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小宁
由于学生所处的初中时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脱离生活轨迹的教学措施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应用教学措施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努力挖掘真实的事例,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更贴近现实生活,如此才能指引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现象,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一、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例
正在经历的、感受的日常生活即生活实例,往往让初中生感触颇多、感想颇深,而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一些相关生活实例融入教学课堂上,通过理论知识的研究、分析去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此法不但充分突出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也将课堂和社会密切地联系起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比如,教师在讲授“挫折”这一知识面时,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主动讲述自己曾遇到的挫折,描述当时自己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又是通过怎么的方式方法去面对和解决的等。学生之间这种敞开心扉的沟通和交流,不但能使他们端正心态,还能让他们正确认知、从容面对挫折,进而培养他们拥有坚强的心理状态和素质。
二、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
思想品德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其内容是以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思想品德形成、思想品德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教导学生做一个奉公守法、负责人的好公民,其目的是发展生活中的学生和学生的生活。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灵活、巧妙、创造性地优化教材,让自身教学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拓宽知识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品质。比如,教师在讲到“爱国”这一环节时,可以将教材中名人的爱国事迹同周围学生或本班学生的典型实例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不是遥不可及的,所有人都能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实践高尚的道德准则。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保持卫生、保护环境、节约用纸、节约用水、帮助他人等,最终得到身心的锻炼和精神的升华。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薄弱,还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否则,他们将无法真正明辨社会上、生活中的种种道德现象,也很难形成正确的、稳定的道德观。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辨别能力,指引他们养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具备健康的、优秀的品质。
参考文献:
葛维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