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华兵 夏兆旺 王军
摘要:在分析船舶行业发展对轮机工程领域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轮机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以及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的培养模式,界定了不同类型人才对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培养标准,提出了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两类人才的分类培养机制。实施后该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就业供不应求。文中所提出的轮机工程专业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可为具有行业特色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供借鉴。
关键词:轮机工程;培养定位;人才培养;创新能力;船舶行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60-03
当前许多工科院校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定位,其原因是对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的条件、优势、劣势缺乏清楚的认识,对经济社会对工程人才在层次类型、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许多院校由于培养模式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工程人才层次和类型单一、欠缺多样性,学生知识面狭窄,能力素质脱离企业实际需求,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等原因,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随着海外运输的日益频繁及国际形势的复杂化,船舶与海洋工程已成为了捍卫疆域完整、扩大交往密度而亟待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疆国防提供了各类装备的设计与建造。船舶轮机工程技术领域是以船舶与海工平台上主、辅动力机械、设备、装置及系统为研究对象,集热能、动力、机械、材料、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及管理等学科为一身的面向具体装置和系统的综合性技术领域。为适应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形势的发展,江苏科技大学近年来在分析船舶行业发展对轮机工程领域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轮机工程专业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的培养模式,界定了不同类型人才对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标准、实施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船舶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产品国产化装船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目前总体水平约为4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产品装船率更低。为了缩短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发展的差距,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企业迫切需要大力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我国对高性能船舶、海洋装备的自主设计能力偏低,在船舶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牵引下,由于大量高端配套装备及制造技术的引进,对轮机工程专业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研发工程师)的需求十分旺盛。因此,轮机工程领域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但不同企事业单位甚至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对毕业生的结构层次与培养定位的要求不同,为主动适应船舶行业的发展和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对轮机工程专业办学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定了轮机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需要多元化发展,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二、工程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工程院校在《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中指出,工业界既需要学术型工程科技人才,更需要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国有大中型企业需要大批创新型毕业生充实到工程一线,而中小型船舶企业需要大批生产型毕业生充实到工程一线,国外高端配套装备企业需要一批管理经营与技术服务型的工程师,经过锻炼后成长为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与工程管理人才。中国现在正处于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国有大中型、民营船舶企业需要大批创新型和生产型的人才。轮机工程专业的国防生,主要从事机舱轮机自动化操控和轮机监修、监造方面的工作,在经过锻炼后成长为海军舰船的机电长或相关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因此,只有开展层次类型多元化的轮机工程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船舶行业与海军后备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成长发展空间。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工程师的总量供大于求,但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程师的供给却不能满足需求。可在全球受雇的美国工程师达到81%,但满足这样要求的中国工程师只有10%。中国高层次的工程师十分抢手,而低层次的工程师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前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的学习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轮机工程人才培养需要紧扣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校轮机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的专业,所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是江苏省唯一的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轮机工程专业目前承担着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船舶轮机工程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任务。学校对轮机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极为重视,通过对船舶行业的发展和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的调研分析,提出了一本、二本和三本3个层次本科生以及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和工程硕士的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团队、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实施的教学改革颇具特色,培养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三、轮机工程专业的多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
紧扣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及船舶行业的核心要求,围绕近年来构建的“课内教学(Teaching)、课外认知(Cognizing)、工程实训(Training)、科技创新(Innovating)、团队协作(Collaborating)”五维一体(TCTIC)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船舶行业轮机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素质内涵需求为导向,以“基于工程教育、面向企业、立足船舶特色、多层次定位、错位发展和因材施教”为教育理念,按层次分类培养“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工程素质与设计能力、项目实施与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一本、二本和三本3个层次本科生以及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和工程硕士3个层次研究生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系统,不断丰富教学、认知、实训、创新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对轮机工程领域大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将大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创新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对基本素质好的一本生源,培养定位以设计工程师为主、生产工程师为辅。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着重强调:掌握以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热物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以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增设船舶规范、能效法规及排放控制标准等知识模块,掌握以自动控制、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和船舶动力装置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及基本实践技能;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较为全面的工程素质、较宽的学科视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对基本素质较好的二本生源,培养定位为以生产工程师为主、设计工程师为辅。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着重强调:掌握以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基础和测试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电气控制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以船舶柴油机、轮机自动化、船机维修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及基本实践技能;掌握船舶、海洋工程主辅动力机械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制造、运行、维修与管理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技术革新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对基本素质一般的三本生源,培养定位为以服务工程师为主、生产工程师为辅。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强调:接受轮机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维护和管理、系统运行和分析等基本训练;掌握轮机设备及系统的制造加工工艺,初步具备从事轮机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所需的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结语
自2011年以来,我校轮机工程专业以“基于工程教育、面向企业、立足船舶特色、多层次定位、错位发展和因材施教”为理念,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创新能力为目标,界定了轮机工程专业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具有显著特色和理念创新。我校轮机工程专业基于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毕业生主要签约到国内外船级社、船厂、船舶动力制造厂、海事局、船舶运输管理、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动力工程设计、电厂等单位,从事动力装备的设计、研究、制造、检验、运行和管理等工作,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受到了该领域社会单位的广泛认可,就业率一直保持近100%,大学生就业供不应求。本文提出的轮机工程专业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可为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供借鉴,具有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51-60.
[2]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教育系统性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4]王军.船舶类高校轮机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36-37.
[5]温华兵,杨兴林,刘炜,等.轮机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训平台建设[J].船海工程,2014,43(1):28-31.
[6]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