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
摘要: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校门,容易产生失落感等很多的心理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认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帮助大学新生主动融入大学生活,有利于大学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48-02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是指高校在新生入学前后,根据《高等教育法》、学校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旨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一系列工作。高校要统筹入学教育工作,合理安排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变化的环境并能迅速适应,从而使其实现角色转变和心理调适,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为全新的大学生活开启良好的序幕,进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扎实基础。
一、大学新生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理想的失望感。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不久,新鲜感逐步消失,逐渐会发现大学有很多地方不完善,与理想中的大学形成明显的反差,从而产生失望感。
2.对自身的自卑感。能考上大学的学生过去都是学习的优秀者,过去经常被学校、家人和亲人表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进入大学后,这些学生原有的优势将会遭到削弱,甚至不复存在。这种落差容易产生自我评价失调,产生自卑心理。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一样,消费能力差距很大,许多家庭经济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另外,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部分同学在高中时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没有特长,容易产生自卑感。
3.交往中的孤独感。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互助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高中时代,全身心投入在考大学的学习中,人际关系显得并不是很重要,没有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进入大学后,每个人都由“熟悉”走向“陌生”,并且大学新生生源地也不一样,每个人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而造成人际交往障碍,感到孤独压抑,甚至发生矛盾和冲突,因此相互交往过程中都需要一个“动荡”的磨合期。
4.目标上的空虚感。高中时期,每个人的目标都很明确,学习有方向,行动有规律,“三点一线”(教室、寝室和食堂),时刻都觉得很充实。大学时期,每个人的目标都很多元,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多,容易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松懈感,心理上呈现出无目的的状态,感到无所事事。还有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出现消极情绪。
二、大学生活的特点
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有以下显著特点:
1.学习要求的变化。(1)学习内容更为广泛。①必须完成学位要求的课程和学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完成规定的学分,既要学习专业课,又要学习公共课;既要学习理论课,又要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校内学习和锻炼,又要兼顾校外活动的适当参与。否则,就不能拿到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②学习提升素质类的内容。大学生毕业后必定走向社会,所以仅仅拿到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宽广的知识面,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这就需要大学新生要广泛参与各种学习和活动。③学会做人。要学会做一个品德高尚、心情愉悦和能够创造成功的人。④学会处事。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大学新生必须学会恰当地处事,要确立善为本的理念,要宽容,注意讲话的技巧。(2)评价标准多元化。对高中生的评价就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学习成绩,即分数,以分论成败,以分定英雄。对大学生的评价则就显得多元化了。①学习成绩好的是优秀学生,领导和组织能力强的是优秀学生,有特长和创新创造能力的也是优秀学生。②对大学生的评价是全方面的考核,既包括专业成绩又包括生活自理、社会活动的参与,更包括各种比赛获得的成绩,考核面是全部的大学生活,考核的点是方方面面的大学生活。(3)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①自主性特点。大学生活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增强主体意识,自主能动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功。②广泛性特点。学习的多层面、多角度,学习内容的多样性,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吸收知识。③探索性特点。在学习中提升创新意识并要参与初步的创造性活动。在学习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要试着去创新。④专业性特点。大学课程的开设和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学生的专业进行。
2.生活环境的变化。在生活和学习中需要注重学生自我管理,同时还要注重大学生活的竞争多元化。大学里学生之间的竞争是多元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竞争,还有体育、文艺活动、选班干部、入党、评优等方面的竞争。大学新生要学会竞争,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3.社会活动的变化。①社会活动多姿多彩。这是大学生活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大学新生要主动适应,主动参与,主动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锻炼组织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②社会活动形式多样。既有系内活动又有系外活动,既有校内活动又有校外活动,既有志愿服务活动又有社会兼职活动,既有专业活动又有文体活动。
三、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探讨
所谓适应性是指人们在新的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环境,顺应环境,利用环境,使自己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
1.引导大学新生提高独立生活能力。①要树立独立生活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进入大学就跨进了人生的新阶段,在起点上要独立思考,独立面对社会。②要学会生活。大学新生要主动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善于处理日常琐事,照顾自己,爱惜自己。③学会理财。大学新生要具备“理财”的观念,要对生活费等统筹考虑,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合理消费。④学会适应集体生活。要处理好和宿舍同学的关系,要尊重别人,要宽容,难得装糊涂。endprint
2.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新的学习理念。①引导大学新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引导他们准确定位,主动适应,能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②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创新学习要求大学新生求真务实;既要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更要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新生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
3.引导大学新生培养优良的学风。学风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①要勤奋。大学新生就是要勤动脑即勤思考,勤动嘴即勤表达,勤动手即勤实践,奋发有为,锲而不舍,永不懈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这个道理。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②要严谨,做到严肃、严格、严密。③要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④要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突破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
4.引导大学新生客观全面认识自我。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与高中差距很大,由单一的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到以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综合实力评优秀。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大学新生要适应这种评价,必须全面认识自己,包括兴趣、性格、爱好、特长、IQ(智商)、EQ(情商)、SQ(速商)。着就要求大学新生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正确看待差距,客观对待别人的优势。
5.引导大学新生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指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对大学新生来说,如何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成为进入大学的必修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是在与其他人做事情过程中,要始终建立和保持跟周围其他人的一种良好、互动、和谐的关系。这就要求大学新生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其他人,要正确对待同学之间出现的摩擦或冲突,要主动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此外,在人际关系中要团结,要坦诚,把握好交往的“度”。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建立互信的关系,寻求真正的友谊。
6.引导大学新生确定新的奋斗目标。马克思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定新的奋斗目标。①要努力学习,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要学习公共课知识;既要学习纵向知识,又要学好横向知识;既要注重课堂内和校内的学习,又要兼顾课堂外和校外的锻炼。②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③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既要处理好与一般同学的关系,又要处理好特殊同学的关系;既要处理好与本班和本系同学的关系,又要外班和本校同学的关系;既要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
[2]冯进,李佳国.大学生活导航[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63.
[3]冯进,李佳国.大学生活导航[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5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