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
(1.安徽工程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0;
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述评
李海涛1,2
(1.安徽工程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 芜湖241000;
2.湖北师范学院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围绕近代安徽矿业史,学术界在铜官山矿案、安徽著名矿企史、帝国主义掠夺安徽矿产资源史和区域矿业史的研究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也存在研究范式缺乏、深度较浅、视角较窄、盲区较多、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推动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选择、资料建设和机构设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关键词:近代;安徽;矿业史
安徽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世纪末,已发现矿种90多种,其中,煤、铁、铜、硫、石灰岩、明矾石等矿的探明储量依次居全国同类矿种的第6、第5、第5、第2、第6及第2位.安徽矿业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徽矿业历史悠久,远在夏商时期安徽先民就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但直至近代,伴随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安徽矿业才开始实现现代化转型.近代安徽矿业在安徽数千年矿业发展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一方面,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作业方式在近代安徽矿业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奠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矿业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当今安徽矿业经济发展的始源.研究近代安徽矿业史,对于全面把握安徽矿业经济历史,促进安徽矿业经济发展与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近代安徽矿业史的研究现状
1.1对铜官山矿案的研究
铜官山矿案是清末我国人民收回矿权运动的重要事件.1904年6月,清外务部赋予英商铜官山矿开采权,成为帝国主义势力攫取安徽矿业权之滥觞.长期以来,围绕此次矿案的产生原因、发展经过以及相关群体的作用,学术界展开了深入研究.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于中就撰文论述了英国对铜官山矿的侵略活动和安徽各界力争废约的过程.何玉畴分析了安徽绅商资产阶级在收回铜官山矿权过程中的表现,认为他们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意志,但采取的斗争是软弱的、不够坚决的.此外,李恩涵、沈寂也在20世纪70、80年代对铜官山矿案的交涉经过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些论著立论的基本观点是揭露英帝国主义在铜官山矿的侵略行径,同时,阐述清政府的懦弱无能和安徽民众的奋起抗争.
近年,铜官山矿案研究重新受到一些学人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此次矿案进行了深入解读,对清政府在矿案交涉中的立场和行为不再持简单批评态度.黄玫分析了清政府在铜官山矿案中采取的策略,认为清政府在矿案交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李超以清末安徽绅士收回铜官山矿的实践为例,指出该案的交涉过程反映了地方绅权和皇权的进一步分离.黄飞等从清政府矿务政策的转变角度审视铜官山矿案,认为清政府用矿业立法和机构建设来维护国家利益,其矿务机制在交涉过程中不断完善.马智豪[10]借助铜官山矿案交涉,分析了清末士绅群体与清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
1.2对著名矿业企业的研究
学界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发表了众多学术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对著名矿业企业史的综合研究,也有对企业发展中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社会影响的专题研究.
《淮南煤矿简史》[11]对淮南煤矿发展历史展开了全面介绍.《民办淮南煤矿研究(1928~1937)》[12]侧重于分析淮南煤矿的企业性质,关注其现代化管理战略和手段,认为这与该矿在1928~1937年间的经营成功有十分密切关系.谭备战[13]将淮南煤矿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国营煤矿事业成功经营的典型,阐述了建设委员会对淮南煤矿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分析了淮南煤矿建设的巨大成就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张卫东[14-16]分别撰文叙述了淮南路矿股份有限公司、大通煤矿和淮北烈山煤矿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演变,分析了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郑国良[17]、田胜[18]各自撰文论述了近代安徽第一家新式矿业企业——池州煤矿的发展历史,论述了池州煤矿失败的原因.马陵合[19]对民国年间倪氏家族经营益华铁矿公司的坎坷历程作了较为详细地梳理.
在专题研究方面,研究的视角较为多样化.王树槐[20]分析了张静江对淮南煤矿创建、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马陵合[21]通过梳理裕繁铁矿公司借用日债的过程,指出债务纠纷不断成为安徽近代铁矿业发展中的重要特点,也制约了安徽借助资源优势发展实业的进程.从煤炭资源开发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角度,薛毅[22]、李松[23]等分别刊文探讨了煤炭工业对淮南城市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3关于列强掠夺安徽矿产资源的研究
安徽因襟江带河的有利水运条件,其矿产资源开发长期以来备受外界瞩目.帝国主义列强对安徽矿产资源的疯狂掠夺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冯之[24]叙述了20世纪初英、日对宣城煤矿和日本对安徽铁矿掠夺的相关史实.毕长春[25]等罗列大量数字,叙述了抗战时期日军对安徽矿产资源,尤其是煤、铁矿藏资源的劫掠行为.陶立明[26]以日军对淮南煤矿的掠夺为例,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以及对华工的非人性残暴行径.孙功[27]专题论述了日伪经营管理淮南煤矿的史实,归纳出其管理具有垄断性、掠夺性和残酷性特征.周乾[28]介绍了近代日本对铜官山矿长达30年的觊觎和掠夺.这些成果,以大量史实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近代安徽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侵略行径.
