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陶杰 张弛 崔佩璋
摘要:通信原理是信息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理论复杂、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学员理解难度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教学管理方面提出了改进。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改进能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通信原理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10-02
《通信原理》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本科阶段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通信的系统结构、信号分析、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同步复用等基础理论,因此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1]。根据课程组多年教学实践,本科学员能对本课程吃透的为数不多。为了让更多学员接受这些重要知识和通信思想,使其具备更高的通信专业素养,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教学管理方面浅谈通信原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内容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信成果不断更新,课程组加大教学内容力度,不断将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以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1.教学内容体系更加合理完善。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实时加入新的知识、成果。通信原理内容繁多,抽象难理解,课程组教员自身对通信理论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实质并讲授给学员,主要围绕通信系统模型,以信息传输为主线,重点讲解了“编码、解码、调制、解调[2]”八个字,其本质就是“如何利用信号的差异性来完成信息在空间上的转移”。课程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引入课堂。课程组潜心科研,将理论运用到科研中,并将其转化成教学内容,实现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体制。近年来,课程组十分注重教学法内容的优化组合,既高度重视基础性和系统性,又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删减模拟部分的内容,增加数字部分的分量,注重理论讲解,加大应用力度。
2.最新成果引入课堂。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通信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日新月异。而课本主要内容还多局限于基本原理和技术,学员难免会与实际脱节,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意结合当今通信发展的前沿技术,增大授课过程的信息量,以扩展学员的知识面。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军装备也在不断引入新技术,进行升级换代,近几年随着新型信息化装备陆续配发到位,课程组成员结合新装备开展通信原理教学。比如,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三种调制方式分别为ASK、FSK和PSK,当采用二进制调制信号时,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很低;若采用M进制调制信号时,随着M值的增大,虽然频带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噪声容限随之减小,误码率性能急剧下降。为了改善在M增大时的噪声容限,在这三种基本调制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QAM调制技术。由于QAM在平均功率相等条件下,噪声容限比PSK大得多,因此QAM特别适合用于频带资源有限的场合,也被越来越多高速数字通信系统所选择。在一些新型指挥控制系统装备中,数话同传机则采用了比原有数话传输机所采用FSK传输速率更快的QAM技术来同时传递数据和语音信息,传输信息速率可达12Kbps。结合理论,将新技术应用于新装备,凸显理论的意义。
3.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通信原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更能体现学以致用,主要以TLS-T301实验箱作为实验平台。TLS-T3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ASK/FSK调制解调实验、AMI/HDB3编译码过程实验等21个实验模块,参数设置方便,模块可以组合,通过示波器可以直观的看到信号的波形;在教学保障条件上狠下功夫,课程组科学地解决了新老教材内容、媒体形式、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结合新旧教材—取长补短,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使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完善了网络化教学环境,实现了多层次课程教材体系及媒体形式上的教学创新。课程组在原有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潜心开发出更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如:“基带信号再生传输系统实验”、“四线双向PCM电话传输系统及时分多路复用PCM传输系统实验”、“频分复用传输系统实验”、“语音传输系统实验”等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员分析、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教案规范完善,个人特色鲜明。课程组分工合作,重新整理教案和课件,之后开会讨论每一讲的内容,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及案例。上课前,每名教员在此基础上修改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教案及课件,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教员专心备课,有的年轻教员找教室自己练习讲课(包括时间控制和课堂把握),教研室、教学组长按照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定期检查,督导任课教员按实施计划做好教学准备。
2.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通信原理》课程遵循“以通信需求为切入点,以数学分析为手段,以物理意义为落脚点,注重统计分析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注重培养有效性与可靠性权衡的通信工程思维方式,初步形成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注重统计分析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用统计分析方法去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充分挖掘学员潜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员通信工程思维方式,形成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具备了以通信系统为模型,权衡两个性能指标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主动思维能力显著增强。
3.适当利用仿真演示。针对《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等特点[3],在授课中,利用仿真软件改变一些参数,能直观地观察到不同的波形。比如在讲到模拟、数字调制部分时,利用labview软件,直接改变信号的频率或者幅度等参数,就能看到对应的信号波形的变化,学员更清楚、直观地了解了信号的特征。这种仿真演示的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打牢学员的理论基础,强化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系统教学法。所谓系统教学法[4]就是一直围绕通信这个系统讲解,每次上课前把这个系统画到黑板上,实时提醒学员,并且讲清楚这次课是整个系统的哪一部分。每堂课都是独立的知识点,这堂课上完了,学员琢磨不出与上节课或下节课的联系,感觉知识点零散,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系统教学法能够使学员掌握通信的组成、原理,能更好地为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5.采用抢答积分机制。课堂上采用抢答的积分机制,作为平时成绩,每次答对一次加0.5分,直到满分30分为止。如果没有人回答,就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如果感觉完全没有听的扣0.5分,听了没听懂的不加分也不扣分,进而激励学员认真听讲。
三、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方式符合课程要求。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计算,其中平时成绩占30%,根据实验和作业情况给定;考试成绩占70%,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员不参与命题,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组织严密,阅卷严格,可信度高。每次考试后,任课教员均根据考试情况,实事求是写出课程总结和试卷分析报告。
2.试题库建设配套,使用效果良好。课程组按照学院要求建设有完备的试题库,随着课程建设不断推进,通过多年来对管理程序的完善和试题的更新与充实,现已达到较为科学的水平,各类型题目齐全、选题方式灵活、难度指标易于控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考试的需要。自2007年建设试题库以来,已有不同专业的本科学员在考试中使用本试题库,效果良好。
四、教学管理
1.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课程组根据课程特点,量身定制了适合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实施的规章制度。第一,严格试讲制度,无论教员经历与职称,每次课程前一个月课程组均组织试讲,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第二,严格教案书写规范,按照最新的要求进行教案的书写,而且要反映出课程的特点和个人风格,坚决杜绝低级错误的出现,在授课前,课程组也组织全体教员集中审核教案。第三,严格上下课制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安排的进度进行课堂教学,不得擅自改变授课内容和调整授课顺序。第四,完善教学档案的管理,课程组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和档案管理制度。每次授课的教案、课件等均采用电子版和纸版两种方式由专人负责保存,学员平时综合表现情况、作业情况、试卷等均妥善保存。第五,坚持教学活动总结制度。针对每次授课情况和学员考核情况及反馈情况,课程组专门进行课程的总结,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积累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更高质量完成授课任务做准备。
2.严格授课过程监控和总结评估。每次授课任务均由两名教员完成。一方面,可以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可以相互监督,保证授课质量,课程组其他成员也定期听课。授课结束后,进行授课质量的总结与评估,激励与鞭策并存,查漏补缺,保证下次授课质量更高。
3.加强学习过程监督和阶段反馈。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对学员严格要求,督促学员保证课堂学习质量,并监督完成每一次作业及实践型教学内容,保证学员充分领会原理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还定期听取学员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对学员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解答,最大限度满足学员对于知识的需求。
五、结束语
课程组通过一个学期的试行,发现以上方法对通信原理教学有明显改善,学习兴趣浓厚,教员教学积极性也提升了,教学管理更加完善,合理的考试使学员积极性增强,平均成绩提高了。总之,教学改革要不断推进,教学思考要不断进行,这样才能将培养新型人才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陶杰,王欣,等.“通信原理”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4,(01).
[2]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3]霍晓磊,张弛,等.通信原理实验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3,(09).
[4]梁平元,谭子尤,等.通信原理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