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德汝
(福建工程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福州350118)
近年来,部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开设“双元制”专业,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培养既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元制人才的培养模式。
双元制教育是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学生一方面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元制学生的学习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模式为联合模式。学生在正式上大学前,先去企业接受13 个月的职业培训,上大学后,则利用假期去企业接受培训。学生在学校安排专业实习的那个学期,去企业实习,并参加行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学生在毕业时既获得学历证书,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第二种模式为增强实践模式。学生在上大学前,是否需要去企业实践以及实践时间的长短由企业决定,有的企业要求学生去企业实践一个月,有的企业不要求学生去企业实践。学生利用假期去企业上班,提高实践能力。但他们不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只获得学历证书。
德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条例来规范职业培训,对职业教育起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例如:法律规定所培训的职业必须经过国家认可,并对职业名称的命名进行规范。对培训时间、培训的最低要求、培训框架和计划、考试要求、考试方式等方面,法律都有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在德国,对所有职业培训的标准和规范都是全国统一的。
双元制学生必须由本人或其代理人和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合同规定双方在合同期内应遵守的约定,具有法律效力。例如:合同规定,在试用期后企业不可随意解雇学生。试用期通常为4 个月,在试用期内,双方可以不说明任何理由,书面解除合同。4 个月之后,除非学生出现重大过错,企业才能解除合同。
德国双元制教育体制是政府领导下的一种体制,但是政府并不直接领导,政府通过行会对该体制进行组织和管理。行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对双元制教育进行管理。
行会对参与职业培训的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例如:通过审查企业的技术能力和设备硬件等,来确定该企业是否具备职业培训的能力。如果企业不具备培训资格或违反培训规定,行会将剥夺其职业培训资格。
行会还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例如:企业需要培训师傅,会找行会进行咨询,学生和家长亦会找行会咨询培训的有关情况。
不同行会负责不同的培训职业。工业和商业行会负责58%的职业培训,包括电工、机械工、银行文员、保险公司职员等。手工业行会负责30%的职业培训,包括面包师、泥瓦工、花工、屠宰师等。还有其他行会,负责其他的职业培训,包括公共服务职业,例如:老年人护理工、律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的工作人员等。
双元制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由行会负责。行会负责批准、确定一个考试小组。小组成员至少有一个企业代表,通常是一个师傅;再有一个是工会选定的企业代表;为保证考试体现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还有一个成员是职业学校代表。
德国联邦政府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各个考试小组都是根据该标准来制定考试内容,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国可以通用。
考核目标与要求是考核考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考试经常被安排在企业里进行。例如:一个汽车维修专业的考生的考试内容是模拟接到一个汽车维修任务或一个客户订单。考生接到一辆有故障的车,被要求找出故障,并书面解释故障的物理或机械原理。考生还需要参加面试,与考官进行对话,告诉考官如何判断故障,理论依据是什么。
双元制教育无论对学生还是企业都有益处。对学生而言,首先,学生有收入,企业在跟学生签订合同后就开始付给学生工资,直至毕业。工程类学生每月可得600—800 欧元,管理类学生每月可得400—600 欧元。其次,一般情况下非双元制学生拿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两本证书需要七年左右的时间,而双元制大学生通常只要花四年半时间就可以拿到,取得两本证书的时间缩短了不少。再者,学生不必担心就业问题,通常毕业后都回到签订培训合同的企业工作。
对企业而言,企业既能节省招聘和培训员工上岗的时间,还能得到高素质、经过学历教育的员工。首先,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由于学生从学徒起就在工厂接受培训,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高。其次,企业通过和学校合作培养学生,能使企业和高校及教授保持密切联系,有机会获得最新的技术和专利转让。再者,德国社会重视企业对后辈人才的培养,企业参与培养双元制学生,有助于企业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声誉。
实践证明德国双元制教育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从中可以借鉴的是: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社会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可度。德国社会普遍重视技能,尊重技工。社会对技术工人给予较高的待遇,普通技工的平均收入水平略超过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技工升为师傅后,收入明显增加,并有权作为法人独立经营企业。
针对我国现状,应转变“重学历 轻技能,重脑力轻体力”的传统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观念。只有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拥有和储备一流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有利于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强大的优势。
第二,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能健康、蓬勃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条例。众多的法律及条例对参与办学的企业、学校、相关机构的责任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对职业教育涉及到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使培训方实施培训教学时有法可依,使监管机构对培训方的违规行为可以依法惩治。相比之下,我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国学生在职业技能培训阶段,一个星期中有3—4 天在企业接受培训,1—2 天在学校学习理论,可见学生在培训期间,大多数时间在企业,因此,只有企业积极参与培训工作,职业培训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为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德国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如减免参与双元制教育的企业的税金,对接受双元制学生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各种优惠,国家设置专项基金来补贴小企业的培训项目等。
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甚至不愿意让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因此,我国需制定优惠政策来提高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使企业觉得参与职业培训“有利可图”,才能使之积极主动参与职业培训。
双元制这种职业培训模式已经在德国社会中获得了很好的认可度。德国工业如此发达,在世界拥有较高的地位,得到全世界的承认与尊重,很大功劳归结于双元制这种培训模式。目前,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因此,我国应积极借鉴该模式的成功经验,培养适合我国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熊大金.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2—55.
[2]尹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1,(9):94—96.
[3]汤晓燕.德国职业教育特色[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