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铁军,郭兴众,黄 凯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地方工科院校设计类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实例研究
朱铁军,郭兴众,黄凯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以安徽工程大学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举办的设计类特色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教育项目为例,深入分析该项目在设计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同时也总结项目当前人才培养成果,为地方工科院校设计类中外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国际化;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实例研究
1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的现状
1.1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国家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指导和引领下,展现出愈来愈开放的姿态,并在多个领域深度践行着.中外合作办学由于其办学形式的灵活性、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教学体系的交叉性、教育环境的融合性以及教育管理的多元化,近年来已经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有力补充地位跃升为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有2056个,其中涉及中国高校近600所,国外高校400多所,国家和地区33个,涉及在校的中国学生近55万人次.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适应国际竞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性当前已成为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正是基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根本,为国家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源源不断地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1.2问题研究
(1)项目结构布局需要进一步科学有效整合.该设计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并已实施的安徽工程大学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2014年9月开始招生.此前该校并没有实际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项目运行模式和布局建构虽然经过了多轮调研和论证分析,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出入,且该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部分环节中引入了诸如慕课课程的推介之类相关创新机制,故其整体构架和实施路径有待检验及整合.
(2)国际教育资源引入力度仍需不断加大.该项目在国际资源引入方面实现了多元化和有效针对性,但相较于沿海省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言,其国际教育资源的引入力度仍较为薄弱,且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性来说,学生对设计前沿和设计时尚的接触面仍需不断拓展.
(3)缺少有效的项目自我评估体系.设计有效的统一评估体系是保障质量的核心手段.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通知》依据其确立的各项评估指标对相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了评估并公布了评估结果,以评判该机构或项目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成效.安徽工程大学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刚实施且没有先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自我评估体系.
(4)设计个性拓展类课程和自主创新类课程有待创新.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设计个性的拓展和设计创新力的养成,国际化的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更需要在这一方面进行强化.目前,该项目虽在课程体系上融合了较多的国际化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但偏重于设计个性拓展类的课程、自主创新类的课程、设计团队协作训练式的课程、设计创作灵感激发式及头脑风暴类的专向课程有待创新实践.
(5)深层次细节性学生成长成才配套保障机制仍需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进程以及管理方式均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能否在国内顺利完成各项既定目标,成功赴海外留学以及在海外期间能否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并最终历练成为优秀的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离不开完善的跟踪式的配套保障机制和支撑体系.该项目虽然在课程体系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就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方案与办法,但在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实时发展动向掌控与目标偏离纠正等深层次细节性配套保障机制的建设方面仍较为欠缺.
2人才培养经验分析与对策建议
2.1培养模式框架
在人才培养构架上,项目模式主张造就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了解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应数字化时代设计需求并集传统设计技能和现代数字传媒应用技术为一身的专门化人才,一方面通过国内教育提升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理解能力并开展当代设计思维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海外学习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最新成就和发展信息,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习得.在具体的操作模式中,该项目坚持以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观为导向.质量建设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新阶段的鲜明主题,着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并强化教学质量过程控制;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主线,造就学生各项素质技能的全面发展;以深度引进融合优质国际资源、特色性配置教学课程体系为抓手,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国际化学习氛围;以国际化的标准培育师资为手段,实现教学水平与办学能力的有力提升;以打造国际设计文化的多元化交流平台和实践基地以及拓展学生国际化的升学与就业渠道为途径,全力拓展学生未来发展空间和能力塑造环境,最终通过该项目的中外合作办学有力促进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同时,深入推动艺术设计类学科专业建设,进而为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2.2经验分析
(1)符合学校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历经八十载的积淀,安徽工程大学已经形成了以工为主,理、文、管、经、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多个学科和专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而且已经形成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始终把开放办学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针,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国际化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内的更加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社会适应能力,坚持走强化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社会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2)课程体系设置特色.项目以“2+2”为办学形式,即前两年学生在安徽工程大学学习第一阶段课程,课程由合作项目教育教学计划中双方共同认定,修满规定的学分且英语水平符合条件的学生,于第三年进入布里奇波特大学学习第二阶段课程.在前两年的培养计划中,该项目引进的外方课程占全部课程比例的64.58%;引进的专业核心课程占该项目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87.50%;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时数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专业核心教学时数的比例接近90%.
构建符合艺术类专业特色和实际的国际应用型课程体系是艺术类专业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艺术类专业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构建出集通识教育、语言技能、综合素养、专业知识、实践实训等模块的科学有效的国际应用型课程体系.为此,在培养计划的拟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力主构架集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式块、实践教育平台、综合教育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教学体系.其中,通识教育平台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语言技能(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体育;学科专业教育平台包括设计基础、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模式块包括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各层次的专题课程;实践教育平台分为基础教育实践训练和专业教育实践训练,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生产劳动、摄影技能、设计服务、广告公关、商务实践和专业论坛等;综合教育更是融合了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丰富教育活动的交流平台.此外,项目还突出艺术学、设计学和文化产业管理等多学科融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设计理解能力、设计整合能力、设计实现能力为目的,形成了跨国教育、学研结合、产学结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和学科交叉的鲜明特色.
