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复述课文其实就是讲故事,它不是一字不漏地背诵课文,而是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融入自己的理解、感悟、体会,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积累下来,再添加想象,最后绘声绘色表达出来的过程。这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予以方法指导。
一、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教学设计片段
第一板块:感受英雄
1.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尖哥、水社姐英雄行为的语句,圈画出关键词语,展开想象,在文本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 学生交流激战恶龙的句子。(略)以前我们学过《哪吒闹海》一课,其中有这么一段,写小哪吒时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使得打斗场面很精彩。请你用上这样的方法,写一写大尖哥和水社姐激战恶龙的场面。(生写后交流)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用想象的方法能把激战场面表达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想象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边读边想象,越读越精彩。
3. 交流挺身而出的句子。(略)创设情境:乡亲们,我们的日月被恶龙吞吃了,大伙商量了半天还是一筹莫展。这时大尖哥和水社姐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指名学生随机演一演。这时,乡亲们的心里还是不够乐观,大尖哥和水社姐会怎么安慰大家呢?学生再次演一演。
4. 交流寻找宝物的句子。(略)把书上的句子,和“他们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进行比较,说一说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略)请用上这样的方法,完成“沉香________,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第二板块:学讲故事
1. 老师示范讲激战恶龙的故事,学生评价好在哪里。
2. 学生学着老师讲故事的样子,选择“挺身而出、寻找宝物、激战恶龙”中的一个场景,练习讲故事。(略)
3. 指名学生讲故事,师生及时评价。
细细体味教者的设计,不禁拍案叫绝。教者引领学生感受英雄时,不管是“挺身而出”,还是“寻找宝物”,或者是“激战恶龙”,其加入想象的练说,创设情境的表演,和比较中感悟,都为最后的练讲故事埋下伏笔,作了精心铺垫。所以,最后学生展示的讲故事环节,效果非常明显,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如果语文课都能像此节课这样,加强学生讲故事的指导与训练,又何尝要犯愁学生不会讲故事呢?
二、 《孙中山破陋习》一课教学设计片段
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这是一个故事,故事是要讲的,课后习题也要求我们:“默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1. 用一句话讲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来讲讲这个故事,你能联系课题来说说吗?(学生交流)
2. 用一段话讲故事。这样说虽然简练,但不够清楚。如果能用一段话来讲故事,就更加清楚了。(学生交流)
3. 用一篇课文讲故事。这样说虽然清楚了,但还不够生动。如果用一篇课文来讲故事,就会更加生动,当然,要想讲好故事,还要关注那些打动人心的细节。
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寻找导致姐姐由活泼开朗变得痛苦流泪的原因:一方面通过朗读感悟姐姐缠足之痛,另一方面通过对话走进人物内心。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追问:“故事中的哪些词语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中?还有哪些细节让你久久难忘?”之后,教师总结:就是大家记住的这些关键词和小细节,才让故事如此生动、感人。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练习讲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清楚又生动。最后,学生就运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突出故事小细节”的方法,先通过小组合作分段练讲故事,再推荐组员在全班讲故事,然后共同评议。教师指出,这样讲故事,不仅讲得具体,而且讲得生动,大家都是读书讲故事的高手。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其目标非常明确: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朗读课文,感悟人物内心活动。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指目标,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训练有坡度,指导有方法,讲故事讲究策略,评价关注互动生成。特别是教师通过设置讲故事的阶梯,让学生感受到讲故事可以用一句话讲、一段话讲、也可以用一篇课文来讲。但要讲得生动有趣,必须学会用一篇文章来讲,还要讲究讲故事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了讲故事的本领,提高了讲故事的能力,收获甚大,一课一得非常明显。
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大多关注“读”和“写”,而“说”因为太司空见惯,反而不能引起教者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说”这项能力中“讲故事”的能力,愿意为其花费时间的语文老师更少之又少。殊不知,复述课文、讲故事,是中年级学生必须培养的能力。错过了这个训练的最佳时期,其后果是得不偿失的,或许中国未来的外交家、演讲家说不定就与这些学生擦肩而过了。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