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与青少年性健康

2015-12-15 20:06廖芮王华平唐松源邓睿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0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人际关系青少年

廖芮 王华平 唐松源 邓睿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性教育工作作为国际社会优先关注的青少年教育领域之一,愈发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人类的“性”不仅是生理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的产物。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与人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并探讨青少年的性健康问题,为将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提出不同观察视角下的切实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社会文化;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05-04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简称ICPD)第一次明确指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有着明显区别于成年人的需要,应当被确定为优先关注的领域之一。由此力促的青少年性教育工作愈发受到各国各界的普遍关注。但对于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多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理念或模式。然而人类的“性”问题是广泛而复杂的。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很多国内外学者提出“性”不仅是生理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的产物。社会文化对青少年性健康及性教育方面的影响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国际计生联盟(简称IPPF)提出的综合性性教育(简称CSE)框架中,社会文化多样性和人际关系即是其七个主要构成部分中的两个重要元素[1]。下面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探讨社会文化及人际关系对青少年性健康及性教育的影响。

一、影响青少年性健康的社会文化因素

广义来说,文化是一个群体(国家、社区、家庭、同伴等)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2]。简单地说,文化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全部。同样,人类性行为无可避免地也受其影响。“性”作为一种社会产物,不是单纯的个人生理需求,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很多研究和实践阐释了个人的“性”经历并非简单的个人行为,其各个层面(如性心理、性关系、性行为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环境诸多方面的影响。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年龄段的人群,其性行为必然也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道德规范、价值观、宗教、信仰等的影响。以往相关的社会调查已表明,社会文化是青少年性健康行为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支配变量教育、媒体和同伴等对性健康行为的形成也有显著影响作用。

1.性文化观念的影响。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开展的众多研究揭示了一个现实,即不同社会文化环境或情境下形成的性文化及其观念(包括性道德观)对“性”(sexuality)的认识和解读也不同,进而产生的价值和行为取向也不同。例如:美国从形成、诞生的时候起,就具有较多的人道主义、民主观念和自由气质。美国人的性观念正是根植于这样的文化土壤。在这种内在文化的推动下,其五六十年代兴起的“性革命”直接起源于对性的科学研究。1974年,一项全美的调查发现,在不大于25岁的人口中,97%的男性和81%的女性有过婚前性行为。然而对于婚姻,大多数美国人的看法是“婚姻是严肃忠诚的,男女双方必须公平”。今天,美国人的性观念已经公开化和多元化,人们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看待离婚、同性恋、婚前性行为和有偿性服务等问题,公开讨论性的话题也十分正常。2012年美国“With One Voice”调查中有关“禁欲和提供性知识和服务对影响青少年性交和怀孕方面的重要性”的问题显示[3],无论成人还是青少年(12~19岁)都认为在性问题上,性道德(禁欲)比单纯狭义的性知识提供更重要。多数人认为二者的协同作用更有意义。日本的一些性文化观念也与其社会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如,日本人对谈论父母的性事不回避,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对父母的不敬,相反是对父母的崇拜。尼日利亚农村“Ngwa”的少男对性、性行为和性关系的观念深受当地“父权社会”文化的影响。“cult of the male”的观念体现在他们对性、性关系和性行为的认识、言论及行为取向或实践的方方面面[4]。相反,一项在后现代工业化的西方开展的有关少女在性和生殖方面的话语研究显示[5],少女关于“自我”的话语受到当前自由主义、女权文化等的影响。“能够提供自我成长或发展的机会”成为一些少女基本的价值导向,如:“经济独立自足与职业生涯对女性是必不可少的,而婚姻不具有确定的价值”;“‘为人父母是一种成长转变的经验”;“性是一种成长经历,是发展的里程碑”,或者把性经历看作所谓“大学准入要求”之一。很多研究已经探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性文化。即使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那些来源于史书中的话语对当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上或多或少的影响和控制端倪。如:宋代以来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防患于未然”……;对性与爱的关系、两性关系以及性别角色的规范等等的文化观念常常体现在这些传统文化思想中。中国传统道德观也深含有儒、道、佛教的理念。如:儒家有“天地万物,造端于夫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女为男用”的思想,“君子好逑”、“发乎情,止乎礼”的古训,道家房中术“合阴阳,延天命”的性养生思想,佛家的“随缘”思想等等[6]。一些传统性道德观中有“唯生殖目的的婚姻绝对主宰性”,排斥未成年人的任何性表现的思想。未成年人婚前性行为被视为“不知羞耻”,并受到谴责。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不难理解未婚青少年在获得性健康服务方面的重重文化障碍了。中国是儒家文化发源地。然而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儒家文化各种观念及价值观的影响也不相同。在亚洲三城市(河内、台北、上海)开展的一项有关儒家文化价值观对未婚青少年性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三地的儒家文化价值观发展有着各自独特的时代特征,其对青少年性及生殖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7]。以往已有很多研究探讨了青少年婚前性行为、人流及怀孕等危险性实践的社会影响因素。性文化观念在其中的作用已得到验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影响,性文化在当代中国也发生着变革。人们不再谈“性”色变,性的公开化和性研究的出现正改变着人们对性的看法和观念,各种“反传统”的性行为已经出现。然而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对全国14~17岁的总人口随机分层抽样调查了中国青少年的性爱观,却发现当代青少年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开放”。调查显示[8],相信“先有爱才有性”的人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其次是“爱与性可以同时有”。二者的比例达到90%左右。越是相信应该“先有爱后有性”的年轻人,发生性行为的越少。“少年们对爱情的崇拜与尊重实际在抑制着他们发生性行为。而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又是中庸而含蓄的,更多的是一种憧憬与猜想,还无法真的确立自己的立场。”可以看出,虽然传统文化观念对性的理解、传承及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等在影响青少年性观念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无形影子,但在传统道德和现代理念交汇的中国,少年们并没有认同“性解放”。爱情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判断性道德标准之一。台湾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对当今世界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伦理价值观也做出了反应和适应,并使之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兼容。如:更加尊重平等,或更加崇尚自由等。

