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洁,郭立玮
(1.南京市第二医院药剂科,江苏 南京 210003;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复方分离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
滁菊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主产于安徽滁州,为我国的道地药材之一[1],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2]。为储存和临床使用方便,滁菊多在采收后阴干、焙干或晒干后入药[3]。现代研究表明,滁菊中的挥发油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流感病毒等有明显的的抑制作用,其中的桉叶油素、龙脑、桉叶二烯酮明显高于其他菊花[4]。因此,笔者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滁菊鲜品与干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为该药材的干燥加工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Agilent 6890N597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Waters 515/2487高效液相色谱仪,乙腈为色谱纯(德国Merck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德国Merck公司),乙醚为分析纯(扬州三和化工有限公司),滁菊鲜品由滁州市滁菊研究所提供,经南京中医药大学生药学教研室吴启南教授鉴定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规定,滁菊干品由鲜品经60℃干燥2 h得到。
2.1 挥发油的提取 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5],取滁菊鲜品、干品各100 g,剪碎,置于3 000 mL圆底烧瓶中,并在瓶中加入少量沸石,加入1 200 mL蒸馏水浸泡2h,用挥发油提取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0 h,即得挥发油。
2.2 GC-MS分析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滁菊鲜品和干品的挥发油,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以乙醚为溶剂分别配成浓度0.1%的溶液,进GC-MS分析。
2.2.2 GC条件 石英毛细管柱HP-5MS;进样口温度:280℃,程序升温:60~130℃,4℃·min-1,130℃保持5 min,再以6℃·min-1的速度升温到280℃,280℃保留2 min。不分流进样。
2.2.3 MS条件 电轰击电离(EI)源,电离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50℃;四极杆温度160℃;扫描范围40~400 aum。
2.3 HPLC 分析
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滁菊鲜品7 g、干品碎花1 g(根据鲜品的含水量进行折算),加甲醇20 mL,超声提取30 min,滤过,取续滤液定容至10 mL量瓶中,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2.3.2 HPLC 条件 色谱柱:Hypersil ODS2(250 mm ×4.6 mm,5 μm),大连依利特公司;流动相:乙腈—甲醇—水(20∶40∶10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9 nm;柱温:30℃;进样量:5μL。
3.1 GC-MS结果分析 按“2.2”项下 GC-MS条件对滁菊鲜品和干品的挥发油分别进行测试,得到总离子流图,见图1,2;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进行MS扫描,所得MS图再通过计算机检索并与标准MS图相对照,从中鉴定出了鲜品与干品挥发油中的部分化合物,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6],结果见表1。
表1 滁菊鲜品与干品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对比结果
峰号 保留时间/min 分子式 中文名 鲜品质量分数/%干品质量分数/%37 33.469 C21 H36 O4 2,3- 羟丙基 -(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酯0.06—38 33.618 C17 H34 O 2 - 七癸酮 0.13 0.09 39 33.758 C17H32 O4二丁基壬二酸酯0.40 0.26 40 34.076 C17 H34 O2 14-甲基-十五酸甲酯0.08 0.10 41 34.871 C16H32 O2 正十六碳酸 4.35 8.63 42 36.680 C18 H34 O2 油酸 23.01 23.72 43 39.991 C21 H40 O3 环氧丙醇 2.23 1.90 44 40.118 C35 H68 O5 1-羟甲基-1,2-二乙基-十六烷酸酯0.19 0.37 45 41.886 C38 H74 O2二十四烷基油酸酯0.13 -46 42.725 C27H56 二十七烷 1.37 1.21 47 45.016 C27 H52 O4 Si2 2,3-二[(三甲基硅烷基)氧]丙酯 -(Z,Z,Z)9,12,15 - 十八碳三烯酸0.32 0.44 48 45.214 C26H54 3-乙基-5(2--乙基丁基)-十八烷0.29 0.17 49 46.315 C27H52O4Si2 2,3 - 二(三甲基硅烷基)丙基(Z,Z,Z)- 9,12,15-十八碳三烯酸酯0.50 0.49合计77.08 80.35
3.2 HPLC指纹图谱及相似度评价 按“2.3”项下HPLC条件对滁菊鲜品和干品的提取物分别进行测试,得到鲜品和干品的HPLC指纹图谱,见图3,4;将采集的HPLC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谱峰匹配和相似度计算[7],结果分别见表2,结果发现滁菊鲜品和干品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别,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不高。
