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铁蛋白检测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

2015-12-16 06:26:10龚卫平吴辉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期
关键词:铁蛋白进展硬化

龚卫平,吴辉丽

(永州市中心医院干部科,湖南425000)

血清铁蛋白检测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

龚卫平,吴辉丽

(永州市中心医院干部科,湖南425000)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干部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发病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加重者35例作为PIS组,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进展或有缓解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7天血清铁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PIS组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铁蛋白水平的增高,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风险呈上升趋势(χ2=23.00,P<0.01)。结论 铁蛋白水平的增高可能促进了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

铁蛋白质类; 急性病; 脑缺血; 卒中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一般是指脑卒中发病后,虽经临床积极正确的干预治疗,但神经功能缺损仍呈渐进性或阶梯式加重[1]。目前关于PIS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国内大多数学者将发病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者,定义为PIS。有关于PIS的危险因素及促进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一些学者提出高铁蛋白在脑动脉粥样硬化、PIS过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PIS患者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并与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进展或有缓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铁蛋白对PIS的意义,为临床PIS患者的诊治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永州市中心医院老干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自发病至入院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定义PIS的标准,将发病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加重者归为PIS组,以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增加2分或以上者被认为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共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13±18.56)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0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3例,高脂血症27例。对照组即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进展或有缓解者,共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38±16.2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42例,糖尿病20例,冠心病19例,高脂血症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患有重大肝肾或心功能衰竭、肿瘤、血液疾病、严重感染、外科手术、创伤史者;发病48 h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者;24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恢复,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第1、3、7天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采用放免法测定铁蛋白。血清铁蛋白正常值为(21.8~274.66)μg/L,高于274.66μg/L为异常。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线性趋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铁蛋白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IS组患者第1、3、7天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IS组患者铁蛋白水平第3天达高峰,第7天下降,且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铁蛋白水平比较(±s,μg/L)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铁蛋白水平比较(±s,μ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与同组第1天比较,bP<0.01。

组别n 铁蛋白水平第1天 第3天 第7天PIS组对照组268.29±73.13a203.30±65.42 35 50 313.45±72.08ab227.53±60.51 226.07±68.52ab187.63±59.74

2.2 铁蛋白与PIS危险程度关系比较 PIS组第3天铁蛋白水平增高26例,正常9例;对照组增高13例,正常37例。经线性趋势,χ2检验显示,随着第3天铁蛋白水平增高,PIS的风险程度呈上升趋势(χ2=23.00,P<0.01)。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血清铁蛋白是PIS的促进因素,这与目前部分研究结果相吻合,但最近一项荟萃分析却表明,高铁蛋白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相关[3],与本研究结果不符合,更有一项动物实验性研究认为,高铁蛋白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减轻,是脑卒中的保护性因素[4],这与本研究结果相悖。但本研究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发现,随着铁蛋白水平增高,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风险越大。

血清铁蛋白是体内铁的重要贮存形式,也是一种在氧自由基形成过程中的参与蛋白。近年来有关铁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较多,铁蛋白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加重时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高血清铁蛋白可能促使高血压发生,高铁蛋白被认为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且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强的危险因子之一;同样一项来自于意大利人群的研究也认为具有铁蛋白增高的个体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Millan等[5]的研究也显示,高铁蛋白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同时也有研究认为铁蛋白与心肌梗死无明显相关,但这些都不能否定铁蛋白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近来,关于铁蛋白对脑血管疾病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其意见尚存在分歧。Wolff等[6]研究认为体内的储存铁增高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促进脑卒中的进展,但却认为铁蛋白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无明显独立相关关系,其主要通过加快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促进血管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被认为铁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具有叠加作用,同时,该研究尚认为这种联系与性别相关,认为高血清铁蛋白在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尚有研究认为,血清铁蛋白水平检测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以及预测脑梗死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7];也有研究显示铁蛋白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升高,在PIS患者中尤为明显[8]。

