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妮
摘 要 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个人在自己的所有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随迁子女教育质量的提高亦亟需社会众多力量的共同推动。本文通过分析随迁子女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资源,发现政府统筹引导、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社区的互助机制以及随迁子女家长的主动参与,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推动随迁子女教育的提升。
关键词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 社会支持网络 外在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002-02
借助个人内在资源与外在资源,与他人共同协作,不仅可以建构社会的整合感,还可以消除难题的消极影响。社会支持网络便是建立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之上而得以成立的理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简称“随迁子女”)在其生活中同样遭遇到各种问题,其中教育是主要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将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当前的困境进行探究。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最先在美国发展起来。它是指个人从自己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的物质、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并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被认为有益于减缓生活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人幸福。社会支持网络的缺乏,则会导致个人的身心疾病,使个人日常生活的维持出现困难。解决问题时需要联结个人所拥有的内在资源与外在资源(社会资源或社会支持),而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所拥有的外在资源的一种。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二、成都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迫切性
(一)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规模庞大
根据近几年成都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成都市近几年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数不断上涨。据成都市教育局资料统计,“2013年,在成都市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约有35.5万人,占全市108.3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33%,较2012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同时,6个中心城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中,50%都是随迁子女。
(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不够完善
成都市教育局连续几年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并修订《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和法规,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然而,相关政策限定了随迁子女办理入学登记的时间段,并严格规定必须按时提交居住证明、社保缴纳证明等相关文件。繁琐的证明材料,加上入学登记时间的限制,使得部分随迁子女被迫辍学或留级。
(三)随迁子女自卑心理较为普遍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与在公立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相比,在农民工子弟校就读的随迁子女心理压力相较更小;但与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城镇户口子女相比,随迁子女的心理压力要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随迁子女内心的自卑感严重,特别是与城市户口子女相比,随迁子女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社会地位较低,与城市户口子女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过大。
三、成都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所拥有的外在资源的一种。因此,本文从外在资源入手,为成都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构建合理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可行建议。
(一)发挥政府统筹引导职能,统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建立
美国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这就是说美国各州州政府自行制定教育规划,且各州州政府直接参与执行工作。但由于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是由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共同拨款,所以公立学校受到各州州政府的监管与评估。鉴于此,本文建议成都市政府借鉴美国经验,充分发挥自身在随迁子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做好统筹规划,监管与评估随迁子女教育质量,当好相关工作的指明灯和引路人。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有较强的基础性,它对人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久远的和增值的价值。成都市学校,包括民办随迁子女子弟学校应清楚认识自身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应在随迁子女教育中展现学校教育的主导角色。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随迁子女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2.加强随迁子女教育师资培训,督促其正确对待并关心随迁子女的学习与生活;3.积极发挥学校在与随迁子女家庭纽带关系建立的主动性,定期开展家校联动活动,促进家校沟通;4.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共同为随迁子女营造学习氛围。
(三)挖掘社区邻里互助功能,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增添额外的辅助
美国学者布莱克认为,极力吸引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教育的学校更容易获得成功。故而美国政府大力扶持社区建设,鼓励不同形式的社区组织与社区组织联盟,关注社区中低收入居民的利益,通过提供教育来共同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因此,本文建议成都市学校在国家政策法规和学校建设的同时,努力挖掘社区在随迁子女教育中的辅助与支持力度,将社区建设纳入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
(四)发挥随迁子女家长的主动性,为随迁子女学校教育提供必要支撑
基于大量调查研究,美国学者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还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且在上世纪 8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家校合作是确保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基础性因素,家长在孩子教育及其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文建议成都市学校学习美国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联合会(Parent and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或成立家校联盟,将家长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扩大家长对学校教育服务的监督权力,鼓励随迁子女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1):76-82.
[2]丁倩梅.成都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权现状调查及保障机制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3,(11): 11-12.
[3]臧雷振.美国、日本、新加坡社区参与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与借鉴[J].社团管理研究,2011,(4):30-33.
基金项目:成都工业学院校级课题“中美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RW10B)。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