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的PICC置管方式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2015-12-16 13:08吴俊梅周兴梅
护理学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冲管置管危重症

吴俊梅,周兴梅,朱 瀛,邢 红,方 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室,上海 200080)

※基础护理

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的PICC置管方式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吴俊梅,周兴梅,朱 瀛,邢 红,方 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室,上海 200080)

目的评价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式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ICU接受床旁PICC置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15分的危重症患者512例,以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采用传统置管方式265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以2012年12月—2013年12月247例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方式,比较2组不同置管方式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21.9%,观察组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1)。结论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的置管方式可以减少危重症患者PICC置管的导管异位发生率。

B超;脉冲冲管;PICC;导管异位

危重症患者使用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管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可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肘窝静脉导入导管且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静脉穿刺技术[2],是目前危重患者抢救及大手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治疗手段[3],能充分满足ICU患者静脉输液的需要,在ICU中有了广泛的应用[4]。传统置管方式因危重症患者意识障碍、血液循环不稳定等因素,无法自主实现下颌贴近肩部,致导管置管后向颈内静脉异位。现在临床采用B超引导技术置管方式成熟,桡动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采用B超引导技术后,对血管损伤小,置管成功率高[5]。陈莎等研究[6-8]证明PICC置管过程中采用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法可提高PICC导管异位判断正确率,从而提高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本院将2种技术相结合应用于ICU患者PICC置管,通过比较2种不同PICC置管方式,即传统法和B超引导技术与脉冲冲管相结合方式,观察异位发生率,探寻适合危重症患者的置管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本院ICU接受床旁局部麻醉下PICC置管危重症患者512例,排除置管侧肢体有外伤史、手术史、放疗史,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GROSHONGPICC导管,型号 4 Fr,导管长度60cm,管腔容积0.33mL。以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使用传统法置管患者26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70例,女性95例;年龄18~91岁,平均54.64岁;神经系统重症患者185例,胸腹部重症患者47例,呼吸道重症患者18例,血液病重症15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 15~37分,平均 21.34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使用B超引导技术结合脉冲冲管方式置管患者24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69例,女性78例;年龄21~86岁,平均55.66岁;神经系统重症患者161例,胸腹部重症患者58例,呼吸道重症患者22例,血液病重症6例;APACHEII评分15~45分,平均21.84分。本课题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研究前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情危重程度、穿刺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置管方法

1.2.1 对照组 置管前准备:签署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书,获得理解与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安置合适体位,可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助手协助患者将穿刺侧上肢外展90°。操作者测量置管深度: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穿刺方法: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使用3 M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套件,按常规置管前3根酒精棉棒,3根医用消毒葡萄糖酸洗必泰棉棒消毒,待干。静脉穿刺成功,置入导管20cm时,助手协助患者向穿刺侧转动头部,下颌紧贴肩膀或按压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夹角处,继续送管至预测长度。修剪导管,连接接头,抽回血,脉压冲管,接肝素帽,脉冲封管,距穿刺点0.5cm处应用固定翼,防止导管在穿刺点处来回移动,体外导管留置7cm,思乐扣固定,贴膜覆盖导管,胶布固定。

1.2.2 观察组 置管前准备及导管修剪与固定同对照组。穿刺方法上2组有所区别,即B超引导技术静脉穿刺成功,置入导管20cm时,助手协助将B超探头(本科室有2种:美国巴德Site~Rite*5超声仪及探头;美国索诺声公司M-Turbo&S Series超声仪,HFL38探头)放置在颈内静脉体表处(即下颌角与锁骨中线的交点),轻压探头使颈内静脉变扁平,操作者一边用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冲管,一边缓慢送管至预测长度,助手协助放松B超探头,与操作者共同判断导管有无误入颈内静脉,如有,及时调整。

1.3 观察指标 穿刺后0.5 h内常规拍摄胸部X线,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操作者根据胸部X线结果以导管尖端未到达胸椎体5下至8上为异位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265例,发生导管异位58例(21.9%),其中贵要静脉置管200例,发生异位25例(12.5%),正中静脉置管59例,发生异位29例(49.2%),头静脉置管6例,发生异位4例(66.7%);观察组患者247例,发生导管异位6例(2.4%),其中贵要静脉置管191例,发生异位4例(2.1%),正中静脉置管53例,发生异位1例(1.9%),头静脉置管3例,发生异位1例(33.3%)。2组患者导管尖端异位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91,P=0.001)。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组247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结合脉冲冲管置管方式,B超探头压扁同侧颈内静脉,操作者在置管后即刻判断有无颈内静脉异位,继而采用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法送管,PICC导管借助液体冲击力,导管缓慢顺着血管到达上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导管异位发生例数6例(2.4%),较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式明显降低了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本研究中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58例(21.9%),因无法在置管后第一时间判断导管尖端有否向颈内静脉异位,均依靠胸部X线摄片进行判断,护士重新调整导管的频次增加,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潜在感染风险。

4 小结

危重症患者意识障碍、经口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或气管切开,传统置管方式难以将PICC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X线定位标准:T5下至T8上位置),采用B超引导与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冲管方式相结合,制定标准化危重患者PICC置管流程,操作者与协助者共同配合,降低PICC导管置管尖端异位发生率,提高危重症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本研究局限性:本研究观察组247例患者,导管异位6例,尖端位置均在锁骨端反折,未进一步探讨其原因。下一步研究将在置管过程中引入心电技术,进一步提高置管成功率。

[1]卞雅萍.22例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维护[J].医学信息,2011,24(3):1397-1398.

[2]尹华华.深静脉置管的运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1999,14(5):290-291.

[3]陈伟芬,朱 华,赵秀英,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不同静脉输液途径的选择与血管保护的关系[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05-107.

[4]Pittiruti M,Brutti A,Celentano D,et al.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Power-injectable PICCs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J].Crit Care,2012 16(1):21-22.

[5]唐运香,胡君娥,龚 兰.组建PICC补救小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3B):38-40.

[6]陈 莎,闻 曲,鲍爱琴,等.超声引导下 PICC置管术中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判断颈内静脉异位[J].护理学杂志,2012,27(7):59-60.

[7]刘赵梅,韩 圆,陈林敏,等.经验分享法在PICC置管术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11):181-183.

[8]朱利波.PICC置管术失败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77-78.

R47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24.058

2015-06-1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基金项目(Jyh1208)

吴俊梅(1974-),女,上海人,大专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

吴艳妮]

猜你喜欢
冲管置管危重症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持续空气阻隔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静脉输液冲管液量与时间对冲管效果的影响
两种护理干预对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