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5-12-13 06:28丹珍卓玛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图书室农家书屋

丹珍卓玛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 西藏拉萨 850000)

西藏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丹珍卓玛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 西藏拉萨 850000)

本文通过调查走访西藏城镇部分社区图书室、社区文化部门负责人及社区图书室管理人员,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城镇社区图书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就目前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未来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需求趋势和发展,提出了构建西藏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体系的对策。

西藏城镇;公共图书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区公共图书馆是城镇公共图书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定地域内为所有社区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1]。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大都处在城市的中心区域,除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大连等大城市的社区图书馆已初具规模外,其他各城市社区公共图书馆均处于建设发展的初始阶段,尤其是边远地区大多数城市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还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从而造成了城市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和发展水平在各区域间很不平衡,社区公共图书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距甚远[2]。在发达国家的城市社区图书馆或称区域图书馆几乎已遍布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图书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如美国的城市社区公共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公益服务体系,遍布全美国,社区图书馆已成为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纽带,为城市社区各个层面的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服务,使城市社区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的细胞,与社区服务和社区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3]。为掌握西藏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3年我们“西藏公共图书馆设置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和委托基层文化部门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基本掌握了西藏主要城镇的社区公共图书服务现状。

一、西藏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西藏城镇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所依托的是城镇社区网络化服务管理的新格局。2012年底

城镇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已在西藏自治区全区城镇范围内全面推开,实现了西藏城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全覆盖。根据中央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要求,西藏城镇社区把社区范围内的人、地、物、事、组织、服务资源、管理项目等首先纳入到划分的社区网格中进行管理,随后又将教育、就业、医疗、环卫、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也纳入了“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了城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统一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作为西藏城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服务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由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和城镇内的寺庙书屋所承担,没有单独组建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我们课题组先后对拉萨市、日喀则市和山南泽当镇三个城镇社区内能够提供公共图书服务的社区书屋、农家书屋进行了实地调查,在三个城镇86个基层社区和部门中走访了69个,并从公共图书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方面16项具体内容入手进行了调查和评价。下面从公共图书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公共图书服务能力

拉萨市城市社区内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主体是在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对口援建的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以及城市内的各级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在上述各个部门协同努力下,拉萨城区即拉萨市城关区范围内建起了各类书屋40个(除寺庙书屋),其中社区书屋19个、农家书屋8个、自建图书室13个,此外还有3个乡镇文化活动站、5个村级文化中心所属的图书室,合计现有48个图书室。在拉萨城区63个村(居)社区和(乡)街道办事处中具有公共图书服务能力的48个图书室占总数的76.2%;而因条件限制目前仍没有图书室的社区或街道办事处15个,占总数的23.8%。日喀则城区内的两个街道共有10个居委会和5个村委会,其中有两个村委会和两个街道办事处没有图书室,占23.5%,其余的13个社区和村委会均有图书室且均为农家书屋,占76.5%。山南泽当镇城区辖区内6个社区居委会均建有农家书屋。拉萨城区各类图书室的性质主要分为五类,社区书屋、农家书屋、自建书屋、乡镇文化站的图书室以及近几年新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图书室。日喀则和泽当镇城区的图书室均为农家书屋。在拉萨城区内的48个图书室中,图书册数最多的达到1.2万余册,如俄杰塘社区图书室虽馆舍条件简陋但藏书丰富,十分重视图书的阅读推广工作,经常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读书活动。拉萨城区内的最大图书室面积110平方米,最小图书室面积15平方米,其中图书室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上的有7个,50-79平方米有15个,面积在30-49平方米的有16个,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的有10个。日喀则城区内的图书室最大面积78平方米,最小图书室面积也仅有15平方米;泽当镇城区内的6个社区居委会的图书室中最大面积40平方米,最小图书室面积仅有25平方米。有关城区内的图书室平均藏书量、平均面积、平均能够接待读者的阅览室座位数、平均年实际接待人次、年外借图书平均册数等见表1。

表1:西藏三大城镇城区公共图书服务能力调查表

(二)公共图书管理能力

拉萨城区内的各类图书室均制定了相应的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和书屋管理员工作制度,并明确规定了图书室开放借阅时间、借阅期限和借阅册数,其中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均统一制定了相关制度,较为规范,而自定的制度大部分仅有阅览室管理制度而缺乏借阅制度,况且现有制度内容也比较笼统。绝大部分社区图书室均指定了专人负责图书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图书借阅工作。从图书室管理人员的岗位性质来看,绝大部分书屋管理员为兼职,由社区主任、副主任、社区副书记或委员、妇女主任以及大学生村官等人员兼任。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多属公益性岗位,自建书屋的管理人员属集体性岗位,而乡镇综合文化

