽.利用校园旅游资源开展《现场导游》实训课程教学之初探——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3):110—112.
[5]蒋瑜秀.高职高专英语导游情境实训教学浅析——以新疆国际大巴扎旅游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3):59—61.
[6]吴莹莹.旅游英语本土化职业化教学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1):105—106.
[7]刘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