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P系统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5-12-11 01:51:16孙丽萍杨萌杨树奇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9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孙丽萍 杨萌 杨树奇

摘要: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CRP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文先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能够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如加强组织领导、转变观念、技术合作、教职员工技术水平培训等。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CRP;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246-02

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念。在加强教育条件保障中,重点强调了要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水平,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1]。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高职院校在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力度,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从目前来看,校园信息化已经进入到数字校园建设阶段,正逐渐从分散的独立信息系统阶段跨入统一建设全局性信息系统集成阶段[2]。

校园信息化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学院的管理、办公、教学、就业、招生等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提升校园的运行效率[3]。随着高职院校高校资源计划(CRP校园信息化平台)的不断建设、应用和完善,校园信息化平台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就业、办公、管理等任务,CRP平台系统能够将高职院校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教学、办公、就业、教职员工管理、科研、财务、后勤等资源进行有效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果。换言之,CRP平台系统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特点,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建设、轻开发,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特别是在推广上遇到诸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2年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校园网、招生信息网全线升级。2013年开始引进部署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开发的“CRP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并于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从而开启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序幕。从工作实践来看,工作思路清晰但推进的难度仍然较大,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确保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校园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领导重视力度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上,缺少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长期处于需求驱动的自发状态。部门之间的应用系统数据重复录入,重复管理,而且造成数据大量不一致,信息孤岛现象突出。校园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组织架构、人员水平、业务等方方面面。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制度问题。如果缺乏学院领导的强力推动,各相关部门的全力协调、配合,很难建设一个完善的校园信息化平台[4]。

2.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校园信息化平台设计以工作流程为前提,应用系统以学生作为服务主体。所有的学习体系也是围绕学生在校周期来架构的。校园信息化应用的核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产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意愿。校园信息化建设不单单是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及CRP平台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力。校园信息化建设可能会增加教职员工的工作量,导致广大教职员工对该建设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学院要加大校园信息化工作意义及重要性的宣传,并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确保校园信息化建设有序、有效推进。

3.信息化技术骨干人员短缺,研发能力不足。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管理行政人员过多,而技术型人才缺乏。校园数字化建设实施需要一支技术过硬、工作高效、学习能力强,且能够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的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这就要求团队人员不但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这支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校园信息化建设本土化、特色化的成效。

4.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校园信息化终极建设目标是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和效率,减轻广大教职员工劳动量,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仅要认可教职员工的劳动,对老教职员工更需要树立一种团队机制,将多年的精华和成果转变为数字财富,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来调动教职员工促进成果共享,同时注意激发年轻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缺乏内生驱动力。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数据维护及职责未能分清界线,不能通过绩效考核形式对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工作促进。

二、进一步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学院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日常管理中的必要性,将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全面部署。学院必须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明晰其工作职权范围,使其统筹负责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组织,负责推进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等诸多事务的实施、协调及监控。真正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实施,从而保障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促进学院教职员工的观念转变。CRP平台系统能否被广大教职员工真正接受,能否早日融入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中并发挥作用,取决于广大教职员工能否真正理解信息化平台先进管理理念。因此,教职员工的观念转变是决定校园信息化推广成败的关键所在,学院应注重学院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培训。真正把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确保信息化建设为学习服务、为技能培养服务[5]。同时,要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提升CRP平台系统的应用普及程度,引导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同时,全体教职员工需要明确:网络信息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协调者和技术服务提供者,CRP推进办公室是学院信息化建设执行督导者,各职能部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信息化需求的形成者和提出者。

3.深化院校合作,获得技术支持。高职院校纷纷引入CRP平台系统,但平台系统的“本土化”是所有部署院校都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院校之间应该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走共同开发的双赢之路。与此同时,随着学院的发展,应尽快升级CRP平台系统,实现由简略版到完整版的扩展,消除“信息孤岛”的现象,充分发挥CRP平台系统的科学管理功能及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助推学院内涵建设深化和发展。

4.加强教职员工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教职员工是实践教育技术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其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的进程,所以教职员工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对于学院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校园信息化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加强交流,借鉴其他院校的建设经验。借助国培、省培的机会,各部门做好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教职员工参加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及时了解校园信息化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水平,并及时应用到学院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之中。网络信息中心应当及时了解学院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或集中培训。同时,注重团队建设,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和谐高效的信息技术项目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确保信息系统的科学运作[6]。

5.明确考核标准,引进激励机制。学院考核以激励为切入点,主要内容包括,以“德、能、勤、绩、廉”五项考核指标为基础,建立了二级指标,明确了岗位标准,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同时,通过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最终构建起了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教职员工的选拔、任用、奖惩情况,使教职员工在工作中既有足够的动力又有足够的压力,充分发挥考核激励的评价、导向、激励、监督等作用,以达到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三、结论

校园信息化建设着力于解决信息孤岛的存在和产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办学效率,降低了办学成本。信息技术日渐成为学院改革发展,提升教育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助推剂,也有利于学院内涵发展空间的提升。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不仅实现管理、教学、科研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而且是人才培养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虽然起步晚,但起点却相对要高。校园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学院领导要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探索能充分体现院校特色的新途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需要持续发展创新的工程,在提升信息化软硬件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应当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校园信息化。总之,实现校园信息化是每一所高职院校积淀并彰显自身办学及管理特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蒋东兴,王进展,袁芳,等.数字校园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2009,(48):12-15.

[2]谢树晓,史丰堂.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6,(23):55-57.

[3]张丽娟.信息化校园中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建[J].天津丁业大学学报,2003,22(3).

[4]李志奎,姚争儿.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机制探讨和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3,(11):62-65

[5]谢树晓,史文妍.基于松耦台概念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3):33-34.

[6]张琼.现代项目管理在校园信息化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6):87-90.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