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怡
摘要:新世纪的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教师在这个背景下就应该有自己专业的发展。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给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23-02
新课改的实施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是对旧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修正和进步,是对先进教育思想的弘扬,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师更要和新课程一起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的发展道路。新课程的实施与原有的教育存在很多不同,环境、观念、评价标准、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等都可能存在着矛盾,因此,教师将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而教师就是要面对这些困难,解决各种困难,通过各方面的发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使自己得到专业发展的同时也给语文课程增添生机活力。
一、专业知识的提高是根源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已经不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从互联网等科技平台可以轻松地获取语文知识及丰富的课外资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如果再不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恐怕就没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了。因此,面对社会的变革和舆论的压力教师只有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树立正确的、全面的、多维的知识观,才能够在教学中表现得有条不紊,才能成为还是那个让学生和家长钦佩的老师。
1.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学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就没有教学的灵魂和精髓。开拓视野也绝对是在读书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体现,不仅要读教材,把教材烂熟于心,还要读教材以外的书,包括教育理论、语文教育史、文学作品、教育名家课例研讨、名师教学艺术以及期刊杂志。并且还要对语文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和储备,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对其他学科综合化教学的结合,尽量使自己向多元化发展。只有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广泛的兴趣,才能具备培养优秀学生的能力。
2.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打破了教师单一式的讲授教材的模式,教师不再只是讲解教材内容,而要拓展课程之外的领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应该注重多样性课程资源的注入,树立全面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开拓视野,加强自身文化素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语文课程的性质规定了语文教师的自身修养、文化积累和博学多才,通俗地讲,语文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备课时,语文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其他领域。一篇课文涉及到的天文地理历史政治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讲解,尽可能多方面地把握本课所涉及领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3.独特的教学策略知识。个性化的学生,需要个性化的教师去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千篇一律式的教学只会令学生产生对语文的厌倦,因此要想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就应该发挥自己个性的方面。越是个性化的东西就越能够吸引学生,与语文之间产生内在交流和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的优势运用在语文課程教学中,比如有的老师擅长朗读,那么他就用朗诵这个手段去进行有效教学,他的语文课多半就是以朗诵为主,也能发挥他的独到之处。有的老师擅长板书,写有一手好字,学生也很欣赏,于是他的课主要就是通过板书来吸引学生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额外的收获;还有的语文老师擅长写作,不仅要介绍好的作文给学生,还要交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思维和方法。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优势,运用了教学策略的转变。
二、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枢纽
可见,个性化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也需要通过培养个性化的语文教学策略,而这种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来自语文教师的个性,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完全具备这种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首先最基本的就要具备独特的语感,语感很重要。语感是比较迅速、直接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语感能力,在课堂中加入自己独有的感悟一定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1.增长见识,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语文教师本身应该具备强烈的求知欲,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也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能力。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课堂教学艺术,对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还有赵谦翔老师的“播种绿色语文”教学艺术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学习的。教师的创新行为也无形中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潜能的发挥起到惊人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课堂教学资源,并且有机组合起来。比如,可以拿一篇学生的优秀作文当作范文,像讲解例文一样去解读,让学生共同探讨,交流,研究,开发多样性的教学资源,发现其中的另一番韵味,让学生觉得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学,语文课还可以上得这么有趣。学生对此产生不一样的体会,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其实就是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美,培养审美教育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并不是一个新的要求,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一观念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和体现,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自身首先应该做出榜样,自己在生活中就要具备发现美的慧眼。其次,在此基础上去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在实践中,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教学能力。多与大自然接触,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应用专门性、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中的知识和学生的困惑,更要具备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能力,把语文课堂变成自然课程,让学生从自然中体会语文的风采,把固定的呆板的课堂变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跃动的语文课堂。吴乐琴老师的“多彩的课堂”给我很大的启发,她的“三板块、五环节”教学艺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深思。
作为语文教师本身要有切身体悟,遇到讲解名胜古迹的课文,我认为一个足够有能力的教师会在寒暑假抽出一定的时间去给自己充电做好功课,陶冶自己情操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一大半。这样自己在遇到某篇文章的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讲起课来就会有条不紊,同时也会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学生如同亲身走进了自然一样,我觉得这是当代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三、专业品质的形成是必要
语文教师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必须拥有特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人员有特殊的品质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专业品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这种品质包括语文教育思想品质、语文教育情感品质、语文职业道德品质等。
1.语文教育思想品质。语文教育思想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所得出的思想理论,通过认识人类社会教育的发展,从而正确地认识语文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教育目的等,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和谐性,重视和鼓励个人发展的差异性。
首先,语文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其次,语文教师要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等待学生的成长。最后,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学科文化知识和文学素养。
2.语文教育情感品质。语文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育工作中去,才会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地从事教育事业。情感是语文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情感教育的人,无法很好地从事教育活动,更不能从事语文教育活动,应在教育活动中培养语文教育情感。要热爱语文教育事业,对语文教师职业热爱,这样才会有充沛的感情流露,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情感价值,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显出人文性的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培养自己充沛的语文情感,这样才更能够受到学生的青睐。具备自己的人格魅力,也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
3.语文职业道德品质。热衷于教育事业,以“语文教师”为崇高理想。严格执教,依法执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增强语文教师的法制观念和政策观念,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艺术。爱岗敬业,廉洁从教。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教育工作和语文教师角色的价值和特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正确处理教育事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具备团结协作精神,与同事和睦相处,相互支持配合,共同进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摒弃陋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热爱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热衷于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要全面关心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以成绩好坏、感情亲疏、个人喜好为热爱学生的依据。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人人平等,尊重学生的权利。严格要求学生,这本身也是一种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要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离不开语文专业知识的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品质的形成,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抓好这三个方向在语文教育这条荆棘路上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