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家—校—社三位一体化教育模式建设探讨

2015-12-10 19:45马丽娟高丽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三位一体高等教育

马丽娟 高丽娜

摘要: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在中小学教育中已得到普遍的认可,但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联合培养在高等教育方面现有经验还尚少。在此,为了强化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功能,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对西安外事学院学生、家长及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而对我国构建一体化教育模式提出高等教育中家—校—社三位一体化教育模式,为加快我国学习化社会进程的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模式;高等教育;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27-02

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下,学校的教育仍然处于一种较封闭、滞后的教育模式,使其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家庭教育方面,家长总以自我的观念执行着自己的责任,缺少和学校有效的沟通;而如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也很难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因此,如何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的合作是目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等教育中家校社教育模式结构

为了打破学校教育中传统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实现家庭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优良资源,本研究提出了家—校—社教育模式,该模式将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原本独立的个体,通过不同的形式连接为一个全方位的合作体,该模式为:通过大学社区服务中心将学校和社区进行双向对接,通过家长联合会将学校和家庭进行双向对接,在家庭和社区方面,可以结合中国现有组织即社区服务中心来实现双向对接。通过该模式实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全方位教育模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同时保证了学生不但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具有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构建教育社会也才更有可能。家校社教育模式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社教育模式的建立,本研究前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分析,调查采用课题组自编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教育模式调查问卷—家长卷、学生卷、企业卷》分别对某校1000名在校学生、200名学生家长和50个企业进行调查。其中调查问卷学生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学生基本资料的客观题,如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以及调查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态度、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在校期间与家长沟通的途径与方法、沟通的主要内容等主观题;家长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家长的学历、家长在不同阶段对家庭教育的不同态度、对大学生开展家庭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子女在校期间与之沟通的途径与方法、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等;企业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规模,企业对学校培养的学生的印象、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培养的能力,以及企业是否同意联合培养的模式、企业可以提供的培养条件等。

二、家庭—学校合作模式

目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方式在小学教育中比较常见,在高等教育阶段,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的现象几乎没有,因此,笔者采取随机抽样办法,发放学生卷1000份,回收问卷920份,有效问卷876份;发放家长卷200份,回收问卷182份,有效问卷147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旨在针对家庭与学校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沟通的沟通方式,从而实现家庭—学校合作模式的建立。分析数据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家庭教育的反感程度在增长,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持不反感的态度的。在与父母交流方面,大二:82.6%的学生愿意,17.4%的学生不愿意;大三:77.8%的学生愿意,22.3%的学生不愿意;大四:88.7%的学生愿意,11.3%的学生不愿意。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的,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的学生数目成减少趋势,这也是学生成熟发展的表现。从学生希望父母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关心程度来看,希望父母偶尔关心的占50%以上,但从年级分布来看,希望父母能够经常关心自己学习情况的学生,从大二的26%,大三的27.8%,大四的36.7%成逐年增长趋势,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还是希望在校期间,能有家庭教育的参与。因此,在大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是促进高校和社区融合的重要途径。在家庭—学校的合作模式中,家长的职责除了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以外,应该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给予支持并辅助完善学校的教育工作;关注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家长参与的范围从支持和配合学校工作扩展到直接参与教育决策,其主要途径和形式是通过成立家长联合会,整合全体家长力量来影响学校教育政策的制定。家长参与提高了学校办学效能,增进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促进了教育与社区的联系[1]。只有学校和家庭充分配合,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得到全面的掌握,为学生缔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才能为家庭、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三、学校—社区合作模式

学校—社区合作模式,通过大学社区服务中心来实现两者的连接,高等院校可以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富有特点的行动策略。例如:为了帮助振兴地区经济,把其年购买总额的一定比例限制在大学周围一定地域范围内,基础建设给当地的居民可以提供许多就业机会[2]。大学社区服务中心还可以通过开设一些服务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教育、文化、娱乐、职业培训、社区发展以及服务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把这些为社区服务的活动作为学生的学分考核,既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学校还可以开设暑期学校[3],暑期学校主要目标是为社区人员提供暑期继续学习的机会,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学校贷款、社区筹集、家长捐助。暑期学校作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显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发挥了三大作用:其一,兼顾不同家庭需求;其二,巩固学校所学;其三,立足学生个性发展。暑期教育其实是社区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一个缩影,它集中反映了社区与学校教育意图和目标的高度一致,这是教育合作的基础和前提[4]。endprint

同时,社区也可以为学校提供相应的资源,比如:社区的单位可以为学校的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应专业的学生在参与到单位的实际工作中时,既得到了社会合作的机会,也有利于增进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社区通过为学生提供联系实际的平台,一方面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学校—社区的合作模式的建立有助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社会人。

四、家庭—社区合作模式

家庭本身就是社区的一部分,在家庭—社区合作模式中,家长的职责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和服务中时,本身就是在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表现;只有通过参与社区的建设和服务,才能了解社区的发展情况,清楚社区的不足,从而参与到社区政策的制定中来,以完善社区的建设和服务。社区的职责是为困难家庭提供援助,支持年轻人参与社会活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参与的家庭,有主动关心家庭的社区,从而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小结

通过发放1000份学生卷、200份家长卷和50份企业卷的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家庭、企业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际数据如下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订单式培养模式无论从学生的角度、家庭的角度还是企业的角度来看,都是认同的;从校外实训基地的安排情况来看,学生普遍愿意接收合理安排校外实训;在培养能力方面,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认为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或专业技能已不是大学生活的唯一重心,而更多关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则需要学生在各方面都有较好的素质。因此,学生的教育仅单方面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学校应该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便利,也可吸纳社会的力量,同时实现和家长的有利配合,只有当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才能有效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波,美国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融合的典型策略分析[J].教育探索,2009,(2).

[2]硕士学位论文:许威,“三位一体”社区教育实践模式的建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5).

[3]王晓波,美国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融合的典型策略分析[J].教育探索,2009,(2).

[4]赵苏阳,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互动的分析与策略[J].科技信息,20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三位一体高等教育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