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媛媛
[摘要]问题意识对历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应踊跃提出质疑,而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教学活动。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浅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问题意识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03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大量的新型人才,教师应冲破原有教学框架的束缚,牢牢坚守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切实增强其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现实意义
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若向学生硬性灌输理论知识,只会削弱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会很理想。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因知识积累有限而存在大量疑问。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既能提升学习效率、学习质量,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二、当前初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一是缺少发现问题意识。 目前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地位,主要跟着教师的节奏来学习,几乎很少能发现问题,也不会主动质疑。
二是缺少质疑问题的勇气。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只要紧追教师便可收获高分的错误想法。因此,学生相对被动,不愿意自主思考和提问。另外,即便内心存在质疑,但因担心被同学取笑,害怕受到老师批评,很多学生也不会提出问题。
三是缺少表现的机会。因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片面关注学生的成绩,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模式,学生基本没有表现和质疑的机会,进而制约了他们问题意识的增强。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开展历史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只有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才能慢慢构建知识框架,不断提出疑问,形成问题意识并使其逐步发展。由此可知,初中历史教学应围绕学生合理开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讲解《丝绸之路》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葡萄和核桃来引入本节内容,让学生思考其原产地,并探讨与西汉的西域存在何种关联,以此来制造认知冲突,再通过阅读和梳理历史基础知识,不断生成新的疑问。最后让学生依托疑问,结合课本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借助集体力量有效解决各种学习问题和形成新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二是创设踊跃提问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若想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则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首先,历史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摒弃落后的教育理念,通过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探索,来培养和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其次,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学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课堂教学,使其有效发挥主动性,进而让学生从自身层面着手发现与提出问题。教师应科学评价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踊跃质疑、主动发现问题,使其处于融洽、自由、积极的学习环境中。
三是认真讲解提问方法,增强提问技能。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可知,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不清楚怎样表达疑问的问题,无法正确而有效地提问。对于这一问题,历史教师应参照学生的基本特点,认真讲解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准确、规范表达个人观点。首先,历史教师可借助素材分析,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来提炼问题。历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独特性,历史事件通常由不同的因素组成,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托要素之间的内部关联,寻找并提出问题。其次,可以比对社会热点新闻和历史事件,明确异同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主要为已经发生且客观存在的事件,但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将其与社会新闻建立关联,能够帮助学生更接近历史,全面认识历史事件,找到问题。最后,对于某一问题若无法从正面进行提问,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反面着手,进而让学生大胆质疑,及时提出困惑。
四是重建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决定着学生的行为。因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则应重视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能够勇于挑战教师权威,大胆提出质疑。
学生的问题意识状况直接影响历史教学的开展情况,决定着历史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应掌握学生当前的问题意识现状,全面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升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覃福善.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4(23).
[2]陆迎春.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31).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