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政治生态要盯紧“一把手”权力
——本刊专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杜治洲

2015-12-14 08:19执行
清风 2015年9期
关键词:一把手净化廉政

执行_本刊记者

净化政治生态要盯紧“一把手”权力
——本刊专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杜治洲

执行_本刊记者

提到政治生态,人们就会把它与自然生态及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与自然生态的特征类似,政治生态恶化,就是政治行为失去了政治的本来功能。因此,不能让人的行为随意改变执政党的宗旨,要让政治回归为民服务的本来功能。政治生态好坏关键在人,关键在公权力的拥有者是否履行公共治理职能,从而推动政治生态循环体系正常运转。政治生态的净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净化政治生态,首先要搞清楚病灶形成的根源,抑制住关键的致病因素。要找准净化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难点入手,系统考虑,标本兼治。

那么,净化政治生态要从哪些方面找准着力点?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是什么?法治建设与政治生态又有着怎样的关联?近日,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杜治洲(以下简称“杜”)进行了专访。

压缩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权力寻租空间

记:要净化政治生态,首先要搞清楚病灶形成的根源,抑制住关键的致病因素。您认为我国政治生态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杜: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都是伴随经济体制改革设计推进的,但政治制度设置有些粗放,政治体制设置系统庞大,以至于在执行过程中经济驱动要快于政治推动。政治推动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各种程序的立改废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但经济发展不能拖延。所以在政治改革制度和经济改革制度同时出台的情况下,经济驱动就会提前。此时如果政治体制改革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就会造成衔接的空挡期,这也会导致干部执政渠道出现偏差,加之选举制度、考核机制的滞后,都会放大这个偏差。而这就会成为制度性权力寻租的空间。比如,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干部管理存在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而干部管理考核的有效标准体系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和执行。

政策制定的先进性必须与干部任用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的先进性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干部的考核机制建设应该走法制化道路。要以法制化程序建立干部诚信档案、工作档案、业绩档案等。还要建立干部考核督查制度,由专业干部考核业绩,将干部前途命运真正与实绩、与民众利益、与国家利益挂钩。干部选拔要公开竞争,敢于亮出工作业绩,亮出理论水平,亮出档案,要让干部至少被所在地的民众知晓,真正实现民众的评价权、监督权。干部考核还要设置公益考核指标,要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参与扶弱助残活动、法治宣传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成果普惠于民,保持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记:政治体制改革是否也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息息相关?

杜:我国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一边是快速步入车道高速行驶的政策,一边是跟不上步伐的法治和监督,于是形成了腐败滋生的土壤。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例,土地衍生的寻租空间是很多腐败问题的来源。纵观国内诸多贪腐案件,钱财来源最多的是土地囤积、土地开发、建筑工程和矿产资源利用等方面。在资源配置领域的改革过程中,应当及时出台相应措施遏制权力腐败滋生空间。法治与廉政措施要同时直接渗透到经济领域,超前预防,实施腐败风险评估,增强法治建设和廉政建设的预见性。

再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如果约束干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一些人就会利用手中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力换取不法利益。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完善干部财产审查机制;二是照顾大多数人,建立全民公平参与的竞争机制;三是完善生产要素分配过程中的信息公开机制,确保机会均等;四是完善税收征管机制,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杜治洲

制度建设须有的放矢而不只是亡羊补牢

记:当前政治生态的破坏是不是与一些官员故意不遵守制度有关?

杜:几乎每一桩贪腐案件都经历了时间的积淀,都是钻制度空子的结果。像某些高官直接参与了高层决策,如果说犯了错误的他们不懂制度,那是完全说不过去的。正是因为他们太了解制度了,所以才知道怎么去钻制度的空子。

当前政治生态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法治建设和廉政建设缺乏协同性、可预见性、系统性,并滞后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因此这两个板块的建设和发展应该采取跨越赶超的方式,迅速融入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中,实施行业性渗透,并驾齐驱地保护改革发展成果。要建立包括权力机关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检察监督和人民监督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监督体系,从党员干部管理到国家资源管理,甚至民风民俗的培养,都要确立一套系统的顶层设计方案。

记: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制度已经不少了,为什么还是堵不住漏洞?