(3)引入优质资源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的人才.该项目从最初的设置构建,到密切的对接沟通,再到运行实施,都将引入优质国际资源作为项目运作的核心因素,而且尤其注重其多样性和针对性.引入的多样性除了融合国内外课程体系外,还包括在国外教育理念的借鉴、国外原版教材的引入、美方师资的聘请、国际慕课课程的推介以及国际化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全方位多层面的引进吸纳.
教育资源的“优质”是相对于具体的举办机构和项目而言的,评判标准不是唯一的、绝对的.事实上,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各不相同.学校的办学定位、管理的模式、生源的质量、教师的水平能力、学科专业的差异以及项目的办学形式、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不同都影响着对优质资源的理解、评估、吸纳与最终最大化效用的发挥.针对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性质,该项目在联系论证之初,即有针对性地对接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高、办学性质与专业定位都十分贴近的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该校前身是耶鲁大学分校,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针对设计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属性,布里奇波特大学同样以其设计类专业为办学特色,且经过美国国家艺术与设计学院协会认证,办学实力雄厚;针对视觉传设计专业定位,该校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及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取视觉传设计领域最新发展动态的渠道畅通且多样.此外,该校地理位置优越,距美国金融经济中心和时尚设计之都纽约仅1小时车程,无论是其专业师资队伍还是其他专业资源均能密切融通美国及至世界的设计前沿,而且也为该项目学生在美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专业实践和设计交流的广阔平台与最佳舞台.
(4)注重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在该项目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课程需要用外语开展教学,强调专业课程用双语讲授,而教材则一般采用项目配套的全英文原版教材.除了项目专门聘请的外籍教师外,本校的师资力量仍是项目实施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而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又具备国际化的专业素养与外语语言技能的教师队伍,则成为项目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控制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对此,项目所在学院以学校和学院拥有的境外合作资源与联系渠道为依托,以中外合作项目为平台,多渠道举措并行、点面结合式地打造项目国际化师资队伍.一是大力支持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外出访学进修,尤其是境外高校,项目实施一年来,共计有10余位专业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进修;二是实行培育与引入的双轨机制,积极引入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目前该学院已经聚集了一批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并承担着具体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三是借助项目平台,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达成项目协议,美方在负责提供该项目所需数量的具有资质和经验的美方教师来校授课以及协助学校落实该项目要求的实习环节的教学之外,每年还承担安徽工程大学专业教师的赴美培训任务,现已开展了三期教师培训和一期管理干部培训,培训收效显著;四是在校设立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和教师工作室,现该学院设有安徽工程大学与韩国世宗大学设计艺术研究基地和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教师工作室,使得该项目师生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基于国际平台的交流与合作.
(5)打造国际设计文化的多元化交流平台和实践基地.该项目立足于地方工科院校设计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深化人才创新体系建设和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国际设计文化的多元化交流平台、实践基地和创新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一是深化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境外合作资源,并大力拓展新渠道.目前,该项目借助校方与美国、韩国、泰国、台湾等地已经开展的以及正在不断拓展中的艺术交流、学术研讨、游学营地、文化体验和实习实训等各类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感受和领略国外多元设计文化、实践交流的同时,也有利于其提前适应国外学习生活环境和培养沟通合作与独立自主的能力;二是利用学院设立的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和教师工作室,为项目学生提供国际教学与科研平台;三是积极举办境外高校的设计展演与文艺汇演,以促进学生设计灵感的多元碰撞和迸发以及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2015年6月,由该项目所在学院承办的联合海峡两岸十余所高校参与的大型高校学生设计作品联展在芜湖市国家级广告产业园成功举行.本次展览为海内外高校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以实现充分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的目标,实现新的设计跨越,通过本次展览,不仅有利于开拓学术视野,融合多元化的创作理念,而且还将为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成果的创新与转换提供一次机遇,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四是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用型的专业,培养的也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10].故项目所在学院全方位拓展实践基地并形成覆盖人才培养全程的实践体系,以全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安徽工程大学现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艺术学院设有多个教学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拥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并充分利用紧邻校园的芜湖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的优势条件,在校内开创了艺术设计校企合作科研平台,为师生的产学研紧密结合搭建了新平台.
2.3对策建议
(1)实时掌控项目运行进程,及时调整项目布局结构.为有效应对原先设定的计划方案、结构布局与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偏差,该项目应正式建立实时监控运行机制,通过多维度交叉式网络化的实时管理体系,结合日常教学、课余活动、考核评估、外界反馈和社会反响,来实时掌控项目运行进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有效保障项目结构布局体系最优化和效率最大化.
