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医学教学方法”课程的教改经验

2015-12-17 00:57郑翔,彭谨,周雪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医学教学方法”课程的教改经验

郑翔,彭谨,周雪

(四川大学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摘要:“医学教学方法”是一门培养基础医学本科生教学能力的课程。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是“医学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的亮点,本课程也在不断适应和转变。根据近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在教学内容选择、采用讨论教学形式、课程成绩的过程中评定以及根据教学反馈改进教学等方面总结了自己的经验。

关键词:医学教学方法;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教改经验

收稿日期:2015-06-27

作者简介:郑翔(1981-),男(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基础医学实习培训、教学方法和组织胚胎学等部分专业课教学工作。E-mail:embryology@126.com

中图分类号:G642

DOI:10.13555/j.cnki.c.m.e.2015.05.031

Reform Experience of the Medical Teaching Methods

Course under the Mode of Inquiry Small Class Teaching

ZHENG Xiang, PENG Jin, ZHOU Xue

(West China College of Preclinical Medicin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Medical Teaching Methods is a basic medical undergraduate courese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ability. Currently, inquiry small class teaching mode is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and this course is also constantly adapting and changing.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reform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eir experience in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on, adoption of discuss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of students.

Key Words:medical teaching methods; inquiry small class teaching; reform experience

基础医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研究和教学技能的医学人才[1]。当前基础医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中,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已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1-3],而教学能力训练尚为薄弱环节。国内招收基

础医学本科专业的211、985工程高校中,仅有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开设了针对基础医学师资培养的教学方法课程。基础医学本科阶段开展教学训练,不仅是学科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表达技巧的好方法。通过教学训练,学生的教学相关能力获得提升,积累了从事教学培训工作的经验和自信,从而使医学生兼具师范生的基本教学素养。我校从2002年起,在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第3学年开设“医学教学方

[3]陆璟.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26-28.

[4]孙伟,张彦通.自我决定理论领域中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J].江苏高教,2012(5):92-94.

[5]袁维新.学生质疑精神的缺失与重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2(10):67-70.

[6]林振松.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22.

[7]万发.合作学习的价值及其实现[J].教学与管理,2014(27):7-9.

[8]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5-47.

(编辑:张梦华)

法”课程。前两年以介绍现代教学技术为主,后来转变为介绍教学理论为主,穿插课堂教学的模拟演练。随着小班化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大课讲授逐步让位于小班讨论,教学目标更加注重能力提高而非知识积累[4-6]。因此“医学教学方法”课程必须做出适应和调整。为此,我们采用讨论课形式,训练学生适应探究式学习,并在熟悉教学原理的同时,逐步掌握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方法。经过改革,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更高,教学反馈及时准确,学生普遍认为组织和表达能力有显著提高。

1 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本校开设医学教学方法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基础医学本科生的教学素养,包括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根据这一目标,以及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我们选择6个方面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即:医学教学的发展和特点,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大课讲授方法及其科学原理,教学微格训练,讨论课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实验课的准备和教学。各内容版块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重点要求如表1。

表1 “医学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根据基础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对本课程的32学时限制,结合上述教学内容,我们先后对比了每周2学时共16周(传统进度)和每周4学时共8周的进度模式。根据学生反馈意见(本文未显示该数据),每次4学时的进度安排,更适合提高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效果。改进后的教学进度如表2。鉴于国内高校教学的实际条件[9-10],考虑到提高学生教学讲解能力的需要,大课讲授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仍然占据一半课时。学生对讨论课教学法的领会和掌握将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完成。

表2 改进后“医学教学方法”的进度安排(每次课4学时)