1.4以区域矿业为对象的整体研究
台湾学者谢国兴[29]考察了近代安徽煤铁的开采与产量,着重分析了资金、技术、经营环境和市场等影响安徽矿业发展的重大因素,认为安徽煤铁业直到1937年,完全停留在原料生产阶段.王鹤鸣[30]认为安徽煤铁矿业在清末、一战期间和1920年代出现了“三起三落”的过程,安徽近代矿业没有出现连续发展势头,受制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诸多原因.其在《安徽近代经济轨迹》一书中,以该文的脉络为基础,搜集整理了大量近代安徽矿业史资料[31].郑国良[32]辩证地分析了倪嗣冲在近代安徽矿业的活动,认为他凭借自己的特权,大量投资安徽矿业,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将安徽矿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鲁燕冰[33]梳理了民国时期安徽矿业史的若干史实.马智豪[34]划分了近代安徽矿业发展的四个阶段,认为“取得不小的成绩,也有着深刻的教训”.王红丽[35]等探讨了淮南铁路对巢湖流域矿业兴起的作用,认为该铁路促进了巢湖流域矿产品近代贸易体系的形成,但因社会动乱致使铁路运输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加上铁路支线缺失等原因,近代巢湖流域矿业发展态势欠佳.李海涛[36]论述了近代安徽庐江矾矿业的制度环境、生产规模以及社会影响力,同时,分析了其未能充分发展及实现生产方式近代化转型的原因.
2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截至目前,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取得较大成绩,集中表现为:
第一,对近代安徽部分代表性矿种的开发史,以及著名矿业企业、矿业人物和涉矿事件的相关史实,都有较为详实可靠的记述.通过现有成果,近代安徽矿业史中的若干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得到厘清.第二,部分成果的研究视角值得学习借鉴,指引了近代安徽矿业史未来研究的大方向.矿业是一个综合经济开发领域,这不仅缘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需要多重因素共同配合,还因为矿业开发活动除了经济价值,还包含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目前,部分研究成果围绕矿业活动,有的关注社会阶层关系变动,有的讨论城市化进程,还有的关注区域经济发展,这些研究视角值得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继承发扬.但是,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表现为范式缺乏、深度较浅、视角较窄、盲区较多、力度不够等,尚不足以廓清近代安徽矿业史的活动全貌及其历史影响.
2.1研究缺乏普遍认可的统一范式
这一问题在中国矿业史研究中普遍存在,不仅仅局限于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何为矿业史,其研究范畴是什么,应该关注什么问题,可采取哪些研究方法,研究的目标是什么.对此类问题,学界并未展开深入讨论,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作指导,反映到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中,表现为现有成果的研究对象略显杂乱,缺乏构筑安徽矿业史研究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
2.2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缺乏一定深度
目前许多研究成果停留于梳理矿业活动的相关史实,对于活动发生的原因以及导致的结果等问题,尚缺乏深入探讨.譬如,铜官山矿案相关专题论文有近10篇,但学界对其历史影响的研究还有探讨空间.铜官山矿之出让可谓外资攫取安徽矿权之端始.经过旷日持久的交涉,该矿被成功赎回,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案在思想层面强化了安徽地方社会对外资进入安徽矿业的抵触心理,以至于在案件结束后,每当有外资拟涉足安徽矿业时,地方往往会以铜官山矿案为殷鉴,掀起一股猛烈的反对声浪.而资金缺乏一直是困扰近代安徽矿业发展的首要难题,从利用外资角度分析铜官山矿案的影响,有进一步讨论的价值.