表2 菊花鲜品与干品中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
滁菊中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醛类、酮类、醇类、酸类 、酯类、杂环类和酚类等化合物[8],成分比较复杂,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技术要求较高。GC-MS联用技术广泛用于植物挥发油和精油化学成分分析[9],因此本文选择GC-MS对滁菊鲜品和干品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由表1可知,滁菊鲜品和干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存在着差别:滁菊鲜品中鉴定出43个成分,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占总峰面积的77.08%;相对百分含量在1%以上的是樟脑、龙脑、4α-甲基-1-亚甲基 -7-(1- 甲基乙烯基)- [4αR -(4aà,7à,8aá)]-十氢萘、表蓝桉醇、雪松-8-烯-13-醇、芹子-6-烯-4-醇、喇叭茶醇、正十六碳酸、环氧丙醇、油酸、二十七烷等;干品中鉴定出41个成分,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占总峰面积的80.35%;相对百分含量在1%以上的是樟脑、龙脑、4α-甲基-1-亚甲基-7-(1-甲基乙烯基)- [4αR -(4aà,7à,8aá)]- 十氢萘、表蓝桉醇、二表雪松烯-1-氧化物、反式-长松香芹醇、芹子-6-烯-4-醇、喇叭茶醇、正十六碳酸、环氧丙醇、油酸、二十七烷等;鲜品中有8个成分在干品中未测到,说明滁菊经干燥后有一些成分挥发了;而干品中新出现了6个成分在鲜品中未测到,说明滁菊在干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发生了变化。此外,滁菊鲜品与干品的HPLC指纹图谱显示,鲜品与干品的化学成分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同时两者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低,进一步说明滁菊经干燥后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滁菊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具有良好的药用功效,被誉为我国“四大药菊”之首[10]。有关药理学研究表明,滁菊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挥发油萜类化合物及绿原酸等,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有很好的应用开发价值[11-14]。为了储存和临床使用的方便,滁菊多以干品入药或食用,本文的GC-MS和HPLC研究结果表明,滁菊经60℃干燥后的干品与鲜品的成分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滁菊在干燥工艺上应选择低温干燥,以保持滁菊的原有成分及功效。
[1]俞 浩,张成孜,毛斌斌.滁菊多糖抗疲劳耐缺氧作用效果观察[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2):365 -367,372.
[2]张蓓蓓,陈志武,罗胜勇,等.滁菊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与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3):323-326.
[3]刘汉珍,俞 浩,毛斌斌,等.不同贮藏温度对滁菊鲜品有机酸、黄酮类成分的影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5):34-37.
[4]张蓓蓓.滁菊总黄酮的镇痛抗炎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63.
[6]谢 彬,顾 健,谭 睿,等.藏药打箭菊挥发油的GC-MS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3):260 -261.
[7]樊文玲,郭立玮,林 瑛,等.膜富集荆芥等6种挥发油过程中的共性规律研究——理化性质和指纹图谱相似度[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0):3461 -3466.
[8]韩 婷,毛 健,姬中伟,等.滁菊挥发性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研究[J].食品科学,2013,34(2):159 -164.
[9]贾淑云,王 斌.HS-GC-MS法测定绩独活中挥发性成分[J].安徽医药,2014,18(8):1429 -1433.
[10]谢 越,俞 浩,汪建飞,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滁菊样品中的9种酚酸[J].分析化学,2013,41(3):383-388.
[11]熊 磊,姚应水,陈祥攀.滁菊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109 -2111.
[12]王 甜,赵明月,徐秀娟,等.滁菊总黄酮提取条件优化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27(4):661 -666.
[13]刘保华,汪冬庚,周国梁.滁菊挥发油的抗炎实验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5,32(2):57 -59.
[14]舒俊生,黄桂东,毛 健,等.滁菊95%乙醇提取液中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鉴定及分离[J].中国食品学报,2013,13(4):2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