站图书阅览室的管理人员为事业性质的岗位。48个各类书屋均有1-3名管理人员,平均1.67人。这些管理人员除个别接受过相关培训或参加过参观学习外,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任何岗位培训。日喀则城区内的图书室均有统一制定的农家书屋相关借阅制度。图书室的管理人员岗位都属于兼职,除江罗康萨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人员获得相关培训外,其余均没有接受任何图书室管理业务培训。泽当镇城镇区域内的图书室均也有农家书屋统一制定的相关借阅制度,图书室的管理人员岗位性质也主要是临时性岗位,但均接受过农家书屋管理的相关培训。

(三)公共图书服务发展能力

从建设时间来看,拉萨城区内的绝大部分图书室是在2010年前后相继建设完成。从图书室的投入建设主体来看,各类图书室的馆舍及设备资金投入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其中,图书室馆舍建设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占79.17%,只有少部分是通过集资、自筹资金或贷款建设的,占20.83%。除山南泽当镇赞塘社区图书室建于2004年外,其余的泽当镇内的和日喀则城区内的图书室均在2008-2010年,2010-2012年期间由政府三级财政投资建设。从图书来源来看,拉萨城区内的农家书屋和部分社区书屋的图书由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配送外,其余社区书屋的图书是由北京新闻出版局援赠。而一部分自建书屋的图书是由上级相关部门下发和社会捐赠的,还有一部分自建书屋的图书为自购和接受社会捐赠。日喀则城区内图书室的图书均有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由国家农家书屋工程项目中出资配置。泽当城镇区域内图书室的图书也均由国家农家书屋工程项目出资配置。图书室内的各种设备(包括书架、图书阅览桌、凳等)绝大多数是通过政府采购或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配发,也有少部分是上级宣传部门或文化部门购置下发配置的,仅有少部分是通过驻村工作队资助、社会企事业单位资助购置的。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新闻出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新农村村镇建设资金、乡镇、村居公共文化建设资金以及国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资金不断加大投入,通过政府财政投资、接受社会捐资政府补贴以及集体集资等多种渠道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文化基础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乡村综合文化中心的图书室馆舍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不仅在城区内的社区、村委会建起了书屋,还先后建起了文化活动的场所,除图书和书柜、阅览桌椅等之外,还配置了文化娱乐活动的必要设备,使群众文化生活日益得到丰富和提高。

二、西藏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目前为西藏城镇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图书服务的绝大多数社区图书室是通过国家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工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的,还没能完全达到城镇区域内普遍均等、全覆盖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现有城镇社区图书室按建设单位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国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城镇社区(农家)书屋,此类书屋均有较为规范和统一的书屋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书屋内的图书也根据书屋图书更新计划进行了一定的充实,还对农家(社区)书屋的管理员进行了一定的业务培训[4]。另一类是通过自筹资金或以对口援藏单位援助方式建起来的城镇社区图书室,此类社区图书室不仅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不太规范,而且图书室的设施条件也较差,图书更新更没有保障,图书室的管理员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培训。

从总体来看,西藏城镇社区图书室也是从无到有,结束了城镇社区没有图书室的历史,社区图书室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满足了城镇社区居民读书看报、借书读书的需求,解决了部分城镇社区居民“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但现有以“国家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主社区公共图书服务体系不健全,不管是图书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都非常有限,尤其是缺乏训练有素、热心阅读推广工作的图书室管理人员,缺乏对社区图书室管理人员必要的培训,绝大多数管理人员以临时性、兼职性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社区图书阅读推广的能力,削弱了社区图书室对读者的吸引能力。目前西藏城镇社区图书室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图书数量和种类均偏少,社区图书室的读者接待能力有限

绝大多数城镇社区图书室的图书数量明显偏少,电子图书类阅读资源和阅读设备也明显偏少,个别城镇社区图书室仅有几百本图书,甚至有的仅有五十多本。外借图书以故事类、历史类和生活休闲类的图书为主,藏文图书更是缺乏,种类、数量也偏少,使得社区图书室的读者接待能力和借阅能力均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广大社区群众阅读图书的需求。为了使有限的图书周转流通而不得不限制图书借阅量和缩短借阅时间,这种苛刻的借阅制度直接影响了图书室的读者访问量和图书借阅量。