2.3研究的视角不够宏阔
矿业的经济属性决定矿业史研究必须确立一个大视野,如此,方能准确解读和公正评价相关历史活动.现有成果大多关注单个矿企和涉矿事件,以大视野为基础,整体考察近代安徽矿业发展环境、生产要素和历史影响的成果尚十分缺乏,这必然会影响历史认识的深度.矿业经济的发展受制于思想、制度、技术、市场、资源等多重因素.在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中,对以上重要因素的考察鲜见专题研究成果.这些问题如果未能很好研究,那么对历史的认知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有学者认为资金缺乏是导致近代安徽矿业衰败之重要原因,此结论不无道理.但是,安徽矿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却并未提及,这一问题是安徽地方社会和政府思想守旧、制度缺失所导致.对这些问题如果缺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史学研究的借鉴意义恐难以得到完整体现.
2.4研究的盲区较多
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足以描述近代安徽矿业史的全部内容,其中的盲区还有很多.除了上文所述关于矿业发展环境、生产要素和历史影响等内容应加强研究外,许多矿业开发活动的史实也未引起学人足够的重视.譬如,北洋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兴建的宣城水东煤矿、贵池馒头山和殷家汇煤矿,在当地大规模引进近代生产设备和交通运输方式,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挥了开风气之先的示范作用,然而,对这些矿业企业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再如,在著名矿业企业方面,学界对伴随铜官山矿案纠纷产生的泾铜矿务公司的研究也十分欠缺.通过解剖泾铜矿务公司经营失败的个案,能在思想、技术、资源等方面很好地揭示近代安徽矿业不能充分发展的原因.另外,对于抗战时期安徽矿业史,学界多从日本侵略者掠夺安徽矿产资源的角度展开论述.不过在抗战时期,安徽有数十县被国民政府控制,在这些区域,矿业生产情形如何,怎样经营管理,发挥什么作用,似乎也缺乏专门论著.凡此种种,均有待于学人作进一步的努力.
2.5研究的力度远远不够
在研究的组织机构方面,安徽有关部门亟应加强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建设.安徽作为矿业经济大省,矿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反映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安徽地区应有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从事矿业历史、矿业经济、矿业文化研究,为推动矿业经济发展、实现矿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基础的学术支撑.但据了解,安徽各大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似乎都未成立承担此学术职能的研究中心(所).没有专职的研究机构,就不易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也不可能针对安徽矿业史进行长期、有序、深入的理论研究.
3推进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的几点建议
为推动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取得更大成绩,针对上述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研究深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大批有志于安徽矿业史研究的学人付出更多的精力.除此以外,在以下领域还需要学界和有关部门作更大的努力.
3.1加强理论研究
理论方法是开展某项学术研究的基础和指针.缺乏基础理论,相关的研究成果必然显得杂乱无章,更无从总结经验教训和提炼规律,以实现学术研究指导实践的价值.推进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只有这样,该领域的研究才能走得更远.当然,这一任务目标需要中外有志于矿业史研究的学者共同努力.
3.2注意研究方法和目标取向
在这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除了技术层面的方法因人、因题而异外,在指导思想层面,未来的研究须将安徽近代矿业史与古代、现代矿业史结合起来,不应人为割裂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此外,应将矿业史的研究与当前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结合起来,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尽可能实现学术研究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方面,可参照兄弟省市的经验.譬如,中国矾矿主产地之一的浙江温州苍南县,近年会同浙江省有关部门,加强温州矾矿工业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成效卓著.日前,温州市政府正联合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开展调查研究,为温州矾矿矿业遗产申报世界遗产积极准备.拥有千年开发史的庐江县政府可以借鉴相关做法,在工业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方面进行尝试.再如,对曾经位列国内第二大铁矿企业的繁昌县裕繁铁矿公司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可以学习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经验,进行工业遗址旅游开发.所有这一切,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学术界亦应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3.3注重资料建设和历史遗存保护
实证研究是历史研究的突出特点.近代安徽矿业史研究面临的最棘手难题是资料零散,相关资料广泛分布于报刊杂志、报告集和档案文件中.面对芜杂零乱的资料,往往需研究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资料收集工作,严重影响学术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注重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资料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成熟的理论体系作支撑,同时兼顾历史实物和遗址的保存.由于矿业经济的特殊性,近代安徽许多地区(特别是交通较闭塞地区)经济社会的近代化转型均由矿业企业揭橥,这些矿业企业的历史遗存对当地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应当注意保护.