2.宗教与信仰的影响。众所周知,观念和行为同样和信仰分不开。性道德标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宗教的教义、戒律和人们的信仰。至目前,美国大多数人仍是信仰有神论(基督教)为主,多数人的信仰深处自觉受到圣经约束。其道德价值观根基在宗教。国外有调查显示,85%~95%的青少年认为宗教在生活中非常重要;67%的青少年相信来世,50%的青少年至少每个月一次去教堂或是青年人的宗教俱乐部。大多数关于宗教和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宗教会抑制或影响青少年的某些风险行为,如吸烟、酗酒、吸食毒品或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人工流产等。有研究者认为,宗教大部分是通过家庭、同伴、网络等间接影响青少年,并通过社会控制、支持和价值观来塑造青少年的行为。例如:对居住在赛格达和匈牙利的初高中生的研究发现[9]:男生吸烟、酗酒和吸食大麻及女生吸食大麻与其宗教性有关,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参加学校俱乐部、足球俱乐部以及加入宗教群体将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研究发现,父母经常性地去教堂和参加宗教活动与孩子第一次性行为的延迟有关。据此认为宗教塑造了信教的父母对孩子养育行为,故宗教对个体的影响在其生命的初期就开始了。

3.“网上的一代”——网络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也包括了文化信息环境。很多研究都表明社会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大众媒介的推动作用,对青少年产生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早在2000年杜蕾斯全球性调查还显示中国年轻人主要的性知识30%来源于书籍、宣传单和杂志。然而当中国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再来看看赋予当下年轻人的新标签:“网上的一代”、“网络新人类”……。可以看到作为新兴技术代表的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在日益全球化的信息社会中,网络以其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让青少年凭着敏锐的感受能力,很快成为了网络信息的最大接收者①。