(二)开放时间过短或开放时间很不正常,影响了读者访问量和阅读量的提高

多数社区图书室的开放时间短,仍实行正常的行政上下班时间。书屋管理制度规定开放时间为上午1个小时,下午1个小时,中午不开放,一周的开放时间不足10小时。此外,很多城镇社区图书室的开放时间很不正常,读者上门的时候图书室却闭门不开,读者以为不开放时图书室却开着门等读者上门,图书室的管理人员时常还埋怨无人上门或埋怨没有读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室的读者访问量和图书室的图书阅读量,这也是造成城镇社区图书室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重要原因。

(三)社区图书室较差的阅读环境和滞后的图书更新能力,严重影响了读者的吸引能力

城镇社区图书室应通过打造舒适的阅读空间环境,向读者提供自主学习、社交和活动的机会,达到凝聚人气、启迪智慧和思想的目的[5]。西藏城镇社区图书室的阅读环境均较差,阅览空间及室内配套设备有限,难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温馨、轻松、愉悦的借阅环境,也不能提供贴心的服务和关怀,这些因素大大削弱了图书室对读者的吸引能力,从而造成部分城镇社区图书室无人问津。

(四)社区图书室的服务管理理念有待更新,缺乏主动开展图书的阅读推广工作

“读者至上,服务至上,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宗旨,也应作为公共图书馆延伸的社区图书室的服务宗旨。但目前绝大多数城镇社区图书室仍延续着传统的被动服务理念,坐等读者上门,难以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缺乏对读者必要的引导和培育,缺乏人性化阅读的图书室管理理念。由于现有社区图书室的读者人群主要是退休干部、职工和中小学学生,而绝大多数社区群众迫于文化水平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限制,难于阅读,因此,很少有人到图书室读书看报,加上受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社区群众为了谋生忙于生计,没有更多的时间花费在阅读图书上,社区图书室亟待开展读者的挖掘和培育工作。

(五)社区图书室的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对图书室的服务宗旨和内容缺乏应有的了解

虽然绝大多数社区图书室配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但他们的图书管理能力和素质普遍偏低,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在67个现有城镇社区图书室管理人员中参加过培训的只有11人,仅占16.42%。由于图书管理员缺乏应有的培训,对图书室的服务宗旨和内容缺乏了解,不能将社区图书室建设成为城镇居民接受社会教育和居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开展读书看报等阅读活动的公众场所,严重影响了社区图书室职能的发挥和价值的体现。

(六)社区(农家)书屋的作用难于真正发挥出来,提升服务能力有限

承担城镇公共图书服务职能的现有社区(农家)书屋的作用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总体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日喀则市、泽当镇等的城镇建设起步晚,乡村到城市的转型还不彻底,城镇居民还没有完成从乡村村民到城镇居民的转变,仍停留在过去农区乡村的思维定势和生活方式,图书的阅读需求少,从而导致现有城镇社区(农家)书屋的图书利用率低,绝大部分书屋处在无人问津的尴尬处境。

三、西藏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发展前景与对策

通过对西藏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开展的真实情况,发现在城镇居民中平常具有读书兴趣的人很

少,并且还有减少的趋势。年龄稍大的中老年人口当中有许多是文盲半文盲,根本读不了书或者是看不懂书,这使他们失去了读书的兴趣;中青年人口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忙于生计,四处打工谋生而没有时间看书、读书,在休息时间也只能看一些休闲、消遣类图书,没有精力看其他书籍。唯有青少年人口有精力和时间看书读书,他们也正需要看书读书,因此这部分人口是将来重要的读书看书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传播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普遍喜欢唱歌、跳舞、看电视等文化活动。但对于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所观看的电视内容有所变化,过去喜欢看武打片、战争片,近年来居民群众越来越爱看新闻,爱谈论新闻,关心历史,每当聚在茶馆等休闲场所就开始谈论国内外的各种时事新闻。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读书看书形式的冲击,尤其是电子图书、网络电子图书对传统图书的冲击以及新媒体时代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的微信、微博等的发展,现代年轻人更容易追逐时代的步伐,这给传统的读书活动和信息传播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网络八卦等消遣的信息充斥着阅读的内容,难以把控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阅读内容;碎片阅读使知识变得零碎和松散,信息的碎片化、思维的碎片化、思想的碎片化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这种内涵浅显、理性力量的匮乏、逻辑的无序性、思想的碎片化的“微博体”阅读无法带来阅读的精神享受、思索的兴味、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6]。

