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峰
摘 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生活的活动、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开展有效交流评价等方面来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学兴趣 数学活动 互动 交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68-02
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有效的交往沟通,也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设计,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以达到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的局面,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的活动素材,激活数学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而,我们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采撷生活素材,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感情。
如:执教“认识6-9”时,先让学生来说说他们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一个,若听到学生说到“六一儿童节”时,师:“谁能说说在幼儿园中是如何过‘六一儿童节的?”这时学生的情绪很兴奋,接着再引入教学的例题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也是在快乐中产生的。只有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再如:教学“线段的大小比较”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游戏来巩固新授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好玩、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活动,如:观察、测量、“传口令”“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赛”“找朋友”等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搭建自主学习平台,促进有效数学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课堂教学时,可适当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1.提供实践机会,积累活动经验。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知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操作活动。其次,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教学中适时引导点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任务职责等工作外,还应注意: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强化师生互动,实施有效引导跟进
《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师生互动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1.从学生亲历中实施互动。如在“左右”教学中,对“上、下楼梯靠右行”的理解,单从字面的理解,学生易认为都在右边那么不是相撞了吗?而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感知自己的右边,再旋转180度后自己的右边的方向是否相同,便请两小组学生演示:上楼梯的一对同学靠右走上,下楼梯的一队他们向右走下来,会相撞吗?通过学生演示发现都靠右行走,上、下楼梯不会相撞,也就明白了“靠右行”的道理。
2.从课堂生成中进行互动。如“分桃子”教学中,课始课件出示有4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几个桃子?92个桃子分给4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几个,鲜红的桃子和活泼的猴子吸引着学生都快乐地举牌口算着,当出示294个桃子分给3只猴子呢?这下为难了学生,一时半会口算不出来。师抓住接着问:怎么办呢?有学生提出用笔算,这样大家又积极去探究笔算的算法,大家也慢慢找出除法的计算方法,正当大家都在兴奋的引出算理时,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我想从个位应该也可以除,你看48€?中可以先用18€?得6,再用30€?得10,再合起来一样可以算出商得16。顿时学生议论纷纷,开始讨论,这时如没处理好便使这堂课无法继续,可处理好了,就更有味了,教师要抓住这一“生成点”展开讨论,行还是不行?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各自的看法并要求举例子验证,当学生琢磨不定时再举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来试试行吗?如:257€?;这样把课堂出现的生成点及时处理好了变为亮点,学生便能保持更良好的学习心态,愉悦地投入学习。
3.从现实生活中跟进互动。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中,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汇报课前的调查:生活中你已熟悉的百分数信息;学生积极参与汇报生活中已得到的信息,当学生认识了百分数后已比较疲惫,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这节课中你愉悦、紧张、遗憾这三种情绪大约占百分之几吗?愉悦占( )%, 紧张占( )%, 遗憾占( )%。这样又从冷却的气氛顿时变活跃了,有效地调控了课堂,同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情感策略,开展有效交流评价
《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1.激励性评价形式要多样化、时机要及时化。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
2.激励性评价要“适度”。思维敏捷、成绩突出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当他们的学习的确有所进展或有独到见解时,同样要给予热情鼓励,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使他们勇攀科学知识的高峰;对“中间生和后进生”这两个群体而言,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赏识,需要老师对他们多一份关心和耐心,哪怕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