杜:因为我们过去在制定制度措施的时候,缺乏系统设计。正如羊圈里的羊丢了,我们得弄清楚是被狼还是被别的动物吃了,是被外人所偷还是监守自盗。俗语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丢羊可能并不只是狼所为,因此只采取堵住漏洞这一条措施是不够的。必须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不同的措施。很多制度为什么不能阻止“羊”继续丢失?就是因为只考虑了一个面上的堵漏,而没有深挖根源,区别对待。人性是自利的,只要存在自利性,腐败就不可能完全杜绝。家庭必须成为培养廉政的第一基地,学校必须经常宣传廉政事迹。政府要建立家庭廉政教育基金,对那些培育好儿女、为社会做贡献、不贪不腐的家庭给予奖励。单位对廉政制度执行得好的干部也要予以奖励,让其感受到自身的清廉与社会清廉息息相关,要让廉洁者生活得更好。

总之,破坏政治生态的因素很多,主因还是法治和监督体系滞后。要解决源头污染问题或控制继续污染,必须以“套餐式”设计推进各项改革工作。顶层设计的套餐必须以国家、省、市、县“四位一体”打包捆绑执行。法治体系和监督体系要加速赶超经济改革步伐。具体做法是把所有破坏政治生态的因素集结起来,认真分析,对比问题,该革除的革除。切忌分部门实施,而应同时部署,至少在省级层面要建立联席机构的常设机构,专门负责清理和研究这些问题。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协调推进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土地改革、分配方式、廉政建设、人事制度等系列改革。只有这些体系之间互相不矛盾、不交叉,才会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从根本上修复政治生态环境,培育起“植被”,恢复“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以本来面目。

将“一把手”权力关进笼子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

记: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但一些地方腐败窝案频发,政治生态恶化,“一把手”的权力失控是最主要的原因。

杜:是的。当前,中央的高压反腐行动打掉了一批横行霸道的“老虎”和困扰百姓的“苍蝇”,这些腐败官员的落马大快人心,但也暴露了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存在严重问题。政治生态恶化的后果十分危险,会歪曲用人导向,导致“圈子文化”盛行,透支政府信用。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政治生态恶化,腐败得不到控制,最终必然会亡党甚至亡国。

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架构中,“一把手”扮演着极其重要而特殊的角色。“一把手”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主导着一个地方的官场氛围和治理理念。政治生态恶化,“一把手”难辞其咎。因此,净化政治生态,构建政治新常态,把“一把手”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是关键。为尽快扭转部分地方政治生态恶化的局面,必须对一些方面的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事实上,要管好“一把手”,最根本的手段是消灭“一把手”概念。一个领导干部只要是被称作“一把手”,就意味着他可以“一手遮天”“一言堂”,就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因此,净化政治生态必须让“一把手”从官场的表述中消失。

记:在制约“一把手”权力方面,您认为必须对哪些问题加以高度重视?

杜:“一把手”不能只靠自律,还要靠他律。政治新常态必须建立在权力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基础之上。要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将“一把手”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明确划定“一把手”的权力界限,列出“一把手”掌握的具体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开。按照“明确规定权力范围、责任以及权力运行的程序和界限”“科学编制出权力运行流程图”的要求,科学配置“一把手”权力清单,使“一把手”的权力在能量上从无限到有限,在边界上从暧昧模糊到清晰可见。其次,强化对“一把手”利益冲突的防范。

“一把手”要自律。“一把手”除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立场上保持与中央的高度一致外,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自律。首先,在发扬民主方面坚持自律。作为“一把手”,不仅要注意集中的问题,还要充分发扬民主。“一把手”的角色定位是“班长”,但不是“一霸手”,也不是“家长”,切忌家长式的管理,不可独断专行,要充分听取和尊重副职和其他干部乃至群众的意见。其次,在工作作风方面坚持自律。“一把手”要有实事求是、言出必行的工作作风,以客观情况作为决策依据。最后,在公正廉洁方面坚持自律。

“一把手”要律他。一个地方或单位的“一把手”,不仅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廉洁自律,还需要做好本地区或单位的廉洁管理,要对本地区或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承担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因此,“一把手”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如果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严重涣散,“一把手”要负总责;如果反腐倡廉制度不健全,“一把手”也要负总责;如果公职人员出现大面积腐败问题,“一把手”同样要负总责。

(部分内容据相关媒体报道综合整理,特此鸣谢)

人物简介》》

杜治洲,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任北航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政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专业委员理事、副秘书长。2012年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中国问题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研究”、中央纪委监察部党风廉政理论研究专项基金项目“网络监督的反腐功能、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部教育廉政理论研究专项基金项目“基于制度预防理论的2013~2017年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研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课题研究项目“纪检监察机关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其科学定位”、中共广州市纪委委托项目“广州市公共服务廉洁化测评指标体系研究”等多项课题,在《犯罪、法律与社会变迁》《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管理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光明日报》《检察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论坛》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互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模型和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走出反腐困境》(新华出版社,2014)等著作。

猜你喜欢
一把手净化廉政
臭屁净化丸(中)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廉政”一词为晏婴首提
身心净化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天津“一把手”黄兴国落马
多功能净化机
“一把手”眼里的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