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比较研究

2015-12-11 09:38王蕾吕岚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1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

王蕾 吕岚

摘要: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作为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越来越为高校所重视。美国是世界上高度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的国家,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实践课程的差异,分析我国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全面性和适应性的倾向,应科学地确立有发展性的培养目标,为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课程内容的整合作用,切实促进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建立多元化的实践评价标准,鼓励准教师进行自我评价。

关键词:学前教师;学前教育;教育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56-02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实践课程备受重视。教育实践课程是培养优质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基础。美国,极为重视教育实践课程的学前教育发展,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其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体系非常完善且极具特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显著特点,对我国学前教育实践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中美学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比较

(一) 实践课程目标的比较

1.“专业型”、“全面型”的人才培养定位。美国侧重“专业型”的人才培养定位来塑造合格优秀的学前教师。在全美幼教协会发布的幼儿教师专业准备标准的六大核心标准中提及: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成为专业人员。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幼儿为视角,这种“专业型”的定位为培养训练有素的合格学前教师提供规范的衡量标尺,铺垫出可持续的专业发展道路。

我国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总体来说定位于“全面型”的人才培养。在我国,没有统一的幼儿教师教育实踐标准作为蓝本,培养目标主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各自拟定。课程目标力求全面性,从思想品德到创新能力设计广泛,这种培养定位与我国传统对教师作用的认识关系密切,极易导致高师院校与实践基地对所培养的学前教师人才缺乏针对性。

2.“成长型”、“适应型”的职业生涯定位。美国对学前教师的职业生涯定位在终身的“成长型”教师。以全美幼教协会等发布的标准来看,要求准教师不仅是要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而是要成为教育专业的学者。在各项标准中,侧重于实践方面的发展,“如何做、如何教”是经常会用到的字眼,其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状态。

中国对教师的定位自古便有传授性的色彩,对准教师的定位上体现出“适应型”的特点。在我国教师的培养目标中,“要求”、“应”等强制性词汇的出现频率很高,准教师往往采取被动的态度来适应新环境、新要求,以便达到所谓的“合格”,在这种拘谨的条条框框中,遭到压制和打磨,逐渐沦为教学机器。

(二) 实践课程内容的比较

1.内容设计侧重点存在差异。美国的教学内容偏重于实践方面,强调实用性,不仅考虑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师,而且考虑作为人的个体成长。实践课程的设计反映出与时俱进的思想,设计形成多元文化、种族教育、全纳教育的实践内容,为准教师丰富教育实践经验,以期让其可以灵活地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国的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性,倾向于知识素养取向,在于教师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大致分为课堂教学、主班教师工作、实习汇报公开课三部分,显现出偏重教学法理论的特点。具体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准教师没有机会参与管理和教研活动,只能在相对狭窄的环境中接触理论化的教学与管理。

2.内容组织方法存在“渗透、整合式”与“分割式”之别。美国课程内容在组织上体现出渗透式、整合式的特点。这种方式将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以“渗透式”的形式自然地融入准教师的整个教育实习阶段,可以使其尽早地熟悉教师的日常工作职责和内容,为最后的集中式实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上完学前语言教育理论课程后,他们紧接着会安排准教师去相应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实习。这种及时强化实践能力的形式,有利于准教师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增进交流,共同营造专业化发展的前景。

我国课程内容的组织呈现出“分割式”的特点。作为准教师培养过程的终结性课程,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实施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全然分开,运用传统的“理论—应用”的单向路径,在高师院校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在学校外设置实践课程,两个主要场所之间没有相互配合与协调,缺乏支持和帮助的平台与机制。

(三)实践课程实施的比较

1.“合作者”与“配合者”的角色反差。在美国,准教师是班级教师的合作者、支持者。每天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准教师都可以参与。这种轻松的、合作伙伴式的关系,有利于准教师快速地适应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对职业的美好展望,学会与上级、同事合作,互相学习,在合作中成长、反思、批判,成为一名批判反思型的发展型教师。

