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新型口译课程构建

2015-12-16 14:11孙雁冰马浩原
关键词:口译技能生态

孙雁冰,马浩原

(1.江苏开放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210036;2.南京财经大学 教务处,江苏 南京210023)

美国学者沃勒于1932年在《教育社会学》中曾提出“课堂生态学”概念。教育生态学作为术语被正式提出是在1976年的《公共教育》一书中,由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提出的。之后,英国学者艾格尔斯顿及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等都为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着重研究教育生态学在新型口译课程构建中的应用。

一、教育生态学对新型口译课程构建的启示

教育生态观的普遍观点认为,教育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许多因素既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外语课堂是一种典型的教育情境,同时,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类似,它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等特征,也存在物流、能流和信息流。因此,教育生态学的方法论可为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崭新的思维方式和更加精确的描述和分析。了解并运用它的一些基本原理将有助于外语教学的理念更新和效率提高。[1]同时,互联网技术目前在高等教育中日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方法和手段,高等教育网络化和信息化必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当然,互联网、信息化等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也同样重大。

口译的课堂同其他的课堂一样,也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所组成,其中,教师、学生为生态的主体组成部分,各自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课堂生态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个生态环境中,三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完全以自我意识为发展,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同围绕“学习”这个核心任务构成一个有效的生态系统。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各要素之间能够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多样有序的生态课堂,则可称之为完整的课堂生态系统。相应地,这样的口译课堂也可被称为有效的新型课堂。

二、口译课程及其要实现的生态功能

口译的即时性很强,信息的表达和接受几乎同时发生。口译技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集听、说、读、写、译于一身的语言交际活动。口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口译重内容而轻形式。[2]

口译的特点决定了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口译的特点对教学进行设计。《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下简称《大纲》)中对口译课程的要求:“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等技巧,以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大纲》中明确了口译的教学目标,即,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口译技能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口译授课过程中除了重点强调语言的交际特点及基本的语言技能知识的传授以外,还要把握好教学对象的特点,选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其学习目标是紧密相连的。目标过高,学生则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有沮丧感和自卑感,反而影响学业的进步。[3]

口译课程的构建,应明确口译教学遵循的原则:(1)技能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理论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4]技能性原则关注口译基本技能的训练;实践性原则是对技能性原则的补充和发展;理论性原则对于技能性和实践性训练具备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而阶段性原则告诉我们,口译课程也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

成功的口译课程需要完成如下的生态功能:(1)文化中介与信息传递的功能;(2)学生技能加工与知识建构的功能;(3)学生口译水平促进与任务驱动的功能。

三、将教育生态学应用于口译课程构建

(一)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目前的高等教育拥有丰富的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素材。所以,在口译课程教学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善课内和课外的教学活动,发掘有用的、最新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来和学生分享,而不再是局限于传统课堂的板书与课本。

但是,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让网络、计算机简单替代传统教学手段。电脑、网络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够很好地完成口译课程生态化这一特点,但若使其取代知识传授这一特点则会本末倒置。

(二)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由于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口译人才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口译授课教师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思维,更新知识结构,根据教学需要不断调整相应的授课内容。

口译教学中,要想构建平衡的课堂生态,教师必须关注不同文化冲击对学生接受知识的影响,即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摄入和补充。但也要注意,必须避免这个环节知识的低水平重复,否则,口译课堂的生态平衡必然会被打乱。

总之,为实现口译课堂的生态平衡,教师务必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补充,关注授课内容的整体思路,避免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和应传授的技能过于陈旧,或是呈现分散、不连贯的状态。

(三)突破传统的课堂模式

课堂是课程构建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生态课程的课堂应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化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的新型课堂。

课堂生态是教育生态环境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探讨研究课堂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开展:一是以教育为中心,结合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单个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二是以某个学校、某一教育层次或类型为中轴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它反映了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三是以人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的自然、社会和精神因素组成的系统,还要研究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内在的环境因素。[5]

为优化口译课程的整体生态,应当突破传统课堂模式,使教学生态中的因子能够得到平稳、良性发展。在课堂生态中,应突出并强调学生是这一生态系统中首先应当考虑的因子。教师、教学材料、多媒体等辅助技术应当通过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来为之服务。所以,构建一种优化的课堂模式对于口译课程的有效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具备平衡生态系统的课堂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个性,从而具备一定的特色。平衡的生态课堂也应当是立体化的,立体化的课堂才是直观的、有效的课堂。当然,平衡的生态课堂最重要的一点应当具备一定的互动性,即交互式。交互的英文是interactive,这也就意味着在课堂上师生要进行互动,并且是有效的互动,不能让课堂上师生互动成为摆设或是没有互动。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注意课堂上的示范作用。这包括教师的示范、典型案例的示范、学生的示范,任何一种示范都能够给学生以一定的启示。比如,口译现场的视频资料就是很好的案例示范材料,通过观摩资料,可以让学生对基本的口译流程有所了解,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模式。

(四)课内课外知识的摄入要平衡

目前一般英语专业的口译课程安排为每周2~4学时,总体学时为72~144学时。可以说,课时量与课程的重要性之间不成正比。作为一门必修的、实用的专业课,课堂内知识的摄入必须充足,否则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教师在关注学生课内知识摄入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外的补充摄入。教师可通过现场口译指导,带领学生亲临口译现场,感受现场口译的实际氛围和实际环节,或是引导学生参与陪同翻译,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口译实践或是志愿者活动中去。

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参与到学生口译课程的课堂外知识的摄入过程。例如,通过开设网上第二课堂、专题微博、QQ群、微信等现代化沟通交流方式,全面指导学生在课外的口译学习,从而平衡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摄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传达口译工作的一些最新动态,交流近期口译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口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

四、结语

口译课程教师在构建一个口译课程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给予师生互动以足够的重视;二是要切实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三是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构建中的应用。在构建口译生态课堂中教师应当关注教学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等技术改进教学手段,丰富课程的构建模式,使其具备多样性及层次感,注重细节教学,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从而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增加本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

[1]秦晨.外语课堂的教育生态学解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84.

[2]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20.

[3]李学兵.英语口译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选择[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76-80.

[4]仲伟合.口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5-7,31.

[5]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2-20.

猜你喜欢
口译技能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劳动技能up up!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拼技能,享丰收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