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性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

2015-12-15 08:04:41马海良张红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课程改革

马海良 张红艳

摘要:探讨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快速并熟练地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想顺利实施探讨性教学,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灵活运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是实施探讨性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探讨性教学;实施路径;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177-02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等因素,在为人们创造了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老式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的形式,且必修课几乎占据学生的全部时间,选修课则得不到重视。这样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了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家应更新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目前探讨性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所谓探讨性教学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知识储备等方面,提前设定好要进行探讨的主题,学生按照所设定的主题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的课程。探讨性教学改革的宗旨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问题,独立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明确“探讨性”课程的真正内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环节的顺利实施是探讨性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一、探讨式教学的总体要求

衡量探讨性课程成效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观察学生对于探讨主题的主动参与情况;(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考查学生看问题的角度的变化情况;(3)记录学生平时课堂内外的表现;(4)认真总结学生的观点陈述情况,并检查他们平时的学习笔记等;(5)在课程结束时设置灵活的与探讨主题有关的题目进行考察,但只占很小的比例;前四项要占大部分比例。这样的考查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他们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去学习,从而能够扎实地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竞争力。探讨性课程改革不但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就学生而言,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用纸和笔记录下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不再是靠做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硬背下每一种题型;而是需要理解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探讨主题要反复思考,跳出思维定式,提出新的问题并主动搜集相关资料,然后深入研究探讨主题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在课堂讨论中不但要认真聆听他人观点,还要主动参与讨论。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不再是课堂的唯一权威,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输者,而是探讨性课程的策划者和统筹者。尽管探讨性课程主要是围绕学生展开的,但实际上教师的任务更重了。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人兴趣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了探讨主题的制定,而主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参与程度,间接影响了课程的效果。因此,探讨性课程改革的成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与参与。

二、探讨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要提高国家竞争力,培养卓越、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从教育改革开始,进行探讨性课程改革是最重要的一环。一般说来,实施探讨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题海”战术及老式教学模式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学生们也已习惯于听教师传输所要学习的全部内容,不喜欢自己去探索,不愿提出新的观点,甚至会质疑自己的不同见解,更不敢去创新,墨守成规,这就大大阻碍了新鲜事物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想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是探讨性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若只是更新单方面的思想观念,那改革也不会取得太大成效。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认真准备教学环节,并在开课之初就和学生讲清楚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尽快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同时要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与教师的关系,清晰的定位自己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所扮演的角色。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探讨性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在探讨性课程中,教师不再在课堂上扮演主要角色,而是起到一个主题策划者和引领者的作用;相反,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宰。这也意味着学生在课程中取得成效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自身平时的努力程度,因此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必要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1919年,心理学家W.Mac Douqai & W.smith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速度有促进作用。学习态度好、认为学习有必要、喜欢学习的学生,成绩一直远胜于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另外,也有研究和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的耐受力与他们的学习态度也是密切相关的。遭遇挫折时,态度积极的学生会表现出不畏险阻、奋勇向前的精神,而态度消极的学生可能会丧失信心,萎靡不振。在探讨性课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资料,自己根据主题提出问题并寻找总结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期间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需要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去面对,因此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探讨性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此外,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讨论中,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探讨中,才能感受灵活使用自身已学的知识去探索未知领域的快乐与满足。

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推动力,学生只有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才会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无限的求知欲。在探讨性课程改革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课程内容,且在制定探讨主题时要多方位、全方面的考虑学生的能力与兴趣,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尽量考虑到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另外,在指定探讨主题时不应该在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继续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探讨,而是应该包含过去、现在、将来从未有过或是即将兴起的生活、学习、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并根据每一个学生设置不同的个性化主题。同时,尽量避免主题内容单调乏味或解决方法遥不可及,因为探讨主题若太无聊或难度太大,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以后就不会再主动参与了,这为后期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难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自然会主动去探索、去研究,所以真正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设定探讨主题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实验证明,能够激发学生期待的心理悬念的知识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而这些知识并不是他们一点也不懂或者是他们已经熟练掌握的,而是那些与他们过去的知识相关联的难度适中的内容。因此,探讨性课程在设定主题时既要与学生过去学习的知识相联系,又要注意推陈出新,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转变部分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灵活运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凭借其展现的生动活泼的图像、形状各异的文字,充分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有效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提出探讨主题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来进行讲解,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客观、深入的了解探讨主题,只有完全理解了主题内容,才能准确的搜集到相关资料,并有针对性的整合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的见解,同时也有利于自学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在交流讨论时,也要灵活运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因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可以创造集视、听、说于一体的多种感官效果,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帮助交流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有利于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4.设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目的是为了检验他们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而探讨性课程是一门开放性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堂效果很难进行量化考察,但如果没有好的测试方法,教师就很难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把握后期工作的开展方向。除此之外,传统的考察方式所获得的成绩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平时很用功的学生在考试时有可能因为紧张、生病或是其他原因没有发挥好,这样成绩就会偏低,但不能因此说明他们不够努力,所以说用一纸成绩来评价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的方式过于草率,有失公平,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升学压力,固化他们的定向思维,不利于他们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为此,要设计一个既能考察学生在探讨性课程中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消除测试带来的压力的考察方式是有一定难度的。

探讨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快速并熟练的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除他们的思想束缚,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讨性课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信息、技巧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者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在探讨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希望通过实施探讨式教学,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君.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美术课堂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2005,(1):34-36.

[2]戴继强,方在庆.德国科技与教育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课程改革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地理教育(2016年11期)2016-12-20 16:26:24
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2:55:56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8:51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之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