我国准教师通常承担着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根据不同要求转换角色。扮演教师角色时,要求为人师表,配合指导教师完成幼儿一日的生活起居等;扮演学生角色时,要求服从幼儿园的管理和安排。在这里,班主任和准教师并非合作者的平等关系,而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主要实施模式不同——延伸模式与“3+1”模式。当前美国学前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课程采取延伸模式。这种模式将教育见习、实习、演习等安排在整个5年的教育计划中,便于将实践理论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准教师在整个实践课程中可以有效地整合理论知识和亲身实践,促进反思能力与专业意识的形成。这种模式为全美的准教师提供更高层次、高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对未来发展具备充分准备的适应能力。

相对而言,我国的学前本科实习主要采用“3+1”模式,也被称作“应用型”模式。以四年制本科为例,前三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会在大四的时候安排实践课程安排,采取集中实习8~10周的方式。大学四年明显分割为两个阶段,前三年的集中理论学习与第四年的实习呈现出分离的趋势,中间跨度较长,相应的理论知识不容易被迁移到新的教学情境中,使得准教师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四)实践课程评价的比较

1.评价方式存在差异——“发展性”和“终结性”评价。美国在课程评价上采取“发展性”评价,其教育实践课程强调“标准本位”理念。整个评价是一个动态发展、层层递进的过程,致力于准教师的发展性、进步性,强调准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价值。准教师会建立成长档案袋来进行自我评价,搜集能够体现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成长的相关资料,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接纳来自多方教师在实践理论、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建议。

我国在实践课程评价时往往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法。在教育实习的期中和期末评价中,一般由个人总结、组内评定、指导教师评分以及高效指导教师评分四部分组成,很少进行准教师的自我评价,让其常常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这种倾向于“总结性”的评价方式,导致许多有利于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信息被忽视。

2.评价主体不同——“全方位”评价和“单一性”评价。美国侧重于全方位的实践评价,全美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NCATE)是全国性的教师教育评估机构,整个教育实践过程的所有要素都作为评价对象的范畴,而统一规范的标准,着眼于整体的全面发展。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评价对象较为集中和单调,是以实习指导教师为主体,局限在准教师个人的知识、技能方面,缺乏对准教师创新能力、批判反思能力等专业发展的评价,严格地说,只能是“评定”而不能说是评价。真正的评价是双向乃至多向互动的动态过程,强调准教师参与评价,吸取评价的精华,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二、对我国的启示

1.科学定位发展性的培养目标,为教师专业化起导向作用。培养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当代教育所需的人才,将准教师与作为“人”的基本生长需要紧密结合,将目标导向于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不是仅仅打造出所谓合格教师的“半成品”。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质疑“为什么”,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从“合格教师”发展到专业型的“反思批判型教师”,对本职业有着高度的认同,不断向乐于教、善于教、精于教的方向迈进。

2.发挥实践内容整合作用,真正促进准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实践课程内容要重视准教师真正的需求和必备的专业发展素养。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形成专业发展意识、职业认同、职业情感,切实学到实践技能,这对今后的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高效优化实施环节的内部要素,增强实践课程的适应性与弹性。学前教育实践课程必须着眼于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在为准教师个体成长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营造一种愉悦平等的合作氛围与关系。改良实践课程的关键参与者之间的传统三角模式,有效促进三方随时对话,增强课程的适应性与弹性及因地制宜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支持准教师不断地从合格走向专业,扩宽准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4.建立多元化的实践评价标准,鼓励准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致力于准教师的自我评价,形成批判性的反思意识。对教育实习的评价,应该以诊断性的发展评价为主,辅之以总结性评价,并用全面、发展的视角做出科学、专业的评价。借鉴美国经验,可采取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如帮助准教师建立自查评价表,鼓励准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刘颖.NAEYC早期教育专业人员培养标准及启示[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

[2]唐荷意.对当前我国高师教育实习评价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02).

[3]陳晓燕.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探究,2007,(12).

[4]刘莹.中美高校学前专业实践课程的比较研究及启示[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
论我国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
例谈微视频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从学前教育的前景和就业状况谈幼教学生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