(2)引入社会力量深化拓展国际优质资源,优化配置和适时调配教育资源.一方面针对地方工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优势,充分利用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联系和引入优质的国际资源,共同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同时优化配置、适时调配教育资源,如在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或素质训练课程中可实施“小班化”授课或小组式辅助教学,通过师生小范围的深度交互,在培养其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内容、形式和方法,发挥教育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最大利用率.
(3)尽快建立完善的项目自我评估体系.教育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评估机制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国际资源的导向性利用,同时通过政府监管推动办学者的自律以及带动社会力量的监督,从而逐步形成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文件要求以各办学单位的自我评估为主,在自我评估基础上,以随机抽查等方式组织实地考察评估.因此,利用该项目正处于实施运作的初期阶段,应尽快严格对照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确定的各级指标,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估体系,并采取定期评估的方式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整改不足、促进提高,在实现自身办学能力提升和专业特色彰显的同时,更有助于优质人才的养成、办学声誉的提高和项目影响力的扩大.此外,项目的合作方也应建立自我控制和评估的长效机制,并提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和优良的内在质量评估体系,从而以确保高质量的教育教学[11].
(4)设计创新课程内容与形式,以自我革新的影响力带动学生创新力的提升.为了更好地促进设计类人才培养中创新能力的习得,可以创造性地在课程内容与形式上予以创新,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理解力、学习兴趣点以及创新能力的可塑性等为基本点,适当并有针对性地开设部分创新课程或者在已有课程中设置创新环节,不设定任何既有的课程目标,完全由学生自主商议设定并自主完成学习,中间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并设立以创新为要求的考核任务,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创新欲和课堂教学的主导欲,从而彻底生成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和创新设计的无尽念想,并在以学生为主导的创新课程中塑造和培养其“软实力”,即人才自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12].
(5)深层次考量并出台人性化、科学有效的学生发展跟踪式配套保障机制.针对项目布局结构的运作动态需要全程掌控,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人才培养的进程更需要密切关注,要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完善保障支撑体系,全方位构筑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13].为更好地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和学习心理的实时状态,建议一方面实行由学生全程参与的双方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的教学实施规程、联合教学督导委员会和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14];另一方面引入学生潜在学习危机预警机制、师生约谈制度、学习及心理问题预约辅导制度、定期开展学习成效和问题解决经验分享型主题活动、学生学习及各类活动实时数据信息分析反馈机制等密切跟踪式的配套保障机制,以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以科学有效的机制体系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结论
当前,实施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安徽工程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本科教育项目积极落实国家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围绕国家政策目标导向和地方经济需求,构建出符合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设计类专业发展实际的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多维度强化质量建设、多样性引进融合优质国际资源、特色性配置教学课程体系、全力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以及创设国际设计文化的多元化交流平台和实践基地等方面为地方工科院校设计类中外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文凌.我国已成世界最大跨境教育资源国家.中国青年报,2015-05-09(2).
[2]薛小强.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法、意义和价值.职业教育研究,2008(3):56-57.
[3]宗平.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江苏高教,2015(1):76-78.
[4]林金辉,刘梦今.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教育研究,2013(10):72-78.
[5]朱铁军,叶贵霞.艺术类专业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研究.蚌埠学院学报,2013,2(1):111-114.
[6]辜娇峰,陈红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长沙大学学报,2007,21(3):125-126.
[7]鄢晓.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因素和基本原则.江苏高教,2014(1):120-122,155.
[8]张宗登,张红颖,刘志.论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设计,2014(1):155-156.
[9]朱琳,谢仲望.“聚变·2015海峡两岸高校毕业设计作品联展”成功开幕[DB/OL].http://www.ahpu.edu.cn/s/1/t/173/f2/06/info61958.htm,2015-06-09.
[10] 牛亚南.中外合作办学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艺术科技,2014(3):374,381.
[11] C C Zhou.Analysis of Three Framework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for Running Schools.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2009,42(4):97-107.
[12] 杜立文,戴维.提升应用性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软实力”的策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83-86.
[13] 董晓梅.地方工科院校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4):72-75.
[14] 宗平.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江苏高教,2015(1):76-78.
A case study on talents cultivation of design-oriented sino-foreign joint-program in local universities of technology
ZHU Tie-jun,GUO Xing-zhong,HUANG Kai
(College of Arts,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The paper,taking the joint-program on the major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betwee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hina) and the university of Bridgeport (USA) for instance,elaborates on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s in carrying out the joint-program,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ize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refernces to the other local universities of technology in conductiong the cultivation of Sino-foreign joint-program design talents.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 of technology;internationalzation;design-oriented major;talents cultivation;Sino-foreign joint-program;case study
文章编号:1672-2477(2015)06-0082-05
收稿日期:2015-05-0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教育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3JYXM103);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教育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JYXM276);安徽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教研基金资助项目(2014JYXM43)
作者简介:朱铁军(1979-),男,浙江湖州人,副教授,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