血清铁蛋白代表了细胞铁储存量,从而提示脑内梗死区铁含量,在脑组织中,大多数非血红铁都是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在,存在于小胶质细胞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较复杂,其中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认为最为常见的、可干预的原因;目前高铁蛋白促进卒中进展的机制尚不确定,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表现如下:(1)血清铁蛋白增高时,大脑皮层和皮层下铁含量增高,产生铁超载,无氧代谢产生大量还原型辅酶,使三价铁离子转变为二价铁离子,后者从铁蛋白中脱位下来,形成活性铁,产生细胞毒性作用[9];(2)催化脂质过氧化,加快内皮细胞损伤,使血小板活化,从而促使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10];(3)产生羟自由基,启动和加速自由基组织损伤和DNA裂解变性,从而加重脑梗死的进程;(4)铁超载可促进谷氨酸释放,使血中谷氨酸堆积,从而加大脑细胞损伤,促进卒中进展;(5)高铁蛋白可减少血液输出,从而加重脑细胞缺血、缺氧,出现脑水肿加重,进一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进展[11];(6)铁蛋白对神经细胞的直接损伤,超负荷的铁离子可转变为高度反应性铁、高铁离子,导致溶酶体膜和线粒体膜损伤,从而加重细胞毒性;(7)有专家认为,增加的铁蛋白可能通过减少游离铁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从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只是在脑损伤后几小时起作用,此后则可能表现出神经毒性作用[12];(8)从细胞分子层面分析,铁超载可破坏血-脑屏脊液障,可造成细胞内环境紊乱,从而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损伤,促进缺血性脑卒中进展。

综上所述,血清铁蛋白水平越高,卒中进展的可能性越大,存在线性相关。但本研究未能对患者性别进行区分,有待于进一步进行大型数据分析。目前,铁蛋白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尚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研究发现高铁蛋白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确定,从而作者认为铁蛋白作为一种临床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进展和预后具有预测作用,如果这个观点得到其他研究的进一步证实,那么可以使用铁螯合剂以减轻高铁蛋白对脑神经功能的损伤,从而为PIS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杨弘文,聂亚雄,杨平生,等.进展性脑卒中与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4):341-343.

[2]Dávalos A,Castillo J,Marrugat J,etal.Body iron storesand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logy,2000,54(8):1568-1574.

[3]Ascherio A,Rimm EB,Giovannucci E,et al.Blood donations and risk of coronaryheartdisease inmen[J].Circulation,2001,103(1):52-57.

[4]Kirk EA,Heinecke JW,LeBoeufRC.Ironoverload diminishesatherosclerosis in apoE-deficientmice[J].JClin Invest,2001,107(12):1545-1553.

[5]Millan M,Sobrino T,CastellanosM,etal.Increased body iron stores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outcomeafter thrombolytic treatment in acute stroke[J]. Stroke,2007,38(1):90-95.

[6]Wolff B,Völzke H,Lüdemann J,etal.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serum ferritin levels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the study of health in Pomerania(SHIP)[J].Stroke,2004,35(2):453-457.

[7]高素玲,刘国荣,陈瑞英,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71-172. [8]董贯中,恽文伟,高萍,等.脑梗死早期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3):225-226.

[9]Dávalos A,Castillo J,Marrugat J,etal.Body iron storesand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logy,2000,54(8):1568-1574.

[10]Carbonell T,Rama R.Iron,oxidative stressand early neurologicaldeterioration in ischemic stroke[J].CurrMed Chem,2007,14(8):857-874.

[11]KontosHA.Oxygen radicals in cerebral ischemia:the2001Willis lecture[J]. Stroke,2001,32(11):2712-2716.

[12]SánchezM,Villa M,Ingelmo M,etal.Population screening for hemochromatosis:a study in 5370 Spanish blood donors[J].JHepatol,2003,38(6):745-75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1.031

B

1009-5519(2015)01-0084-03

2014-09-17)

龚卫平(1982-),男,湖南永州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诊疗工作;E-mail:wuhuili-2004@126.com。

猜你喜欢
铁蛋白进展硬化
铁蛋白:疫苗设计新平台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32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新型天然纳米载体——豆科植物铁蛋白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乳中的乳铁蛋白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河南科技(2014年22期)2014-02-27 14: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