总之,西藏地区缺乏图书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加之网络碎片化阅读的冲击,使整个社区社会的图书阅读风气低迷,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文化和社区工作者不仅要“送文化”而且还要在注重群众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种文化”活动,提高公众的读书兴趣,这是我们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2010年以来,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使西藏公共图书服务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2015年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均等化主要是过程和机会的均等,需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平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好每一名公民的文化权益,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根据西藏城镇社区居民的公共图书服务需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城镇社区公共图书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建立因地制宜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2014年7月文化部正式发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整合基层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形成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标准化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思路[7]。在改建、扩建、新建西藏主要城镇公共图书馆,基本实现地市一级城镇公共图书馆全覆盖的目标的同时,要把城镇社区图书室逐步纳入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范畴中,从图书资源、场地设备、管理服务人员和运行制度等方面进行统一优化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的规划配置,统一建设,因地制宜地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形成统一的标准化公共图书室管理和服务体系,这样才能实现城镇社区图书室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整合老城区现有的各类图书室,构建覆盖全城的统一的标准化城镇公共图书服务体系

现有的城镇社区书屋由于大多是根据城镇行政社区划分而建立的。距离闹市区较远的有些社区,在新建或改建社区基础设施时就统一规划建设了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然而对于那些位于拥挤的老城区内的社区,要让社区居委会在寸土寸金的地带挤出一块场地建立社区图书室实属不易,加之老城区各个社区之间距离又相隔不远,这些社区在行政上又都属于所在城镇的城关区管辖,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要求,城镇人口在3万以下的可建立一个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图书室来满足社区居民的公共图书服务需求,因此,可以在原有城镇办事处所属图书室的基础上,整合老城区几个社区现有社区图书室的现有设备和图书室资源,打破社区间的行政壁垒,统筹规划建设,以3万人口为服务范围的城镇新型公共图书服务中心,为所在区域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8]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从根本上提高所在城镇居民的阅读意识

社区是一个城镇中的最基层,也是距离城镇普通居民最近的一级组织,开展好社区的各项文化活动,无疑对整个城镇的稳定以及城镇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居住在西藏各城镇老城区的大多是普通居民和外来经商的百姓,这些人文化水平有限,平日里又忙于生计,很难顾及孩子的教育,如果社区图书室能够组织这些家庭的孩子开展诸如故事会、课外辅导等活动,由孩子带动家长增强阅读意识,并通过对读者用户的培训,不但能够宣传社区图书室,使更多的社区居民能够正确认识、了解、利用图书室,让更多的人成为社区图书室的读者,同时也对提升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9]。

(四)社区图书室的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是提高社区公共图书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根本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提出由政府购买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益岗位每村(社区)不少于1个;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根据目前西藏城镇社区图书室工作人员的现状,应大力加强图书室管理和服务队伍的建设,只有一支热爱公共文化、懂得公共文化的队伍,才能使社区图书室的各项活动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均等化服务的有效手段。要用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通过国家制定政策,明确城镇基层社区文化队伍的配置和培训要求,使社区图书室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能够担当起对读者进行因地制宜地正确、积极的引导,调动潜在或者不活跃的读者,吸引他们走进图书室享受阅读的快乐,从阅读中获得更丰富知识和技能[10]。

[1]朱丹.国内外社区图书馆的概览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1(1).

[2]卢毅锋.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系统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3).

[3]董越超.美国社区公共图书馆对我国的启示[J].文化发展论坛,2007(3).

[4]西藏农家书屋和寺庙书屋实现全覆盖[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local/2012-04/25/c_111840470.htm.

[5]王宗义.世纪之交的中国图书馆活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6]李晓源.论网络环境中的碎片化阅读[J].情报资料工作,2011(6).

[7]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图书馆事业发展主要政策文件及其分析[J].图书馆政策研究参考,2015(1).

[8]孙慧明,倪晓建.国外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1(3).

[9]张树中.广东公共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3(10).

[10]关晓颖.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思考[J].情报探索,2011(2).

[责任编辑 孔繁秀]

[校 对 夏 阳]

G258.2

A

1003-8388(2015)05-0130-06

2015-07-25

丹珍卓玛(1964-),女,藏族,西藏拉萨人,现为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图书室农家书屋
农家笑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梦幻书屋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