3.4成立专职研究机构
专职研究机构是确保学术研究规范有序展开的有力保障.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积极支持.有关高校应整合力量,积极参与.这些研究机构应以研究中心为载体,以人才培育为基础,以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推进安徽矿业史研究和服务安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为近代安徽矿业史乃至安徽矿业经济、文化的研究打造良好的学术平台.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中国矿床发现史·安徽卷.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2]陆勤毅.安徽文化精要丛书·安徽科学技术.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
[3]于中.英帝在安徽铜官山矿的侵略活动.史学月刊,1960(1):20-22.
[4]何玉畴.1905~1909年安徽绅商资产阶级在收回铜官山矿权斗争中的两面性.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60(Z1):12-18.
[5]李恩涵.晚清的收回矿权运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
[6]沈寂.清末收回铜官山利权运动//蔡尚思.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293-315.
[7]张玫.论清政府与铜官山矿案交涉.绥化学院学报,2011,31(1):61-63.
[8]李超.矿务危机与绅士的抉择——以安徽铜官山矿案为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115-117.
[9]黄飞,黄伟.清政府的矿务政策与中英铜官山矿务交涉.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65-70.
[10] 马智豪.中英铜官山矿权纠纷交涉研究.合肥:安徽大学,2014.
[11] 孔凯,周本柱.淮南煤矿简史(1909~1949).淮南:淮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2.
[12] 孙多忠.民办淮南煤矿研究(1928~1937).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1.
[13] 谭备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营煤矿事业经营的典型——以建设委员会与淮南煤矿为例的考察.安徽史学,2010(2):106-114.
[14] 张卫东,徐强.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1945~1949).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91-94.
[15] 张卫东.民国时期商办大通煤矿的经营管理探析(1912~1938).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5(6):36-39.
[16] 张卫东.近代淮北烈山煤矿发展述略.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34(6):49-52.
[17] 郑国良.池州煤矿与狮形洞铜矿的兴衰//张润霞.安徽重要历史事件丛书·经济史踪.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178-185.
[18] 田胜.近代池州煤矿的兴衰探析.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95-99.
[19] 马陵合.倪氏家族与皖南铁矿业//施立业,李良玉.安徽三大家族与近代中国实业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68-77.
[20] 王树槐.张人杰与淮南煤矿(1928~1937).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88(17):211-260.
[21] 马陵合.民国时期安徽裕繁公司与日本的债务纠纷.安徽史学,2010(5):93-100.
[22] 薛毅.试论煤炭工业对淮南城市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77-81.
[23] 李松,夏维奇.民国时期淮南城市近代化的动力及特点.历史教学问题,2012(3):78-83.
[24] 冯之.二十世纪帝国主义掠夺安徽矿山的概况//政协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商史迹.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12-17.
[25] 毕长春,汪平慕.日军对安徽矿产和粮食资源的掠夺.党史纵览,2005(7):10-13.
[26] 陶立明.论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掠夺——以淮南煤矿为例.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4):26-29.
[27] 孙功.日伪时期淮南煤矿的经营管理.安徽史学,2010(5):101-104.
[28] 周乾.20世纪前叶日本对铜官山矿的掠夺.江淮文史,2004(3):150-157.
[29] 谢国兴.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安徽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0.
[30] 王鹤鸣.安徽近代煤铁矿业三起三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14-22.
[31] 王鹤鸣,施立业.安徽近代经济轨迹.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
[32] 郑国良.倪嗣冲与安徽近代矿业.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97-99.
[33] 鲁燕冰.民国时期安徽矿业研究(1912~1945).合肥:安徽大学,2011.
[34] 马智豪.近代安徽矿业的发展.黑龙江史志,2014(3):293-295.
[35] 王红丽,陈恩虎.淮南铁路与巢湖流域近代矿业的兴起.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48-149.
[36] 李海涛.近代安徽庐江矾矿资源开发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4-21.
Review on the modern Anhui mining history study
LI Hai-tao1,2
(1.Colle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2.Research Center for Mining and Metallurgy Cultur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 China)
Abstract:Regarding the mining history of modern Anhui, in the field of Tongguanshan Mine Case,the history of mining enterprises, imperialist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and regional mining history,the academic circles has made relatively great progress,but a great deal of problems needs to be explored.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ining study of modern Anhui,academics need to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work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method selection,materials construc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
Key words:modern times;Anhui;the mining history
文章编号:1672-2477(2015)06-0077-05
收稿日期:2015-04-26
基金项目:安徽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重点基金资助项目(2013SQRW035ZD)
作者简介:李海涛(1982-),男,湖北大冶人,副教授,博士.
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