上述中国人大2010年开展的全国调查显示:仅在调查之前的一年之内,就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少男少女,曾经在网上搜索过关于性生活的文字或图像,而且有一半的少男与五分之二的少女真的在网上看过直接描写性生活的文字[10]。2012年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讨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41%的中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集中在网络,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社交网络和论坛等。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少年获得性信息的最普遍的来源。根据大量探讨网络对青少年性健康影响的研究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经验都不可否认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观念和行为都有明显影响。当然包含了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力,但绝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后者。网络上各种“性文化”、不同价值观的传播也冲击着传统的性观念、性道德和社会习俗的制约。有研究探讨了网络上的“性泛化”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上述2010年全国抽样调查还发现,有部分少男少女有过在网上讨论性生活细节以及性技巧的经历,且少女中的发生比例是少男的两倍多。少部分青少年(3%)有过在网上谈性、裸聊、一起自慰的行为。在少男中,12.4%的人用手机上网寻找性伴侣、性方面的广告[11]。毫无疑问,当代青少年所获取的性信息量已远远超越其父母的青少年时代,对这些每天呈爆炸式增长的网络信息还存在着如何判断和选择的问题。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同样的网络信息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可能不同,这在一些社会调查中已有所验证。正如潘绥铭教授所说,不能忽视不同个体在不同社会情境下发展的多样性[12]。据此,青少年的个体差异也可表现出其对网络上的性或色情信息的不同解读和主体建构。如一项欧美调查显示,女孩对青少年流行偶像Miley Cyrus在其专辑“名利场”封面上的情色造型表现出不同的理解和反映。不再是一味的消极模仿,而是具有批判和解构的主体意识[13]。这种现象在其他很多欧美和国内近年来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12,13]。

二、影响青少年性健康的人际关系因素

众所周知,各种社会关系是人际交往和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以往对青少年危险行为开展的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与家庭、学校和同伴的关系对青少年的行为会产生很大影响。与青少年性健康行为形成相关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主要有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及性人际关系(如健康或不健康的两性或同性间的性关系、恋爱关系、亲密关系,……),等等[1]。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课堂。许多研究发现,亲子间性相关问题的沟通与青少年的早期性行为推迟、避孕措施等性相关行为有正向关联,少数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上述2012年美国的调查显示[3],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年们(12~19岁)大部分都认为“对其最初性交的年龄迟早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这与前几年的调查结果相似。在乌干达Rakai区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14],家庭结构和父母的重要性与少女未来遭遇性胁迫的风险有关。而单亲(母亲)家庭结构却是这个相关性的保护因素。印度农村的一项定性研究显示[15],传统社会里单边交流(即“母亲—女儿”、“父亲—儿子”)性健康相关问题的家庭沟通方式还是目前印度社会的主流模式。研究者发现有很多性别相关态度和行为的社会规范支持并确保建立这样的交流方式。另外,很多研究也发现,父母对亲子交流的技巧越自信,交流时越感到舒适的父母与孩子交流性问题越多,和谐健康的家庭成员互动关系也对亲子沟通有积极作用。美国2012年调查显示[3],大部分调查对象都觉得“父母认为他们应该和他们的孩子谈论性,但往往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或何时开始。”上述的2012年全国调查中亦显示[12]:在少年的心目中,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管教方式是温和与民主的,已经占到55.3%-68.2%。可是,这种温和民主的相互关系,却并没有扩展到家内性教育的方面。父亲对儿子和女儿从来没有谈过性的话题的占到82.8%-85.8%。母亲对儿子也是这样,从来不谈的占到83.0%。可是还好,至少还有46.6%的母亲对女儿谈过性方面的话题。上述种种的研究发现都提示我们在青少年性相关知识的教育中父母强烈地影响着子女对性相关问题的决定和行为。很多调查显示,成长的环境和现在生活的地域以及同龄人的行为态度是很多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婚前性行为态度的首要因素。国内研究发现[16],青少年认为同龄人有性行为的比例越高,自身越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台湾的研究也显示[17],对朋友性行为的看法影响了青少年的性相关经验和态度,同伴压力与青少年发生婚前性行为强相关。很多研究发现青少年在获取一些平时家长和老师不告诉的事情,像性方面的知识,采取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与朋友交流[18]。在美国Toledo市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19],那些自报有多性伴的少女由于受到朋友圈支持和朋友性观念强化的感染,并没有太多受到“社会性别的双重标准”排斥女性拥有多性伴的影响。可见,最亲密的同伴圈中,朋友的态度和行为的群体规范影响了少女的性行为取向。还有研究发现对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也会受到同伴圈的影响。如新西兰的某调查[13]发现女孩(10~13岁)使用“Moshi Monster”和迪士尼的“Club Penguin”游戏和社交网站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由于大部分圈里的朋友都在使用这两个网站。

