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玉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准确地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因素,深入探索,因材施教,才能找到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困生进行积极的转化。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含义,并对学困生的心理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初步确定了学困生心理转化的几点相关措施,抛砖引玉,以期能为更多的教育者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含义;成因;策略
曾经有一个科学家,他做了一个“过独木桥”的实验。实验中,有一批人,一根独木桥。凡是能够独立走过独木桥的人,便算是胜利。起初的时候,独木桥架得比较低,大部分的人都能安然地通过独木桥;随着独木桥越架越高,能够通过的人却越来越少。独木桥还是原来的那一根,长度没有增加,宽度没有缩小,为什么能够通过的人却越来越少呢?其实,按照独木桥的规格而言,每一个人都能胜任,但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很多人的内心产生了恐惧,更多的人都存在“我不敢过去”的心理阻碍。这个问题,放在数学的学习中依然如此,很多学困生,他们成绩差,并非单单是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即心理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一、学困生的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何开展,却很少对于学困生这个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只是笼统地将学习能力差、成绩差的学生归为学困生。其实,学困生是泛指智力正常,但却受到来自于自身、学习习惯或方法的不当和来自于外界、社会或家庭环境的影响等而造成学习效果低下的一类学生。
对于学困生概念的清晰界定和深入探究,不仅能避免混淆,为教师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提供切入点,而且无论是对于教学的理论还是教学实践,都有相应的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数学学习水平较低,高耗低效;对于数学概念、公式理解不全面,不深刻,只能死搬硬套,不能灵活应用;课堂学习缺乏主动意识,习惯于被动接收,学习态度消极;解决问题不按正常步骤,思路混乱等,这一类学生,都属于数学学困生。
二、造成学困生的心理成因
1.不思进取的心理
很多学困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多半都是不思进取的心思在作怪。一碰到稍微难一点的、步骤较为多的题目,就认为自己应付不来,打退堂鼓;甚至于面对一些题目较长、内容较多的数学题,更是看都不看就断定自己做不出来,轻易地就选择了放弃。
2.讳疾忌医的心理
为了避免可能会受到别人的批评和笑话,隐藏自己的“不懂”和错误。在课堂的学习中,考虑到怕同学笑话,而不懂装懂;在日常的作业中,为了能获得更好的表现和成绩,会参考甚至于抄袭别人的答案。
3.自以为是的心理
有部分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自以为很聪明,认为自己即便上课不听,下课也能通过看书学会。因此,课上不认真听讲,课下的学习又一知半解。
4.自卑自责的心理
学困生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成绩较差。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表现出不满,甚至于有些家长,还会责备自己的孩子。长期受到这样的“待遇”,学生的心理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我不如别人”“我能力不够”的定式,从而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联系的过程,每一个新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之前旧知识的铺垫。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就是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了,但还是因为之前旧知识一知半解,而不能透彻地理解新知识,会有一种积重难返的感觉,从而对于数学的学习失掉了兴趣和自信。在之后的学习中,就会存在紧张、畏惧、自卑、担心、沮丧等消极的心理,所反映出来的学习状态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少,作业敷衍,学习被动,不努力,知识掌握不牢,成绩差等。
三、学困生的心理转化策略
了解了学困生的这些心理因素和学习行为表现之后,笔者以为要从心理问题入手,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到有的放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接收的地位,不仅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交流的欲望被遏制,缺乏学习的激情,这也是导致学生“学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古人云:“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生灵光。”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往往是引发学生高度学习热情、点燃学生内在潜藏智慧的那一道“灵光”,为迷茫中的人送来希望,为彷徨中的人指明方向,为懈怠中的人带来力量。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为课堂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积极的情景氛围,而且还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一方面课上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技能,打造更加高效、更加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课堂,将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还要更加重视课下与学生的相处。除了学生的学习之外,更多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麻烦,感情上的小困惑;多与学生沟通、谈心、游戏,打成一片,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2.有效利用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它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学困生往往受到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他们心里自卑、怯懦、轻视自己、自信心不强。笔者以为,要转变学困生,首先就必须要转变他们的心理,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开始。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正视并重视这一点。无论是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评价等,都应该因材施教,设置具有针对性、梯度性的数学探索知识,让每一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在教师铺好的数学知识“台阶”上,拾级而上,“跳一跳,够到桃。”在体验探索过程艰辛的同时,更加趋向于掌握知识的满足感和获得成功的幸福感。這种感觉对于学生是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地去获得更多的成功。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巧妙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当学生取得了进步,即便是一小步,也应给予赞赏;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燃起斗志;当学生做错题时,教师既要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为这样的错误导致失分而惋惜,又要让学生看到希望。
3.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要转化学困生,如果只是停留在查漏补缺是远远不够的,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减轻课堂学习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其次,要教会学生听课。要做到:认真听课,不走神;抓住重点,记笔记;预习难点,重点听;课堂问答,要积极。最后,要教会学生总结。完成课堂的学习,要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对照,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