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与古典诗歌教学的融合

2015-12-12 18:21宁丽君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诵读融合

宁丽君

摘 要:中学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在经过了多种模式的实践之后,逐渐发现诵读是古典诗歌教学的本位策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识接受特点及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将诵读与古典诗歌教学有机融合是古典诗歌教学领域最根本的途径。

关键词:诵读;古典诗歌教学;融合

中国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学样式,无疑是诗歌。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指出,诵读积累古典诗歌,在诵读中提升语文素养和语言的感悟能力。

什么是诵读呢?梁实秋先生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诵读。”是对诗歌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诵读与感悟是相辅相成的。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相得益彰。

为什么古典诗歌教学要与诵读融合?一是因为古典诗歌较强的音乐性,它注重音韵的和谐,节奏的变化;二是因为古典诗歌丰富的意蕴特点。诗歌言简义丰,画面性强,并且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余地。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反复感受语言,细细品味逐渐深入的语言的情感意蕴,通过想象、联想,由读者视角渐渐接近作者视角,然后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使学生对诗歌的感悟由作者层面回到读者层面,并有一个上升的创造性解读过程。诵读在教学的过程中,分感知、感受、感悟三个阶段。

感知阶段:首先,通读诗歌,着眼于诗歌的题目、体例,诗歌中出现的生僻的字,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初步感知,教师不需要作具体要求,学生通过诵读自由进入诗歌文本,疏通理解障碍,这是对文本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感受阶段:这一个阶段,诵读的目的在于具化诗歌的形象,感受情感,因此,这一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问一问:“要怎样读,才好?”关注诵读的速度、诵读的节奏、诵读的情感基调,学生要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明确,诗歌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在反复的诵读中慢慢触摸诗歌中的形象和表达的脉络(诗歌的层次),当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诗歌的形象清晰准确之后,就要求以诗歌的情感色彩进一步指导诵读,使诵读的质量有所提升。此阶段的诵读,学生眼中有具体的物象,心中有明确的情感,并且能够用声音和基本的诵读技巧来促进对诗情诗意的融会理解,在不断理解深化的基础之上,又反过来促进诵读效果的提高。

感悟阶段:这一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歌的情感,从语言入,从诵读出。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性特征,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在语言的琢磨与感悟的过程中应该有画面意识,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连续的或者非连续的画面,能够明白诗歌语言传达出来的细微的情感,特别是动词、副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对诗歌语言的精微的感悟来诵读诗歌,通过重读某个词,通过拖读某个词,通过语调的抑和扬、语速的快和慢来细细体味情绪在诗歌中的变化,同样这里的读是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不必面面俱到,但是对作者情感体现的重点的词语必须重锤敲击,教师引导学生反复玩味、诵读,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个词,你会怎么读?”或者“这句话你想怎么读?”学生要很好地掌握诵读的基本方法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师评、生自评、生互评相结合。在诵读的表现过程中,注重点面结合,注重情感的自然的洋溢。

总之,由于诗歌本身的音律和节奏以及重意象的特点,我们将诵读融进整个诗歌理解品析过程之中,是学生主体所能接受的最佳的策略选择,只有充分地、有层次地诵读,才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对古典诗歌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5.

猜你喜欢
诵读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