性的人际关系中有健康的和非健康的方面。例如:在相互尊重、交流、信任和诚实的条件下发生并维持的性关系;也有采取不友好或过激的行为发生的性关系,如暴力、强迫、侵犯、骚扰等等。有研究显示[16]性别与对异性提出性要求的态度为正相关,越是男性,越倾向于主动提出性要求或乐于接受性要求。反之女性对于异性提出性要求的态度则比较被动。可见由于存在社会性别的不平等,强势和弱势双方在“性”的方面的权力常常也是不平等的。例如由于男性往往在性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在大部分社会文化情境下的女性没有权力决定是否使用安全套、拒绝发生性关系、选择性行为方式……。人类的“性”除了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还涉及到伴侣的数量、发生性行为时的协调关系、关系的持续时间、性伴侣的社会地位等等。上述这些因素同样影响着青少年性健康行为的形成。

三、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1.注意社会文化的敏感性。①认识、理解并包容社会文化的多样性。结合社会文化的多样性视角来关注青少年性及性健康方面的问题。②考虑到青少年的个体差异及其在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中发展的多样可能性。应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设计教育和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不同方面的性知识应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教育或沟通。③重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教育手段。注意发挥其在青少年性教育中的正面影响力作用。

2.考虑人际关系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①培训师资和父母在性相关问题方面的知识、沟通技巧和文化敏感性。②培训并指导青少年发展人际交往技巧,帮助其走向成熟,并能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包括性人际关系)。③不要忽视同伴干预、社区团体干预(包括宗教团体)、价值干预及社区、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重要性。

注释:

①根据200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显示,10~29岁的年轻人群占整个网名群体的62.8%,即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约为2.12亿。

参考文献:

[1]IPPF Framework for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M/OL].[2014-01-05].Lundon:IPPF,2012.

[2]王志强.欧洲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文化理论发展[J].文化研究,2005,(8):74-77.

[3]Bill A. With One Voice 2012,Americas Adults and Teens Sound off About Teen Pregnancy,An Annual National Survey [M/OL].[2014-01-05].NCPTP,2012.

[4]C.Otutubikey Izugbata. Notions of sex,sexuality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adolescent boys in rural southeastern Nigeria[J].Sex Education,2004,(4):63-78.

[5]Lamanna M A.Living the Postmoder Dream:adolescent women's discourse on relationships,sexuality and reproduction[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1999,20(2):181-217.

[6]潘绥铭.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Gao Er Sh.,Zuo X.Y.,Wang L.et al.How Does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Influence AdolescentsSexual Behavior in Three Asian Cities?[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12,(50):S12–S17.

[8]潘绥铭.中国青少年:先有爱才有性——2010年青少年性爱观调查[J].健康管理,2011,2(10):90-3.

[9]Bettina F.Piko,Kevin M.Fitzpatrick.Substance use,religiosity,and other protective factors among Hungarian adolescents[J].Addictive Behaviors,2004,(29):1095-1107.

[10]潘绥铭.“性化”时代的中国少年[J].读写月报:新教育2013,(2):72-6.

[11]黄盈盈,潘绥铭.中国少男少女的爱与性——基于2010年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2,(07):55-61.

[12]潘绥铭.我国14~17岁青少年性教育效果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8):5-9.

[13]Jackson S. & Vares T.“sluts”:“Tween”girlsnegotiations of postfeminist sexual subjectivities in popular culture[J]. Sex Roles,2012,(66):736-745.

[14]Nanlesta A. P.,Saifuddin A.,Ronald H. G.,et al. Sexual Coercion Among Adolescent Women in Rakai,Uganda:Does Family Structure Matter?[J].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2012,28(6):1289-1313.

[15]Vincent G.R.,Asha B.S.,Denise B.,et al.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About Sex in Rural India:U.S.-India Collaboration to Prevent Adolescent HIV[J].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2012,22(6):788-800.

[16]杨潇.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17]Chiao C. & Yi C.C. Adolescent premarital sex and health outcomes among Taiwanese youth:perception of best friends sexual behavior and the contextual effect[J].AIDS Care,2011,23(9):1083-1092.

[18]王进鑫,沃文芝,程静,社会因素对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的影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5):81-86.

[19]Heidi Lyons. Identity,Peer Relationships,and Adolescent GirlsSexual Behavior: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Double Standard[J].Journal of Sex Research,2011,48(5):437-449.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人际关系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六曜与日本文化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