2 转变课堂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是从过去大课讲授和演讲实训截然分开的形式,经多年实践逐步改进转变而来的。2004年刚加入课堂教学演练内容时,上半学期进行讲课演练,下半学期请一些专业课教师介绍教学经验、教学研究进展等。学生反馈最突出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先实训后介绍经验,感觉不到能力提升;二是下半学期有的专题讲座内容与教学技能无关,学生希望更系统化地学习教学的原理与方法。2012年起,关于教学原理和方法的大课讲授被提前到上半学期。学生在下半学期的讲课演练中,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和改进讲课技巧。随着同期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蓬勃开展,讨论式教学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我们采用讨论和讲课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在每周2学时、共16周的进度基础上,先布置主题让学生用1次课讨论,接下来1周的课讲授相关知识要点。这样,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既锻炼了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容易理解讲授的知识。经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我们一致认为每周2学时太短,被迫把讨论和演练的实践活动,与教师的知识讲解割裂开,师生互动有限。2015年进度安排进一步改进(见表2),并申请使用容量为40人(我校基础医学专业人数每届为30-40人,为高校小班化上限[11-12])、座位环形排列的专用讨论课教室,完全采用探究式讨论教学的形式。将教学知识点分解到各个讨论主题中,教师在讨论进程中主要起引导和辅助总结的作用。反馈信息显示,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原有问题均得到解决。经过调整,医学教学方法课程在教育功能和自身示范方面,全面适应了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改革要求。

3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评价

在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评定应以过程考核为主,方可客观公正。我们制定了一套讨论课评分的规则,并经过备课演练和最近两年教学实践的检验,逐步修改完善(表3)。评分规则的主要思想是:突出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强调信息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兼顾专业知识的准确性。第1次课即告知学生详细的课堂评分规则,并在首次讨论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应性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评分规则,实时记录学生的发言、讨论和试讲情况,形成每次课的分数;期末取平均分作为学生课程总成绩的90%。布置写1500字左右的学习心得作业,占期末总分的10%。该规则操作性良好,并在鼓励优秀学生发挥和锻炼的同时,兼顾了部分不善表达的学生参与锻炼的机会。实践证明,评分规则得到学生认可,并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课堂气氛积极、有序。

表3 医学教学方法讨论课评分规则

补充规则:①主讲人不能参与自己所讲主题的正式讨论发言;②分组讨论的发言,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其发言内容评分(*标记)也同时计算给组内其他学生;③每次课分数最高的学生得分换算为100分,其余学生按比例折算。(注:“±”表示可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加分或扣分。)

4 以课程目标和学生反馈为中心不断改进

作为一门教授教学方法的课程,“医学教学方法”本身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改革形势和培养需求。在培养基础医学本科生的教学素养这一基本目标下,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对知识的组织与表达的训练成为核心任务。在完成这些核心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教育理念,怎样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有效交流,怎样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建立自信,是关系到教学成效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至少一半依靠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我们近年的历次关键改进和调整,都主要参考了学生的意见,力求使学生能感受到能力的提升。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基本教学内容,参考学生反馈优化教学方法,是确保课程不断改进完善的重要经验。

5 结语

“医学教学方法”是培养基础医学专业学生教学基本功的一门特色课程。虽然当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已不能直接留校任教,使课程最初开设时确定的一项基本功能----师资力量培养不复存在,但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仍未变化。经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实用技巧,对今后从事教学或者其他专业性工作大有裨益。作为一门性质特殊的课程,“医学教学方法”必须跟上时代发展和改革的要求。我们根据课程目标确定了必要的教学内容和相应要求,并以学生的反馈信息为依据,大幅调整改进了课程的教学形式和进度安排。改革后,“医学教学方法”课程全面适应了当前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在技能教育和自身示范方面保持了先进性。随着教育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今后还将继续紧跟形势,严加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天元. 对基础医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12):1097-1098, 1116.

[2]鲁映青, 孙利军, 丁悦娜, 等. 基础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3):49-51.

[3]文继舫, 秦晓群, 舒衡平, 等. 基础医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与成效[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12):74-76.

[4]朱君.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13(19):58-59.

[5]王朋朋, 杨晓冬, 李伟, 等. 高校小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4):96-97.

[6]杨中枢. 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 教育研究,2012(4):103-107.

[7]郑翔, 方定志. 医学本科生大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J]. 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4):255-258.

[8]胡伯坚. 教学技能微格训练设计谈隅[J]. 景德镇学院学报,1995(1):7-12.

[9]吕军莉. 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1):161-164.

[10]李宏敏. 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大学教育科学, 2009(2):32-36.

[11]王宗谦, 闵睿, 李艳浓. 大班PBL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估的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11):97-98.

[12]田晨光, 冯常炜, 黄壮士, 等. 小班化教学的课程编排及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4):58-59.

(编辑:张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