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摘要: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只要敢于设问,这套体操你就会做得很好,进而就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数学兴趣的产生需要接触,更需要在接触中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行。以欣赏美、创造美的心态来看待数学,你会穷其一生而乐此不疲,这样的兴趣一定能持久。要想尽早地成熟起来,塑造一个完整的自我,还是多学点数学为好,以这种心态对待数学,你更会永远兴趣不减!
关键词:学习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214-02
素质教育的开展,新课标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持久学习的动力。
一、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归因
1.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导致。我们都知道,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自身特点。在数学知识的形成中,它把事物所呈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许多性质排除在外,而只保留了事物在数与形方面上的两大特点,经过这种方式的不断提炼,数学就初步具备了“天书”的雏形,使人望而生畏。况且它又都是从基本的概念、命题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环环相扣构建起来的,这样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走入“一环断、全盘乱”的被动局面。高度抽象性的结果必然会带来应用的广泛性,但是在形成中去伪存真的抽象过程,我们大多没能看见,那么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又谈何容易,因为这恰是前面形成过程的逆反。
2.现代学生的某些不良品性所导致。在讲座中,我曾现场统计了一下独生子女在现代高中生中的比例,事实证明,独生子女已成为现代中学生的主流。独生子女有很多优点,这里不再多说,但他们同时表现出来的诸多不良品性却也使人担忧:对己不克制,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事不尽责。虽然这些现象可能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同学身上,但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对学好数学可以说影响是最大的。学数学需要老实人,需要不怕难、不怕算,需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才行。数学的激情,不是外在多么热情的言辞,而是内心深处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的广度、深度,获得这些的前提是我们应具有的优良品性!
3.教师有待提高的综合素质所导致。我在2003年第一期《数学通报》中看到过一篇文章,文中介绍了类似化简(1+ )(1+ )(1+ )…(1+ )的问题。一般学生初次接触到这个问题都会感到束手无策,都会被其庞大的外表所迷惑。作者这样启发学生:大家看到在所化简的式子中,呈现的是铺天盖地的“+”,“阳气”过足!俗话说得好,阴阳宜调和,需阴气“1- ”来救济,请看……如此以往,已成火烧连营之势,这样可谓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学生以后看到诸如求cos cos cos cos 的值时,齐喊“阴气过旺,火烧连营”。这里我对作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当不做评价,唯一叹服的是这位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由此带来的上乘教学效果。学数学很难,但我们在给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方面,做的工作还很不够,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1.兴趣来源于千百次的自问。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它另外两个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可以说都是由这一点造成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它在形成中去除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一一找回来,才能真正理解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和方法。这都需要对数学教材中的每个章节,每段语句逐个研究,多提出点“为什么”才行。比如,课前预习时我们要问: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节?定理、概念为什么这样证明或叙述?其中包含着什么新思想、新方法?上课听讲时我们要问:老师为什么这样讲?他的说法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更合理?做作业时我们还要问:这个题如此设置有何用意?它与以前的问题有无联系?这类问题有没有一般解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只要敢于设问,这套体操你就会做得很好,进而就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2.兴趣来源于不厌其烦的训练。经常听到有些同学说,要是像某些学科那样有兴趣的话,数学我也能学好。但他天天盼望的兴趣总是没有来到,他的数学成绩也依然没有提高。兴趣的产生不能靠等,而是靠对数学的主动接触。记得我上高中时,与现在的很多同学一样对数学没有兴趣,数学成绩一样不理想。当时亲眼看着自己的同学,在每次考试中的出色表现,我曾深深地扪心自问:自己和他们一样坐在教室里上课,别人的成绩为什么就比自己的好?自己到底对数学知道多少?可能当时牛脾气发作的缘故吧,我将近用了一个月的课余时间,把自己会解的题一一写在一个厚本子上。