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洁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化与改革,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确立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高职院校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综合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确立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举措。近年来,行动导向理念逐渐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当中,并且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其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达到学生预期学习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高职院校;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222-02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与我国普通的高等院校两者之间相似处过多,其中包括教学结构、教学体制、教学内容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其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体系的研究确立,而是更多的延续应用普通高校的教学体系,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近年来,行动导向理论逐渐应用到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研究确立当中,其将我国高职院校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并且推动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与进步。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体系构建
教学体系由多个方面组合而成,其中包括比较重要的院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安排以及院校的教学环境等,其中院校的教学理念是整个教学体系确立的中心点,不同的教学理念能够确立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特色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体系构建确立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将行动导向理念融入进去,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1]。
1.重视能力本位。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存在着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两者互相矛盾的问题,这也属于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确立的重点问题,主要是高职院校在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过多的出现了普通高等院校的缩影,并不具有自身高职院校的特点,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经济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在不同时期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两者教学目标的不同,导致社会对于两类院校人才的要求不同。通常情况下,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其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及科学性并没有过多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当中,逐渐适应了社会对其教学目的的要求,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只接受了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体系的确立以及教学内容当中并没有进行任何改变,这就造成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两者相矛盾。针对上述情况,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变,研究分析目前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并且根据这一要求逐渐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应的教学体系,使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两者保持同一步调,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与认可。
2.教师身份转换。教师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高职院校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同时要将教师的身份进行改变。传统的教师仅仅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授,更具有教授者的特点,但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单一化,其在充当不同角色的同时,起到不同的作用,以此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教师充当引导者,在此基础上还有示范者,同时还包括比较重要的评论家等[2]。引导者主要是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教授的过程中,摒除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知识讲解,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教师通过课堂故事以及课堂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及独立学习的行为。示范者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要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要融入学生的集体,率先进行动手操作为学生做示范。评论家主要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学习方面的不足,以此加以改善。同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角色转换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不同,教师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要更加充实完善自己,使自身去实践更多,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学生学习方式转换。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当中除了要求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还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换。传统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更依赖于教师,通常都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环境,但是目前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应用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进行转换,主要是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将传统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现在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知识,将传统的个人封闭式学习转变为现在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学习[3]。例如,教师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并不进行传统的教学,而是开展角色互换课堂。教师将所讲授学习的知识点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随即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备课。第二天每一个小组可以派请一位代表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课程讲授,或者小组全员用表演互动的方式进行课程讲授,授课结束后教师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讲课较好的小组教师予以鼓励,讲课一般的小组教师予以补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培养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并且适应团队协作,这都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4.课程体系转换。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与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有所不同,普通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加具有学术性。但是,考虑到经济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教学课程体系就要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更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转换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我国高职院校要想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转换就要将传统的学科性教学逐渐转变为项目性教学,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项目性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课本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将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以此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项目性教学的中心点主要是完成教师所指定的工作任务,学生以完成任务为整个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动手实践方法[4]。课程体系的转换在完成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评价标准转换。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确立中还有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即评价标准的转换。传统的评价标准多采用常模参照的方式,随着经济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要求逐渐增高,这种评价标准越来越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想达到科学、客观的评价,就要将传统的常模参照方式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标准参照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与传统方式有较大区别,更能适应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构建确立。标准参照方式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评价内容方面更注重的是学生对于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以及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人团队协作能力等。在评价测量方面,摒除传统的情景设定,更注重的是将某一种类的工作作为目标,选取其比较典型的一项任务,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同时,教师要对其适应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与测评。同时,在评价标准制定方面,将学生设定为某一岗位的工作人员,根据标准的职业能力对学生进行测评,这种方式更具科学性及客观性。
二、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思考
1.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对于人才模式的培养一直处于不断研究探索的局面,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接受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并没有实践教学模式,这就导致我国高职院校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难以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发展进步。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体系改革确立的过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此形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目标更贴近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要求,并且整个教学环境更具实践性,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同,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这种方式能够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以此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2.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我国高职院校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其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行动导向教学体系主要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摒除了学生传统的接受式、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而是将动手操作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及动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教师多开展讨论课堂,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思考中完成学习,使学习模式更具多样化,这种教学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
三、结语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我国高职院校进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确立,其更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进行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确立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并且对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提出了几点思考,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性与动手操作能力,这有利于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管小青,刘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基于从岗位能力到行动导向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64-67.
[2]蒋卫平.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成人教育,2011,(10):79-80.
[3]王华.基于行动导向构建《创业实务》课程教学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23-25.
[4]钟萍,廖志恒.以行动导向构建高职动漫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实践[J].青春岁月,2013,(22):317.
[5]孙振娟.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介质——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初探[J].魅力中国,2013,(2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