说起来也真怪,当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对数学的学习开了窍,数学成绩也从此有了提高。现在想起来,虽然这个做法不一定科学,但其中实实在在与数学接触的过程,才是我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根本原因。因此,数学兴趣的产生需要接触,更需要在接触中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行。那种见困难绕着走,学习上三分钟热度,全身一派“贵公子”、“娇小姐”风范的人是学不好数学的,也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3.兴趣来源于形式多样的交流。俗话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说的就是人在学习中参与交流的重要性。看上去如同“天书”的数学更需要形式多样的交流。向师长前辈交流,向报刊杂志交流。有时不经意的一次交谈,可能就会出现“顿悟”、“开窍”的效果,从此一发不可收,对数学的学习就会兴趣盎然。况且高质量的交流不仅能促成自己内心世界的改变,也对参与交流的对方产生启发和影响,“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一旦老师在交谈中有了新想法、新认识,反过来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数学兴趣的快速形成。都说与数学沾边的人都是“犟眼子”,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往往就是在这种强有力的争辩中产生的。
三、持久数学学习兴趣的获得方式
要想对看上去枯燥无味的数学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仅靠一时的训练和热情确实很难做到,数学的兴趣教学,除了人们常说的“现代、灵活、分层、探究……”等,关键需要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品位才行。
首先,要认识数学美学思想,善于用数学美点燃数学学习兴趣。数学美是数学本身的某些客观品性(如简单性、对称性、相似性等)被人感知而产生认可的心理体验。对这些客观品性认可的结果就有了数学的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等。认识一点数学美,对我们高中阶段乃至以后的终身学习大有裨益。学习过函数的人,无不对函数符号“y=f(x)”的简单之美发出感叹,之所以感叹是因为在它的简单形式背后,被注入了太多的内涵:整个结构把人们对函数的认识,从运动观提高到了映射观,其中函数的三要素及其关系一目了然,而对应法则“f”的地位也尤其凸显……这简直就是对函数定义的一种最简美的速写。
数学知识具有美感,甚至连产生知识所用的思想方法也有此特点:数与形的结合,分类讨论与整体性思想,割与补,拆与并,特殊化与一般化,等等。这一切无不给人以对称美的体验。纵观我们所解决的问题,无非就是数学知识的直接应用与产生知识所用方法的应用,每每如此,真是和谐!另外对数学美的认识,还有助于我们自身数学素质的提高。比如对不等式||a|-|b||≤|a±b|≤|a|+|b|的左端代数式添加的外层绝对值号,就是神来之笔,这是对称美对我们昭示的结果。这事实上已是数学中的创造发明了(虽然这个性质已经存在)。以这种欣赏美、创造美的心态来看待数学,你会穷其一生而乐此不疲,这样的兴趣能不持久吗?
其次,只有充分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地位,才能让学生持久保持数学学习兴趣。当下,有一些人说数学无用,他们多举的反例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即著名的“1+1”问题,说什么这纯粹是劳而无功的数学游戏。但同样是这个问题,我所听说的是:“1+1”问题很难用现有的方法去证明,必须有一种全新的方法才行,而这种方法的产生,不会比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所引起的震动要轻。事实上,曾有专家考察了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及其发展趋势,大胆地提出了我们现在的时代是数学时代的论断。因此,我们应该对学好数学抱有历史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才对。
其实数学更像一门哲学,它的精义就是数学意识与数学精神。它能帮助我们逐步形成对自然和社会本质属性的理性认识,而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
记得在以前讲授圆锥曲线时,我对椭圆发生了兴趣:为什么天体多数按椭圆轨道运行?操纵它的力量在哪里?莫非世界的构成是二元的?真要如此,我们如何理解所处的社会并推动它的发展?但是椭圆又归属于圆锥曲线,那么所有的圆锥曲线是否本质上是一条曲线?(因为起码圆锥曲线有统一的定义),我曾经猜想:是否同一条曲线(比如椭圆)附着于一个类球体的表面上,由于我们观察角度的不同,才造成了各种圆锥曲线的出现?对以上猜测的合理性我们不用太关心,我想以此说明的是,以上疑问的提出,无处不闪耀着数学理性思维的光辉,数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要想尽早地成熟起来,塑造一个完整的自我,还是多学点数学为好,以这种心态对待数学,你更会永远兴趣不减!
以上所述很多,概况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对数学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学习心态,批判地接受前人留给我们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多问个为什么,努力享受数学带给我们的各种愉悦,你就会对数学产生持久的浓厚学习兴趣,这样下去,可能下一位受人尊敬的数学大师就是你!
参考文献:
[1]李新华.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EB/OL].漳州教育信息网,2011-07-31.
[2]王敬.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EB/OL].
[3]云杉.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美学渗透[EB/OL].
[4]佚名.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EB/OL].人教网,20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